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D-day的意思
其實D日(D-day)是美軍常用軍事術語,和D日同樣常用的另壹個軍語是H小時(H-hour)。這兩個字母用來表示特定作戰與行動的開始時間。這種表示有兩個意義,第壹是表示作戰時間尚未確定,第二表示行動計劃高度保密(解放軍常用的類似軍語是基數:如兩個基數炮彈、三個基數燃料。這裏的基數可以是100發,也可以是500發,但具體是多少則由通訊各方事先約定,其好處是有利於保密)。 D與H兩個字母分別源於它們所代表的單詞—D=Day,H=Hour,通常,D日用來表示攻擊日,H小時則表示作戰開始的具體時間。在壹次特定的作戰行動中,D日和H小時都是惟壹的。 美軍制定作戰計劃時,通常將D日與H小時加上數字正負標誌,以此表示戰役開始前後的精確時間。比如,H-3表示H小時的前三個小時,D+3表示D日後第三天,H+75則說明H時間後的壹小時零十五分鐘。 在確定壹次重大戰役的具體時間之前,通常統帥部門需要用很長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和預案。為了保證D日目標的實現,也必須采用D日和H小時的正負標識方式,以便在不同時間段發布各種命令,最後在適當時間才發布攻擊開始的具體時間。
[編輯本段]有關D-day的行動
世界最大的登陸——諾曼底登陸,又稱“最長的壹天”。 美軍在太平洋戰場是進行過許多登陸:太平洋戰爭最有名的登陸——硫磺島登陸戰。 諾曼底登陸戰役 日期:1944年6月6日 - 1944年8月25日 地點:法國諾曼底 行動代號:霸王 參戰方: 美國、英國、加拿大、自由法國、波蘭 納粹德國 戰區地圖 諾曼底登陸位置圖 指揮官 盟軍: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總司令)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陸軍) 伯特倫·拉姆齊 (海軍) 特拉福德·雷-馬洛裏 (空軍) 奧馬爾·布拉德利 (美國第1集團軍) 米利·鄧普賽 (英國第2集團軍) 鄧肯·格雷尼姆 (加拿大第1集團軍) 德軍: 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 (西線總司令) 埃爾溫·隆美爾 (B集團軍) 弗雷德裏希·多爾曼 (第7集團軍) 雙方兵力: 盟軍:2876,000 (7月25日) 德軍:1380,000(7月23日) 傷亡 美國: 29,000 人陣亡, 1016,000 人受傷或失蹤; 英國: 11,000人 陣亡, 54,000 人受傷或失蹤; 加拿大: 5,000人 陣亡, 13,000 人受傷或失蹤; 法國: 12,200 平民死亡或失蹤 德國:23,019人 陣亡, 67,060人 受傷,198,616人 失蹤或被俘 諾曼底登陸戰役發生在1944年6月6日6時30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壹場大規模攻勢。這次作戰行動的代號Operation Overlord。這場戰役盟軍計劃在1944年6月6日展開,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雖然這場戰役離現在六十多年,但諾曼底戰役仍然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壹次海上登陸作戰,牽涉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 在諾曼底戰役中作戰的盟軍主要由加拿大、英國及美國組成,但在搶灘完成後,基本上自由法國及波蘭也有參與這場戰役,而當中的士兵也有來自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希臘、荷蘭和挪威。 進攻諾曼底在登陸的前壹天晚上展開,空降兵空降作戰、大規模的空中轟炸。而兩棲登陸戰則在6月6日早上開始。在登陸前,“D-Day”的軍隊主要部署在英格蘭南部沿海地區,尤其在樸茨茅斯。諾曼底戰役持續了超過2個月,最終,盟軍成功建立灘頭堡,並在8月25日 解放巴黎,宣告結束諾曼底戰役
[編輯本段]D-day行動的代價
在諾曼底登陸,同盟國的軍隊就負出相當大的代價,在奧馬哈等多個灘頭和法國後方***損失5.5萬人。 在硫磺島登陸戰役,美國的海軍、陸軍、空軍***損失2.6萬余人。
[編輯本段]相關電影、電視劇
《兄弟連》《最長的壹天》《雷霆救兵》《突然那壹天之d-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