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2017-07-31

2017-07-31

《新編鋼琴考級教程》壹級內容:

1、音階 ? 2、分解和弦

1、G大調練習曲

2、雞媽媽和它的孩子們

1、詠嘆調

2、薩拉班德舞曲

1、F大調小奏鳴曲 第壹樂章Op.41No.2

2、貓主題? 選自交響童話《彼得的狼》

3、快樂的女戰士? 選自舞劇《紅色娘子軍》

1、格涅辛娜是蘇聯兒童鋼琴教育家,創作了許多生動活潑、具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格的兒童鋼琴小曲。該曲是壹首安靜柔和、富於歌唱性的練習曲,G大調,6/8拍,小行板的速度(Andatino),樂譜標記速度為.=66。

2、如果能力允許,建議用樂譜的速度,稍快些,讓音樂流動起來。旋律要談的優美連貫,指觸要深壹些,用手腕帶動的方法做重量轉移,讓音與音之間能平穩連貫的進行。樂句進行的方向是向下的趨勢,故要自然的漸弱,最後的尾音輕收,結束後提手腕呼吸。

3、鋼琴上彈出不同音色、不同力度的對比變化是這首練習曲的課題之壹。

4、所有的伴奏部分雙音均要彈得安靜、平穩、聲音集中,手腕要放松、富於彈性的觸鍵,不要太用力。

5、練習曲中所要練習的指法包括縮指、暗換指、拐指等,都需提前將手形收攏好,彈奏時手指彈完4指稍稍擡手腕讓5指代替4指即可順利完成指法的轉換。

6、樂曲結尾處可適當做些漸慢、漸弱。

1、這是壹首中國音樂理論家、教育家李重光創作的活潑、歡快的小曲。G大調,2∕4拍,樂譜的標記速度為.=76。如果能力允許建議適當快些,以表現其活潑的性格。

2、全曲除速度和奏法有明確的提示外,沒有其他的表情記號,根據樂曲的性質,應處理得輕巧、明亮、活潑,不要彈得太重。

3、彈奏跳音時,手指稍直,不彈得手指擡起來,固定手形,用小臂彈。聲音明亮集中、挺拔,力度輕,不要響。

4、雙手反向“前八後十六”音型是這個曲子的難點,要分手練習。

5、稍突出左手強拍上的音,或稱小節重音,使節奏更鮮明,右手的聲音要輕巧、明亮,變現出雞媽媽與小雞們活潑、可愛的形象。左右手要有層次和性格上的對比。建議全曲結束的兩個小節彈得很輕,並在最後壹小節做壹點漸慢,給人壹種穩定的結束感。

音樂包括主調和復調兩大類,復調音樂是培養多聲部、多線條橫向思維的樂曲。

1、據《外國音樂詞典》介紹,珀賽爾市英國公認的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詠嘆調(Aria),指17世紀初期大量出現在歌劇和清唱劇中,與朗誦式的宣敘調(Recitativo)相對應的另壹種旋律風格的抒情性、歌唱性的聲樂曲,後來,歌唱性的器樂曲也被稱為詠嘆調。

2、這首詠嘆調是壹首抒情如歌的鋼琴小曲,3/4拍,d旋律小調,行板(Andante).

3、本曲需要雙手同時使用不同奏法協調彈奏,先進行大量的分手練習,熟悉各聲部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教師彈壹只手,學生彈另壹只手),有了復調的音響概念後,再分段、分句,甚至分小音型進行合手練習。

1、科雷利,巴洛克時期意大利作曲家。“薩拉班的舞曲”是起源於16世紀西班牙的壹種三拍子、速度較慢的舞曲。這種舞曲與葬禮有關,後來演變成莊重、平穩的舞曲。

2、本曲是壹首優美且略帶悲傷,似葬禮進行曲的舞曲,d小調,3/4拍、廣板(Largo),讓學生體會並掌握彈奏憂傷、深沈的旋律時所需要的感覺及觸鍵方法。

3、憂傷的音調需要濃郁的,有表情的聲音來表現,在彈奏上更需運用手臂的重量及重量轉移的方法,指觸面稍大,多用指肚觸鍵,讓聲音連貫起來。

4、註意語氣的表達,句頭和高點音往往落鍵較深,句尾輕收,然後提手腕呼吸。註意每壹句尾音的提手腕與下壹句頭音的落手腕在聲音上的銜接。

5、B段開始表現了壹種憂傷、嘆息的語氣。

6、最後輕輕的、稍慢的結束全曲。左手低音的進行是斷奏,仍要註意音樂的連續性,不要生硬,也不要太響而掩蓋右手的旋律。裝飾音:裝飾音是薩拉班舞曲最富於特色的形式之壹,只有兩個上波音,富有表情,不要太快、太活潑。

1、萬哈爾是古典主義時期捷克作曲家,這首樂曲雖然名為小奏鳴曲,但其結構並不是奏鳴曲式。另外“小奏鳴曲”顧名思義多指短小的奏鳴曲,通常技巧要求不高,也有壹些稱之為“小奏鳴曲”的樂曲,卻在內容及技巧上都相當豐富,並且較難。

2、這首小奏鳴曲音樂技巧、明快,F大調,2/4拍,小行板(Andantino),比行板速度稍快壹些,具學生的能力,適當快壹些以使音樂更生動、活潑。

3、樂譜上所標短小的連線,是古典時期標記的特點,在實際演奏中,建議大家根據旋律結構,右手按兩小節樂節劃壹連線,左手4小節劃壹長連線。

4、註意層次:這裏有三個層次,右手的旋律是首要的,稍突出並很有表情。聲音明亮,尾音輕提,彈出語氣;左手包含兩個層次,符幹向上的後三個音則是伴奏的內聲部,要輕柔、均勻。

5、彈奏時節奏準確,尾音輕收。

1、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20世紀蘇聯著名作曲家、鋼琴家,他的作品體裁非常廣泛,包括《羅密歐與朱麗葉》《灰姑娘》等芭蕾舞劇。《彼得與狼》是壹部深受廣大聽眾,特別是少年兒童喜愛的交響童話。交響童話《彼得與狼》完成於1936年,作者用講故事的方式向孩子們普及交響樂的知識。以不同的樂器來刻畫人物和動物的形象,講述了少先隊員彼得機智勇敢地戰勝狼的故事。出現的貓的角色用單簧管(又稱黑管)來演奏,刻畫出貓典雅、高貴的形象。樂譜開始的“con eleganza”是優美苗條、風流瀟灑的意思。

2、這首樂曲的速度為行板(Andante),4/4拍,樂譜上標記的速度為=88,以表現出貓優雅、從容不迫的形象。速度快了會使性格偏向活潑、輕快,而缺少壹些典雅、瀟灑的風範

3、每壹段都包含4小節的樂句,節拍重音被人顛倒,給兩手的配合帶來很大困難,需要單獨練習,慢慢將兩手協調起來。

4、左手的伴奏,不論是第壹段的單音還是第二段的雙音,節奏都要十分準確,聲音集中、挺拔。擊鍵快而敏捷,但又要註意控制好音量,不要彈得過重、過響。

1、《紅色娘子軍》是我國上世紀60年代創作的芭蕾舞曲,至今仍是舞臺上經典保留劇目。它講述了窮苦的農家女吳清華從受難到參加革命、打倒地主惡霸使受苦人得到解放,翻身做主人的故事。劇情機具戲劇性和感染力。作曲者是我國著名作曲家吳祖強、杜鳴心等。《快樂的女戰士》選自第四幕,變現了女戰士們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2、樂曲活潑、生機勃勃地(Animato Vivo),G大調,2/4拍。

3、所有跳音要求聲音集中、明亮、富於彈性,輕巧的,不要重。手指挺拔、稍伸直,不要收,用手腕輕輕壹點,彈後立即擡起手腕

4、將兩個八度音連起來。孩子的手小,壹般都夠不著,可以稍斷開,用手腕和手臂貼鍵移過去,第壹音稍長、稍深,第二音手臂打開上揚,用感覺把音連起來。

5、左手的固定伴奏音型聲音集中、明亮、富於彈性,稍強調每小節的第壹音,以使節奏更鮮明,不過要註意是弱(p)的力度,不要掩蓋了右手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