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語參考皮層白蘚[朗道漢英詞典]
白鮮皮[湘雅醫學詞典]
中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中藥術語審定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白鮮皮概述
白鮮皮是中藥的名稱,來源於藥性理論[1]。它是蕓香科植物白鮮的幹燥根皮[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記載了該中藥的藥典標準。
4拉丁學名白鮮皮(拉丁文)(中醫術語(2004))
5英文名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中藥術語(2004))
6白鮮皮的別名有巴溝牛、北仙皮、臭根皮[1]。
北鮮皮,山牡丹。
7來源和產地:蕓香科植物白鮮的根皮..[1].所在地:遼寧、河北、四川、江蘇、安徽【1】。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全株有香氣。根是叢生的。莖直立,高50 ~ 65厘米。羽狀復葉互生,有9 ~ 13個小葉,卵圓形至卵圓形,長3 ~ 9厘米,寬1.5 ~ 4厘米,頂端短,邊緣有鋸齒,基部寬楔形,兩側有密集的腺點;葉柄和吉祥軸兩側有窄翅。總狀花序頂生,密被柔毛和具腺;花白色或帶紅色,萼片5;花瓣5,雄蕊10;子房上位。蒴果5裂,表面散生棕黑色油腺和白色絨毛。種子近球形,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澤。花期為4-5月,結果期為6月。
出生在山坡上的叢林裏。所在地: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也有產。
9春秋兩季采挖,去除須根,提取木芯,曬幹。
10根皮呈鼓狀或雙鼓狀,長5 ~ 15厘米,直徑1 ~ 2厘米,厚0.2 ~ 0.5毫米,外表面灰白色或灰黃色,有縱條紋和根痕;內表面潔白光滑。酥脆易斷,乳白色帶白色高光。氣味刺鼻,微苦。
11又苦又冷[1]。入脾胃經【1】。
12具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的作用[1]。
1.治療皮膚瘙癢、蕁麻疹、濕疹、疥瘡、膿皰瘡[1]。煎服或水洗[1]。
2.治療急慢性黃疸型肝炎、風濕熱、產褥熱、婦女陰腫痛[1]。煎服:3 ~ 9g【1】。
3.治淋巴結炎,研米糊敷之;外傷出血,研敷[1]。
白鮮皮是眼科常用的祛濕止癢藥,具有祛濕止癢、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眼瞼皮膚濕熱瘡疹、眼瞼模糊、眼睛發癢。本品能祛濕止癢,清熱解毒,可與苦參、地膚子配伍。
13根的化學成分含有白鮮堿、青蒿素、γ-胡椒堿、黃柏內酯、呫噸酮、谷甾醇和皂苷[1]。
它含有白蘚胺、金雀花堿、γ金雀花堿、前金雀花堿、檸檬苦素、奧巴醌和梣酮。
14藥理作用具有抗菌作用[1]。辣椒素具有解痙和抗菌作用,臨床上也用作抗心律失常藥[1]。
15白鮮皮的藥典標準15.1稱為白鮮皮。
白鮮皮
白鮮皮
15.2來源本品為白鮮皮的幹燥根皮。蕓香科的。春秋兩季挖根,去除泥沙和粗皮,剝根晾幹。
15.3性質本品呈鼓狀,長5 ~ 15厘米,直徑1 ~ 2厘米,厚0.2 ~ 0.5厘米。外表面灰白色或灰黃色,有細密的縱向皺紋和細根痕,常有突起的顆粒狀圓點;內表面呈白色,有細密的縱向條紋。易碎,破碎時有灰塵飛揚,斷面不平整,稍有片狀,外層剝落,對光時呈小亮點閃爍。聞起來像羊,味道微苦。
15.4鑒別(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10多排細胞。栓塞內層狹窄,纖維散在,黃色,直徑25 ~ 100 um,壁厚,分層明顯。韌皮部較寬,射線寬度為1 ~ 3排細胞;纖維是單獨分散的。薄壁組織中有許多草酸鈣簇,直徑5 ~ 30 μ m。
(2)取本品粉末65438±0g,加甲醇20ml,超聲30min,過濾,濾液蒸幹,加甲醇65438±0ml溶解殘渣,作為供試品溶液。此外,向軟木酮對照品和巴酮對照品中加入甲醇,以制備每1ml含1mg的混合溶液,用作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附錄ⅵ b),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環己烷、乙酸乙酯(3: 3: 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入5%香草醛硫酸溶液,於105℃加熱至斑點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出現相同顏色的斑點。
15.5檢查15.5.1的水分含量不得超過14.0%(附錄ⅸ H第壹法)。
15.6浸出物應采用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冷浸法測定,不得少於20.0%。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15.7的含量(附錄VI D)。
15.7.1色譜條件及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甲醇-水(60: 40)作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36納米。以酮酸的峰計算,理論塔板數應不低於3000。
15.7.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巴豆酮對照品和黃柏對照品各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分別含60μg阿克隆和0.1mg黃柏的溶液。
15.7.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粗粉約1g(過4號篩),精密稱定,置於帶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稱定,加熱回流1h,放冷,再次稱定,用甲醇補足失重,搖勻,濾過。
15.7.4測定方法分別準確吸取對照溶液和供試品溶液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產品。
以幹燥品計算,本品含酮(C141603)不得少於0.050%,黃柏(C26H3407)不得少於0.15%。
15.8白鮮皮切片15.8.1加工去雜,洗凈,微潤,切成厚片,幹燥。
本產品不規則,厚。外皮灰白色或灰黃色,有細密的縱向皺紋和細根痕,常突出顆粒狀圓點;內表面呈白色,有細密的縱向條紋。切片呈白色,略呈層狀。聞起來像羊,味道微苦。
15.8.2相同藥材的鑒別(橫切面除外)。
15.8.3檢查、浸出物、含量測定同藥材。
15.8.4性味苦寒歸經。歸脾、胃、膀胱經。
15.8.5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祛風解毒。用於濕熱瘡毒,黃水淋漓,濕疹,風疹,疥瘡,瘡瘍,風濕,黃疸,血尿。
15.8.6用法用量5 ~ 10g。外用適量,煎服或散敷。
15.8.7儲存於通風幹燥處。
15.9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