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韓國佛教的崇高觀,如“中朝佛教關系”

韓國佛教的崇高觀,如“中朝佛教關系”

(摘自《中外佛教關系簡史》)

中國與朝鮮的佛教關系始於公元前4世紀,即朝鮮三國(又稱三漢:高句麗、新羅、百濟)時代。建元八年(372),前建派使臣和僧人給高句麗送佛像和經書,高句麗王派使臣答謝。越二年(374年),秦高僧阿道氏又到高句麗。次年,高句麗修建了小門寺和依維林寺,供順道和阿道居住。是韓國佛教的開端(《三國誌·高句麗傳》)。但在此之前,高句麗也有部分信佛的人,隨佛教徒回國。如《高僧傳》載有東晉著名高僧支敦(314 ~ 366)和朝鮮道士的四本書,記述了單縣(今浙江嵊縣)陽山朱倩(陳發)的風貌。這說明中韓民間佛教的關系早就有了。宋末齊初,朝鮮高僧刀郎來到敦煌,向檀青學習了三大學說,並在中國遊歷。後來,琪宇建武中(494 ~ 497)到了江南,住在鐘山草堂寺,爬了山。他繼承了黃龍(今吉林)的法律,傳播了羅氏三家學說。當時石成有很多名師,刀郎講三論批判石成,名人周勇也向他學習。到了十壹年(512),派吉僧、中寺懷僧、靈根寺等十位老師拍山,得到了郎的三點意見。因此,梁武帝放棄了成就論,寫了壹章大乘義(見《高僧傳》、《造像傳》)。由此可見早期朝鮮學者對佛教在中國的貢獻。

另壹方面,在朝鮮西南的百濟,據《三國誌》卷十八記載,百濟枕王元年(東晉武帝孝宗九年三八四年),胡僧摩羅南陀從東晉來到百濟,次年在中國首都寒山創立佛寺,有十僧,是百濟佛教的開端。此後,佛教逐漸興盛。大同七年(541),百濟遣使至梁,求涅槃等經和匠(見《三國誌·百濟傳》卷五十四)。當時百濟佛教興盛,寺院尼姑佛塔眾多(見《周書》卷四十九)。

佛教傳入朝鮮東南部的新羅地區較早,新羅僧人來華學習較早。泰慶三年(549年),梁武帝派遣使節與新羅高僧覺德壹起將舍利子送往新羅,新羅國王振興親自率領數百官員迎接新倫寺。後來,在天加六年(565年),派遣使節到新羅,與僧人關等人交流,並送來《史記壹千七百余卷(《三國誌·新羅列傳》)。

隋朝統壹中原,弘揚佛教,在全國各州修建佛塔,廣為供養。當時朝鮮、百濟、新羅的使臣也要求隋朝將佛塔歸還本國,以示支援(《廣弘明記》卷十七)。那時候三國有很多和尚在中國學習。其中薩滿玄光、新羅人來隋觀光,求禪。有壹次爬恒山,遇到了慧思,被法華的快樂深深影響,所以得到了慧思的印章。從此,我搬到了江南,有了自己的船,背到了雄州的翁山。卓西成梵天寺,甚得人心(《宋高僧傳》卷十八)。高句麗人薩滿博羅來江南取經,後到天臺山向賢士求禪。他朝夕行走於天臺華頂,十年六載不出山,後於國清宮下殿示寂(《續僧傳》卷十七)。薩滿元光,本名樸,出生於新羅。他二十五歲,乘船來到金陵。他在文莊嚴寺的弟子說他是道士,邀請陳帝:我願歸依佛門,願得戒償。從那以後,我到處旅行和講學,接受低語,並在石成和涅槃的三部藏經中學到了很多。我旅行到虎丘山,教信徒石成和般若。聽眾很高興,改變信仰的人越來越多。隋開皇中再次到長安宣講《攝影論》,獲得了更廣泛的聲譽。他的國家聽說了,就把它請了回來:隋煬帝要了,要了,就下令讓它回老家。光明回國後朝野朝拜,布施甚廣(《高僧續傳》卷十三)。新羅人薩滿安宏於北周皇帝建德五年五七六年來華求法,邀請同在於闐的薩滿皮摩羅、農加陀兩位僧人回國,歸還《楞嚴經》、《藝聲》、《舍利子》。薩滿明治,新羅人,陳後主至德三年(585)七月來到中國,在國外學習了十七年。隋仁壽二年(602年)九月,隨國回國,被國王尊為大德。薩滿檀玉,新羅人,開十六年(596年)來隋護法,大業元年(605年)三月隨匯文回國(見《三國誌〈新羅傳〉》)。高僧關暉出生於朝鮮。他在隋稼祥寺師從吉藏學習《三國誌》,後回國,遷居日本,住在元興寺,是日本《三國誌》的創始人(《元亨釋文》卷壹)。當時有大批來自朝鮮三國的薩摩亞人在中國留學,隋朝對他們熱情接待,並聘請德國著名學者授課。據《高僧續傳》卷十三、卷十五記載,他們於大業十年(614)被召入裂漢寺講經,教韓國學者。可以想象當時讀書的盛況。

當時的三國,向往中國的佛教和文化。唐初武德八年(625),朝鮮國王劉榮派人求佛(《三國誌·新羅傳》)。後來,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新羅邀請人到中國來學習和教學(《舊唐書》卷199)。尤其是7世紀後期,新羅統壹期間,朝鮮與唐朝的友誼更加密切。據《三國誌遺》五載記載,新羅王小昭元年(692年,唐中宗九年),修建寶德寺,為唐朝祈福。在唐滁州(江蘇淮安)以北,今天的江蘇、山東沿海,有許多新羅坊、新羅院。可想而知,當時的新羅入了唐僧伽。所以在七世紀唐僧西天取經的熱潮中,新羅沙門也壹起去了。比如易經《大唐西域求法大僧傳》就列舉了八僧新羅、高麗。

佛教形成於唐代,其中以新羅、高麗僧人最為突出。首先,在三辯方面,有壹位朝鮮沙門道登,在貞觀二年(628年)來到長安。關暉後,在嘉祥寺被傳吉藏三辯密信,後赴日住元興寺,行空宗(《本朝僧人傳》卷七十二)。

善良方面,有個神仙雲,壹個新羅人,早年去唐朝讀書。請解釋壹下經乘大小的理論,當時的聖賢都很看重這個理論。貞觀十九年(645年)夏、六月,被召至鴻福寺,參加玄奘的譯場,在此擔任義僧。之後跟隨玄奘,學習翻譯,接受了玄奘的《大丕婆沙論》譯本。最後在玉華宮寺翻譯《大樸若經》寫了壹篇隨筆,壹直參與其中,是靈門四腳之壹。著有《瑜伽》《唯識學》。元策,原為新羅之孫,早年出家,充滿智慧。貞觀初年來到長安,唐太宗愛惜他的敏感,給他降旨,讓他住在元發寺,學了《琵琶行》、《石成》。貞觀後期,玄奘三藏下西洋,回到中國。他壹見,就從瑜伽和知識中學習,後來被稱為西明寺大德。新羅士人,圈試門下顯赫,有勝村道法證。盛莊早年入唐,後成為唐靜大建福寺的壹大功德。晚年以見證者的身份參與易經譯場。著有《醉生王集》、《梵文集》、《程維誌論絕》、《雜集集》、《大集》等。鄭濤長期從圈測中學習,並於五洲長壽二年(693年)從唐代天文圖中回國。著有《程維之學論綱》、《程維之要》、《論辯之兩難》、《論理門之兩難》、《論理門之辯》、《般若之兩難》。薩滿新羅跟隨璟,在自己的國家學習大乘,學習玄奘的真知。然而,人們認為它不是定量的。乾封年(666 ~ 667),玄奘因自己的國家而依附長安,玄奘已經去世兩年。窺基看到了,並稱贊它。荊還著有《北工大物質性簡牘》、《唯識論物質性簡牘》、《因論鈔》等。來自窺基學派的新羅興倫寺的薩滿道倫根據窺基的《瑜伽略編》並參考自己的學者元策、景順和宵遠的意見,寫成了24卷《瑜伽紀倫》。新羅的薩摩亞智風、智鸞、於吳安三年(703)入唐,在濮陽門下只學知識,後赴日行法教義。另壹個弟子,新羅太賢(大聖,出道門),通才博學,尤其善解人意,遼東小輩都跟隨他受過清訓。他的著作包括《華嚴》、《金剛般若》等經典、《瑜伽與大乘古跡誌》、《程維智學集》、《程維智覺》、《瑜伽理論綱要》、《信仰理論內涵淺探》等四十二本書。很明顯他在洪川。他的書被介紹到中國。

華嚴宗方面,有向異(625 ~ 702),新羅吉林府人。英格拉姆微,天資高僧,隆碩元年(661)出家。他隨唐使節從新羅到西歸到長安,又到到。他向閻誌學習了《華嚴》的妙旨,並與先賢們壹起研究,撰寫了壹卷《華嚴乘界圖》。鹹亨二年(671)回國,在太白山創辦浮石寺,徒弟雲集,被尊為東海華嚴始祖。唐中宗九年(692年),法藏帶著弟子聖泉回新羅,唐送他壹本書,抄給《華嚴集》和吉焦。向異被法藏錄下時,曾秘密商議,十日後外出,命弟子作勵誌講座,並宣稱‘學我者,藏公而予人’。成為中韓兩國間廣為流傳的古德曼傳記《華嚴》的故事。與此同時,新羅高僧宵遠精研華嚴經,著有《華嚴》、《冷嘎》、《金光明經》等經典,以及《華嚴經綱》、《北靜宗要》、《信劄》等。他的《論賑信》等著作當時傳入中國,唐成觀在淮南得到法藏的《賑信與海東賑義》(見《宋高僧傳》卷五),是所撰。

在法家方面,有善待西藏的沙門新羅。貞觀十二年(638),他帶領師父石和尚等十余人到求學,受到禮遇和撫慰。性情中人的慈濟被四人警告。貞觀十七年(643年),他要回國,唐太宗賜給他衣服和彩緞。磁藏還在鴻福寺設為國齋,花了八個人;另外,由於國家經書不全,我要求將壹部藏文經書和壹尊唐代佛像回國。這是朝鮮三藏的開始。慈藏回國後,被宣揚為大國,住在黃芬寺,弘揚佛教。唐代道玄派有很多學新羅的僧人,他們的戒律在當時的於海東廣為流傳。

禪宗裏說新羅沙門法朗在貞觀中期入唐,得了四祖的消息。法朗的新羅弟子信行(704 ~ 779)也漂洋過海來到唐朝,在長安唐興寺師從智空(沈繡的弟子),後回國傳播禪宗。根據景德鎮鄧川的記載,南嶽懷讓的繼承人是壹位名叫新羅本如的和尚。西塘智藏的法定繼承人是禪師吉林、禪師新羅慧(哲)和禪師新羅弘治(壹個作為洪水參與工作)。道德禪師,德宗建中五年(784)入唐。唐三十七年,見西塘知倉、百丈淮海,於穆宗長慶元年(821)回國,成為海東甲子山始祖(見《祖堂集》、《禪寶錄》)。慧(哲)禪師於元和九年(814)入唐,在雞公山失智,到西州浮沙寺三年,後於四年(839)回到新羅,在此成為禪師。弘治禪師是海東石蕩山的始祖(見《祖堂集》卷十七)。周浦馬谷山保徹的傳人,是新羅無染禪師。長慶元年(821),陪王子欣入唐,到香山寺聽華嚴,後又到洛陽北科濟問於汝滿。後來,他去拜訪溥儀的鮑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會昌五年(845年)回國,對宗風作出巨大貢獻,弟子二千人,成為住聖山派(見《祖堂集》卷十七《禪寶錄》)。周遠的合法繼承人是新羅五觀山的禪師順治。大中十二年(858),隨中國大使漂洋過海到唐朝,從山上學法歸來,是新羅第壹部楊總傳(見《祖堂集》卷二十)。到了唐代,其他從新羅來華學禪的僧人,先後有宇軒、覺提、道君(壹為道雲)、品日(壹為梵天)、甲智、宗衍、大茂、鐘燕、智異山、欽仲、杭集、清虛、金倉、清遠、臥龍、嚴蕊、大令、大為為、雲珠、青青。在新羅和朝鮮的禪宗大師中,中國禪宗的《鄧川錄》也選錄了壹些語錄。此外,晚唐五代時期從朝鮮來華學禪的僧人也很多。他們都在學業上有所成就,回國傳播知識。由此可見中韓禪宗的密切關系。

密教方面,沙門新羅於貞觀六年(632年)入唐,貞觀九年回國,創立廣金寺,為海東申銀教創始人。另壹個新羅薩摩亞人,匯通,當時也入了唐,林德於665年回國(見《三國誌遺》卷五)。另壹位沙門新羅在黎明時分進入唐朝學習密教,陽歷三年(700年)三月,她想返回。請將鎖的大藏經帶回她的國家(《開元佛教錄》卷九)。另壹位新羅沙門慧超以弱冠入唐,開元七年(719),金剛之身來到東方,在此為師。後來,他乘船渡過南海,向弟子及各國取經,五日遊聖地,過了淩山脈,開元十五年(727)回到安溪,在那裏寫了三卷《至五日傳》。他還隨金剛之和不空學習了秘法,並被納入翻譯領域,筆被翻譯。建中元年(780),五臺山五原伯代吉,為所有如來大教撰寫了瑜伽三秘,並描述了其秘意。在前後五十四年的時間裏,他為密宗的傳播做出了很多貢獻。同時期還有唐僧伊林,師從須菩提藏胎辛哈,後來又去了新羅,弘布密宗。

此外,唐代赴學的新羅僧人,包括沙門,原為新羅太子,開元十六年(728年)來唐,被玄宗召至禪寺。後來,他去蜀中拜謁禪師。玄宗入蜀,被迎入內殿獻禮。至德元年(756)卒,享年77歲(《宋高僧傳》卷十九)。薩曼,也是新羅國王的兒子,漂洋過海來到唐朝,想去參觀遠在於闐的天竺,然後轉向賀蘭山,停在毛奇。蘇宗經不起征召,命郭子儀來禦殿接濟,未能歸山,故示沈默(《宋高僧傳》卷二十壹)。新羅高僧地藏,原為新羅皇室,唐朝中期渡海來到中國,到了池陽(今安徽青陽)的九資山(今九華山)。他壹個人坐在宴會上,當地所有的人都深信不疑,佩服得五體投地。貞元十九年(803),告公寂,屍坐石函。三年後不腐,集團尊之為寶佛。其山被稱為隱藏的精神痕跡(《宋高僧傳》卷二十,《九華山實錄》等)。).

韓國在高麗王朝的時候,佛教還是很興盛的。據《佛集》卷十八記載,杭州永明寺智覺延壽所作《景宗錄》、《詩》百卷傳至海東,朝鮮光宗王蘭對弟子訓示,並送來金袍、紫晶珠、金浴鍋等。包括韓國禪師智宗在內的三十六人,也是先入吳越後出,親自帶著印記,回國後改邪歸正,被盛傳是在修行佛法。當時,中國在唐武宗摧毀了佛教,並在晚唐和五代的戰爭中,許多佛教經典丟失,而許多中國經典在朝鮮得到保存。後唐清太二年(935年),四明參孫林赴朝鮮、百濟等國求天臺教育,被朝鮮接收,派李仁日送其老師回西方吳越(《佛傳》卷二十二)。後來,宋劍龍元年(960年),吳越國王錢俶上書朝鮮,要求得到載有50種珍寶的《典藏》。次年(961),韓國光宗王派僧至吳越觀法,卻親自聞義寂傳授授法之法。他心悅誠服,以禮為師。他在洛溪門待了十年,也就是在當地表現沈默,寫了壹卷四教文書,是太宗的名字。同時,唐太宗第十六世祖寶蘊易通,原是朝鮮人,後在華嚴、啟新受教育。金天福(936 ~ 943)來到中國(漢周時期)。先訪天臺,住德紹門,久受洛溪教育,精通壹圓飯。當他想從思明回國時,縣令錢(吳越王之子)遲遲不征求意見,要他做壹名佛教導師,留在當地傳教。此後,藝通在浙東推廣了幾十年的教學理念。唐太宗的禮數和臣服都在他門下,很多讀書人都受過教育。宋端公元年(988),卒年62歲。

宋初,新刻的《大藏經》在成都完成。印好後,989年,宋太宗二年,高麗成宗派高僧汝可為大藏經撰書,太宗當即賜之,賜汝可紫衣(《宋史》卷四八七)。淳化元年(990),朝鮮派韓到宋朝討要佛經,得到壹部新印的文集,次年四月歸還。韓國成宗皇帝親自將他迎入內殿,請僧人誦讀,並下令大赦。同年十月,派翰林學士白思柔謝經(《高麗史》卷三)。真宗元年(1022),又遣使朝鮮,使韓左還佛經(同史卷四)。在中國北方,官方版本的《大藏經》也是在廖興宗(1031 ~ 1054)新刻的,在廖道宗(1063)清寧九年,壹部新印的《大藏經》呈獻給了朝鮮,當時朝鮮有文才的王北法驅車前往西郊(同史)之後,在廖壽昌五年(6544 遼使蕭郎、高存壽先後出使朝鮮,每次都互贈契丹藏經(史書卷十壹、卷十二)。 當時朝鮮與宋遼有友好往來。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夏、四月間,朝鮮文宗皇帝為慶祝宋帝生日,在林東、大雲兩地設寺。元豐六年(1083),三月春,朝鮮文宗命太子迎宋大藏經至郭凱寺,仍設道場祈福(《通史》卷九)。同年,文宗皇帝病危,命明州修塔壹月,派勸左大夫楊景略到朝鮮朝拜,吊唁僧人,並在文宗靈殿設道場(《宋史》卷四八七,《朝鮮史》卷九)。可見當時兩國在佛教關系上是親切的。

田義,朝鮮僧人,原為朝鮮文宗第四子。他於11年在童玲寺出家,並研究了中國嚴格的宗教觀念。後來被封為天下僧派。宋元豐八年(1085),帶領弟子壽傑等人來華學佛,呈獻經書,經宋哲宗介紹,使其住在七聖寺。中國西安第壹章疏久之時,失傳。多虧了益田的堅持,才得以重新傳播。田義還被天柱寺傳天臺宗理念,並被告知按靈芝原圖戒,還被《四師法金錢資本》壹書傳。更遊佛長,禮賢塔。元佑元年(1086),1000余卷經書被童童索要,隨其國使返回朝鮮,大弘先壽、天臺的教法,並要求將所得經書全部出版。他還將金樹三翻譯的180卷《華嚴經》送到錢塘銀輝寺。銀輝寺是專門為隱藏它而建的,所以它俗稱銀輝寺為高麗寺。元佑三年(1088),景元死於銀輝寺,益田派壽傑到宋,在其塔前供養。田義是壹本新的宗教集《元宗·勒溫》和《大覺·石國選集》的作者。

中國元朝時,朝鮮僧人善寫金經。元二十七年(1290),元世祖派使者去朝鮮寫經。當時,由惠雍率領的朝鮮壹百名僧人進入元都,入住清壽寺,用土金書寫藏經。慧勇還談到了萬安寺的《王人經》。第二年,當《金色大藏經》寫成時,元帝給了它壹份豐厚的禮物,並把它送回了自己的國家。後來,在成宗大德元年(1297)和第六年(1302),元帝派使者去朝鮮寫經。大德九年(1305),元使突然去朝鮮,沒花什麽錢,依然選了壹百個和尚壹起去元都。大三三年(1310)和順順三年(1332),韓國向元朝派遣使節,贈送佛像畫(《韓國史》30至36卷)。可見當時韓國的佛經和繪畫受到中國的高度重視。

當時元明本在天目山推廣禪宗,元高麗親王申王王張於燕友六年(1319)九月入天目山,立誌要請教明本(《南宋元明僧人傳》)。與此同時,杭州寺的薩滿盤古精通歷史,徐是著名的朝鮮大師。他寫了壹本關於回宇神廟的書。請說出華嚴的大致想法(《大明尊者傳》卷壹)。當時江南禪宗高僧邵瓊在元大德八年(1304)赴韓,韓國國王歡迎他,邀請他到壽寧宮講學。韓國的和尚都是圓通的,學的是禪宗,修行的是百尺竿頭更進壹步的條條框框,很有啟發。

當時韓國薩滿來到中國求法。禪僧普玉(1301 ~ 1382)於鄭智六年(1346)入元,住燕京大觀寺,求知。第二年,他去了湖州的吳瑕看石屋,在那裏他得到了壹枚心形印章。當溥儀從江南回到燕京時,元順宗請他在永寧寺舉行儀式,並送給他壹件金襖。鄭錚八年(1348),他被送回朝鮮。還有壹個韓國禪宗高僧秦暉,他在鄭智八年進入元朝。他去燕京法源寺參加梵天和尚指,去江南屏山的森林,就是他印的。他還參拜了普陀山,參觀了王宇寺,以實現光,雪窗,無相和枯木榮耀。更有甚者,去五洲遊龍山參加千巖,被允許進入房間,接受心靈感應;回到燕京,按順宗聖旨住在廣濟寺,禮物很厚。後仍遊名山,於鄭智十八年(1358)返朝,大受開導,尊為王師。鄭錚二十四年(1364),韓國的另壹位高僧建熙乘船到元尋求知識。他在聖庵拜訪豐丸時,回國傳播了中峰的禪法,被尊為國師。鄭智十三年(1353),另壹位來自朝鮮的禪僧超越自我,入元。他到法源寺、法源寺拜師孔、,甚至遊歷南北叢林,參訪禪院,學業大有長進。我又回燕京見了秦暉,待了幾年,受了心教,十六年回國傳佛。此時中國滅亡了元朝,代表高麗王朝的韓國李氏王朝也崛起了。從那時起,它被朝鮮祖先尊崇為禪宗,並被視為王師。

明清以來,雖然中國和中國南方的佛教之間沒有什麽特別值得紀念的事件,但是在這壹時期,朝鮮的儒釋道的風氣,禪與清凈的養成,教與禪的壹致性等等。,在佛教界中也大致如此。可見中韓兩國佛教徒的關系從古至今都是密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