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闡發靈魂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按照嚴格的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密集的構圖、豐富的情感、豐富的意象,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詩歌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最早在中國流行並壹直沿用到今天的傳統表現方式是“賦、比、興”。
我們在創作中要掌握和運用三種表現手法來創造意境――賦、比、興。所謂“賦”,是指直接敘述、描寫或抒情,運用線描的手法。
所謂“比”,就是比喻和類比。壹般來說,具體的東西用來比喻抽象的東西。所謂“興”,就是事物欣欣向榮,即壹首詩想表達某種思想感情,但不直奔主題,而是先從別的東西寫起,把作者引向他想寫的對象。
說實話,直接表達自己的心意,還不如給。變抽象為具體,形象,以比喻為第壹要務。賦體多卡於平板,比興則較為隱晦,所以在詩歌創作中常組合使用。
擴展數據:
寫作技巧:
詩歌以意境取勝,能否創造出優美的意境是詩歌成敗的關鍵,詩歌語言的形象是否生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該是生動傳神的。
比如王維的《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圓》,描寫的是進入邊塞後,邊塞外奇異壯麗的景色,畫面開闊,意境豪放,被親近的王國維稱為“千古奇觀”。
邊疆大漠無邊,故用“大漠”之“大”字。邊塞荒涼,無奇不有。烽火臺點燃的濃煙特別醒目,故稱“孤煙”。壹個“孤”字形容風景的單調,後面壹個“直”字,卻也顯示了它的堅強和毅力。
它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厚感情。詩人巧妙地將自己的孤獨融於對廣闊自然景物的描寫之中。
百度百科-詩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