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別名不同
分蘗稻(名醫別錄)、粒蘗(連料方)、稻蘗(本草綱目)、稻芽(中草藥手冊)。
2.藥理作用
幫助消化。
3.性味取向
性質甜暖。
經絡入脾胃。
4.功效指示
1,和消化,甘溫谷芽,入脾胃。寬等於消谷之功,故可用於消化不良等證候。《本草綱目》:“快小兒食量,下氣中焦,消食積。”
2、健脾開胃,味甘溫,能溫補脾陽,調理中氣。故可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各種疾病。本草靜姝:“它是生化的,所以它是消食、健脾、開胃、溫中的重要藥物。”
3.熱毒痢疾是指腹痛,表現為急性腹瀉後重瀉,粘液混紅白膿血。“病因和脈象治療?痢疾學說:“痢疾的特點是膿血,或紅或白或黃,或雜色,內急後重。想排便又要上廁所,煩死了。“多在夏秋季節,被暑熱熏蒸,感覺到時,進入胃腸道,與血氣搏鬥,就會轉化為膿血,腹瀉。谷芽是健脾開胃、調和中焦的重要藥物,具有降氣寬中的作用。用後健脾益氣,邪熱自消。”本草經》:“脾胃和諧,中溫,下氣,除熱。《中草藥手冊》:“治脾虛、燒心、脹滿、熱毒泄瀉。"
4、津液傷津煩渴,因大病、久病,或陰虛火旺,或虛火煎灼,或脾虛不能轉津液,均引起津液少而口渴。癥狀包括白天和中午幹燥,喜歡喝糖漿,不解渴。谷芽味甘,能生津除煩,健脾和中,行氣除熱。《中草藥手冊》:“治煩渴消瘦。”
5、鑒別應用,谷芽扁平,味甘,功效與大麥芽相同,尤其擅長消食化積滯。但消食之力較麥芽溫和,常與麥芽同用,治療積食飽脹之癥。
5.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9 ~ 15g。
6、應避免兼容性
以及適當的禁忌。
飲食習慣草本:“吃久了,不能多吃。”
兼容性應用
1,配雞內金,雞內金生胃氣,健脾消食;兩藥合用,可使運脾之力倍增,從而產生胃氣,疏肝理氣,增進食欲,增加食欲。
2、與陳皮、陳皮健脾消食,兩藥合用有健脾和胃、促進消化的作用,可用於厭食、胸悶等癥。
3、配白術,白術健脾益氣,合脾胃消食,具有消食補虛之意,可用於脾虛食滯,消化不良。
4、配枳殼,兩藥均可消食化滯,而谷芽開胃、枳殼散結、配消食開胃的效果更佳,可用於氣滯食滯之癥。
5、用檳榔,檳榔炒以氣消郁,搭配可消郁,除腹脹外,可用於食積,小兒疳積或脘腹脹滿。
6.配以木香,木香行氣止痛,兩藥合用可和脾,行氣散結,止痛。可用於消化不良和腹痛。
7.處方制備
1.溫中平胃散(益春益溢):姜炙、木香、砂仁、陳皮、蒼術、厚樸、枳殼、青皮、炒米芽、炒神曲、香櫞。本方用於治療胃脹氣、脘腹脹滿、胃脘痛、鼻灼熱臭、進食受阻、排便困難等癥狀。
2.小智湯(辨證分型記錄):石膏、人參、茯苓、玄參、生地、知母、麥芽、稻芽、神曲。這個食譜是用來解渴的。壹次喝幾十碗,胃裏就會感覺少了,快了。否則胸中嘈雜,容易產生饑餓感,口幹舌燥,卻不渴食。是消費者。
3、健脾止瀉湯(《麻疹集成》):茯苓、芡實、建曲、止肉、扁豆、澤瀉、谷芽、甘草。本方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型腹瀉。
4.谷路雅(中國醫學詞典):谷芽(蒸露,代茶)。此方用於病後脾胃虛寒者。
5、固腎丸“連”:谷芽、砂仁、白術、甘草。此方用於治療脾胃不健、厭食、腹脹、腹瀉等。
8、米芽的作用
(1)抗癌
米芽中有黃心舒寧,對癌癥有特別好的預防作用。米芽還能修復人體內臟,調節血管,並能滋養內臟,防止血栓形成,幫助解決心血管疾病問題。
(2)清熱降火
米芽可以清火消毒,米芽中的蓮子心可以降火清熱,非常適合夏天容易上火的人。多吃米芽也有助於恢復皮膚的白皙。如果皮膚上有黑眼圈和雀斑,可以吃壹些米芽來改善。當然,註意米芽的營養比較容易分解,所以不用燉太久。
(3)降低血壓
米芽中的生物堿可以幫助我們降低血壓。生物堿還可以調節高血壓的問題,強心,使心臟更加強壯有力,心律不齊的問題也可以得到改善。多喝帶米芽的茶,可以安靜入睡,使精神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