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尊重歷史,實現淵源認同。早在1729年,清王朝即在思茅設置普洱府。新中國建立後,普洱相繼更名為普洱專區、寧洱專區、思普地區、思茅專區、思茅地區等。2003年,經國務院批準,思茅撤地設市。現在思茅市更名普洱市,秉承了歷史淵源。
二是尊重少數民族意願,實現民族認同。1950年,普洱專區第壹屆兄弟民族代表會議召開,各少數民族首領、頭人、代表踴躍參加,規模空前。1951年,當地各少數民族頭人和黨政軍代表舉行大會,刻立了被稱為"新中國民族團結第壹碑"的民族團結誓詞碑,表示要"代表全普洱區各族同胞","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鬥"。由於這些特定重大歷史事件,當地各族人民對普洱這壹地名懷有特殊的民族感情。
三是尊重人民代表、政協委員意願,實現社會認同。近年來,思茅各界人士紛紛表達了更名普洱的意願。在上報國務院審批之前,雲南省人民政府廣泛征求了相關州市、相關部門的意見,並舉行了專家論證會,社會各界人士普遍予以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