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已”不是成語,而是詞語;表示“將就”、“湊合”、“大約”和“不過如此罷了”的意思!
勤勉之道無他 在有恒而已出自哪裏出自《孟子·公孫醜上》。
原文:
勤勉之道無他,在有恒而已。良馬雖善走,而力疲氣竭,中道即止。駑馬徐行弗間,或反先至焉。是故舉壹事,學壹術,茍進去不已,必有成功之壹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誌於學,壹旦發憤,不分晝夜,數十日後,怠心漸生,終以廢學。孔子曰:“欲速則不達。”孟子曰:“其進銳者其退速。”此之謂也。
有種樹者,樹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問其術,則曰:“吾無他巧,但識物性,辨土宜,培壅有道,灌溉以時耳。凡人於初植者,恒朝夕審視,吾聽其自然,若不以為意。植之既久,人已厭忘,吾則加勤焉。”
宋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②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往視之,苗則槁矣。
觀此二者,則知修業之道矣。立誌茍堅,執事茍專,必不在壹日增進,自矜功效也。百裏為期,捷行九十裏而止,不可謂已至。事求有濟,功貴其成,修業者其念之哉。
譯文:
勤勉沒有別的方法,在於有恒心(持之不懈)而已。好馬雖然善於奔走,卻氣力疲乏衰竭,中途就會止步。劣馬緩慢行走、不間斷,反而先到。因此要辦壹件事,學習壹種技藝,真能精進不停,必然有成功的壹天,(關鍵)在於善於運用精力罷了。現在有的人有誌向學習,已然發奮學習,不分白天黑夜,幾十天後,懈怠的心情漸漸生起,最後荒廢了學業。孔子說“過於性急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孟子說“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個種樹的人,樹的枝葉茂密、果實繁盛,別人趕不上他。有人問他種樹的經驗,便說:“我沒有什麽巧妙的方法,只是識別物性,辨別適合的土壤,培土施肥有規律,灌溉澆水按照適合的時間罷了。壹般的人在剛種下樹苗時,總是早晚仔細察看,我聽其自然,好像不在意。種植果樹已經很長時間,他人早已厭倦、淡忘,我卻更加勤快了。”
宋國有個擔心禾苗長得慢、就壹顆顆拔起壹點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急忙跑到田裏看,禾苗卻枯死了。
考察這兩件事,就知道學習知識、鉆研學問的道理了。樹立誌向如果堅定,對待事物如果專壹,必然不在於只有壹天的增益和進步、自己誇耀功勞和成效。以百裏路為目的地,急速行走九十裏就停止,不能說已經到達。事業謀求有所補益,功夫重在有所成效,做學問的人要深思啊。
死而後已”這個成語出自哪裏死而後已?[ sǐ ér hòu yǐ ]
基本釋義
已:停止。死了以後才罷手。形容為完成壹種責任而奮鬥終身。
出 處
《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禮者 敬而已矣出自哪裏《孝經》中的廣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壹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
如何查詢壹個成語出自哪裏呢《新華成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的版本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實而已出自哪裏唐代韓愈的《師說》
鍥而不舍這個成語出自哪裏“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是荀子《勸學篇》中的名句。
鍥而不舍:
用法
用來比喻有恒心和毅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釋義
鍥:鏤刻、用刀刻。舍:停止。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用刀壹直鏤刻下去不停止。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報國之心,死而後已出自哪裏報國之心,死而後已。——宋·蘇軾
譯:報效祖國的誌向到死都不會變。
出 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所以報國之心死而後已的意思是報效祖國的決心終身不變直至生命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