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1974年得知王震要來看望,許世友親自迎接,當場驚訝:他不叫王震

1974年得知王震要來看望,許世友親自迎接,當場驚訝:他不叫王震

1974年,正擔任廣州軍區總司令的許世友,突然聽秘書匯報,稱北京的王震要來看望。

許世友和王震是多年的戰友,關系很好,專門到門口迎接,

見到來人之後卻非常吃驚,直到送走了客人,才對著秘書表示:怎麽聽的! 連王震和 王諍 都分不清!

近代史上,信息傳遞最快的壹種方式就是發電報了,

但是發電報也需要專門的人才,我軍前期根本沒有這樣的條件。

直到王諍加入紅軍隊伍後,靠著半部電臺,我軍才正式展開了通信工作,

他為紅軍培養了大批的通信人才。

王諍出生於1909年的江蘇武進縣,父母都是普通農民,但對於孩子的教育十分看重,

1924年他考入了省立第二高級中學,畢業後進入南京軍事交通技術學校,開始接觸無線電通信技術。

1929年,畢業之後被分配到了部隊中,擔任無線電臺報務員, 21歲成為了中尉報務員,在張輝瓚的隊伍中工作。

1930年10月,張輝瓚作為總指揮帶領12萬兵士圍剿江西革命根據地,

在毛主席和朱老總的計策之下,他們陷入我軍埋伏,9000多人被俘,

王諍和另外8名電臺人員都被我軍俘虜。

那時我軍並沒有自己的電臺,也沒有相應的電臺工作人員,

希望這9名工作人員能為我所用,專門找到他們宣揚紅軍的政策。

並表示即使不願意加入紅軍,也可以出路費送他們回家。

其他人還在猶豫的時候, 王諍意識到紅軍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隊伍,於是率先表態,願意加入紅軍隊伍。

我軍還繳獲了壹部英國制造的軍用電臺,用腳踩發動機轉輪來進行充電,

還有壹些損毀,只能算得上是 “半部電臺”, 毛主席等人卻非常重視。

在得知王諍加入隊伍後, 毛主席和朱老總親自接見他,並準備成立軍委電訊隊,任命王諍為隊長, 希望他能夠幫助紅軍,培養人才組建隊伍。

毛主席還專門下令, 給王諍每個月50塊銀元的技術津貼

那時主席壹個月的津貼才只有5塊銀元,也可以看出毛主席對他的看重。

王諍也沒有讓大家失望,在之後的時間裏屢立大功。

1931年5月,第2次反圍剿中,國民黨集結20萬兵力,兵分四路向蘇區發起進攻。

這些士兵有很多到了江西後就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癥狀,經常生病,隊伍裏的士氣也不是很高,

當時王金鈺軍就向總指揮發電報,稱: 官兵生病近千余人,希望能向富川靠攏,兩隊合圍形成犄角之勢。

王諍通過電臺得知了這份情報,立馬匯報給了首長們。

毛主席等人連夜調集隊伍,先派出2萬多人,通過急行軍提前包圍了富川, 不僅向這裏轉移的敵軍被圍困。

前來接應的1萬多國民黨軍隊也被全殲,在這次戰鬥中, 我軍繳獲機槍100多挺。

之後半個月的時間裏,通過王諍提供的情報,紅軍打了35次仗,幾乎每壹仗都取勝了,

蘇區舉行大會慶祝勝利,毛主席當場表揚王諍,稱:

還將其請上主席臺,讓所有戰士都記住他。

除了靠截獲的情報幫助紅軍打勝仗之外,他還積極幫助隊伍培養無線電人才。

當時我軍的電臺大多都是從敵人手中繳獲的,因為戰爭的原因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再加上敵人的層層封鎖,想要將其送到外面接受維修非常困難。

於是王諍就利用自己的技術,靠著繳獲的材料,用木塊、鐵片、廢舊銅線,自己制作損壞的零部件, 修好了十幾臺小型發電機

1934年,王諍正式加入中國***產黨,在湘江邊,他為了掩護同誌深受重傷。

那時隊伍正要強度湘江,戰士們專門用木板紮起木排,將他放在木排上,推著他在槍林彈雨中度過湘江。

等他醒來之後才得知。 為了保護他,至少有7名戰士付出了生命,王諍當場就紅了眼眶,發誓壹定要為同誌們報仇。

在長征路上,毛主席曾經受到限制,很多重要的會議都無法參加,

王諍認為主席的主張是正確的,當獲取到情報之後, 還偷偷把壹些核心消息送給毛主席。

遵義會議之後,毛主席重新掌權,王諍為了破解更多的情報,常常忙碌到深夜。

那時紅軍物資匱乏,為了給他提供營養,彭老總專門派人給他送去了4斤炒面,兩斤炒豆子。

王諍收到之後,卻直接把這些糧食分成了30份。

自己只留了壹份, 其余的10份送給了隊伍中的小戰士,還有19份分給了無線電大隊中的戰友。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利用轟炸機對我軍補給線進行空襲,還使用電磁波進行幹擾,影響了我軍的警戒雷達,空軍作戰受到極大影響。

當時彭老總從前線發電報給國內,要求派人去解決問題。

王諍臨危受命,帶著張履謙等人連夜趕往朝鮮,

經過研究分析,利用手中簡陋的條件擴展頻段,加裝線路, 與美軍展開了電子對抗戰, 讓敵人的電磁波幹擾失靈。

在兩彈壹星研制進入關鍵時期後,美制U-2高空偵察機多次到西北地區進行偵察騷擾,它可以對地面的導彈雷達進行騷擾,讓導彈失去目標。

王諍得知消息後,專門召開大會稱: 這是我們電子技術專家們的失職,將 U-2 打下來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之後他帶著專家連續多日商討,轉換思路,

先用 炮瞄雷達 確定偵察機的位置,然後直接發射導彈,省去了中間近20秒的反應時間。

1963年11月,成功將U-2飛機擊中。

毛主席曾稱贊王諍是 “我軍通信工作的開山鼻祖”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將軍銜,

後來還入選了 “中國100年科學家辭典” ,他還是100位科學家中,唯壹的壹位高級將領。

1974年春天,王諍從北京到廣州出差,當時給廣州軍區司令許世友打電話,準備去看望他。

秘書接了電話之後,把名字當成了王震,許世友和王震是多年的好友。

1955年,王震被授予上將軍銜。許世友在接待客人的時候有個習慣,

上將來訪他會直接到門口迎接,如果是中將或者是以下的軍銜,他就在客廳裏等候。

聽說王震要來,他非常開心,專門到大門口迎接,見到客人之後卻發現對方是王諍。

不過好在兩人也算熟悉,壹番交談後賓主盡歡。

送走了客人,許世友就對秘書表示: 王震和王諍都分不清,

他是毛主席口中的通信鼻祖,壹定要記住這個名字,下次可不能再弄錯了。

1978年8月13日,王諍因病離世,葉帥為其主持追悼會。

值得壹提的是,王諍的後人也非常優秀,大兒子考上了清華大學雷達系,畢業後到總參謀處工作, 後來被授予中將軍銜。

小兒子畢業於南京通信工程學院, 後被授予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