人貴在有自知之明的意思是:人難得可貴的就是能夠了解自己。
典故出自《貞觀政要·論求諫第四》,節選如下:
貞觀十六年,有壹次唐太宗李世民對司空房玄齡等大臣說:“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是明智的人,但要做到這壹點卻非常困難。比如說壹位君主,每天都要處理成千上萬件國家大事,情況又非常錯綜復雜,人非聖賢,心智能力又有限,怎能把每件事情都處理得盡善盡美呢?
這樣說來,君主只有依靠匡正諫諍的臣子,來直言不諱指出他的過錯,才能補救過失。由這件事我常思念魏徵,他忠誠耿直,遇到問題時能隨時諫諍匡正,多次切中我的過失,這就是用明鏡來照形體,美與醜都會看得壹清二楚。”說到這裏,唐太宗舉起杯子,向房玄齡等幾位大臣敬酒,勉勵他們也應該這樣做。
擴展資料:
"自知之明"出自於《道德經》,原文如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譯文:善於了解別人的人是明智的,善於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最智慧的。能夠戰勝別人的人只要有力量就可以了,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是最強大的。知足的人才能富有,努力不懈的人才最有誌向。不喪失根基的人才能長久,身死而不朽的人才最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