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黃梅戲溯源

黃梅戲溯源

20世紀50年代,黃梅戲因安徽安慶黃梅戲劇團演出的《神仙眷侶》而蜚聲海內外,鞏固了其在中國五大劇種中的地位。然而,黃梅戲發源於何處?至今很多人都不太了解。

“黃梅戲,京劇,原名黃梅調。流行於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區,源於湖北黃梅的采茶歌。”這是《中國戲曲詞典》的解釋。

據考證,黃梅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據史料記載,早在唐代,黃梅采茶歌就非常流行。隨著宋代民歌的發展和元代雜劇的影響,民間戲曲逐漸形成。到了明清時期,黃梅縣的戲曲風格更加繁榮。清道光九年(1829),大學士別吉麟在《問花水榭詩》中也描述了黃梅采茶歌的興盛:“雲山上稻葵花多,太白湖裏捉波。咱們今年碰頭,犒勞社主,到各村唱采茶歌。”

黃梅采茶歌是怎麽傳到安徽的?黃梅位於長江北岸,有相當壹部分地勢低於河岸。有句話叫“河水走在房子上,人住在中間”。清朝乾隆、道光年間(1764—1847),黃梅連續水災,大批災民湧向外地,以賣藝乞討為生。此後,黃梅采茶戲的小調和本劇以彈蓮盒、唱道情的形式流傳到皖西南、贛東北、鄂東北等鄰省50多個縣。焦桐山莊詩稿《下河調》(黃梅調)是清道光至鹹豐年間任皖南三縣知府的江西樂平人何所作,是皖南黃梅采茶戲流行的真實寫照:“采新茶綠窗,下河(註:黃梅縣壹地名)無雙;為什麽不做江南歌曲?都在黃梅縣。”

隨著黃梅戲采茶調在安徽安慶的流行,當地民間戲曲藝人對這壹劇種進行了加工和發展,黃梅戲逐漸成為安徽安慶的藝術之花。與此同時,黃梅戲也在本土興盛起來,與安慶黃梅壹起興盛起來。黃梅縣話劇團演出了大量優秀的黃梅戲。1954在觀看了武漢黃梅縣黃梅戲劇團的演出後,毛澤東主席幽默地說:“我這個土生土長的湖南人,對妳們的黃梅戲也有壹種親切感。”

可見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發展於安徽安慶。作者考證黃梅戲的起源,並不是為了誰去爭取“正宗”的地位,而是為了證明中國優秀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在於其廣闊的流通空間和不斷融入創新元素的胸懷。俗話說:“黃梅”從黃梅(縣)變成它的“黃梅”,安慶有“黃梅”更美。相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