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隅之桑,是西漢末年出現的成語。東角和桑榆這兩個詞在現代不常用,所以有些年輕人不知道它的意思。其實“失”和“得”很好理解,無非就是“失”和“得”的意思。“之”是代詞,指的是失去的和找回的東西。
失落在東隅,桑榆出處:《詩經·文靜姑娘》雲:“文靜姑娘有她的愛,壹等我在城角。它在東邊壹個隱蔽的角落裏丟失了,在西邊的桑樹和榆樹之間找到了。但它在字典裏的標準解釋是,壹開始在某個方面輸了,後來得到了補償。
但它在成語詞典中的解釋更為“高端”。字典裏“東角”解釋為太陽升起的地方,“桑榆”解釋為桑榆,意思是日落的黃昏。所以成語“丟在東隅,收了桑葚”可以解釋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馮異是東漢著名的“雲臺二十八將”之壹。他曾是王莽新朝的地方官。後來,當叛軍襲擊他的縣,他在劉秀避難。馮異不僅善戰,而且“謙退不削”,能善待士兵。《後漢書》評論他的忠厚。
建武二年(公元26年),馮異的軍隊在華陰與“赤眉軍”相遇,激戰兩個月。馮異制服了對方五千大軍。第二年,馮異被劉秀任命為“西征將軍”。“能感受到三軍之敵就夠了,所以可以是深遠的事業。”
《後漢書·馮異傳》中的壹句話,極大地打破和平定了赤眉軍,將士們的辛苦得到了回報。壹開始部隊到了“惠西大阪”,像壹只斷了翅膀的大鵬鳥,但最後還是憑借勇氣再次取得了勝利,真的可以說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