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適當添加。
由於地域不同,歷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兩個民族對同壹事物的認識也有很大差異。有些內容在源語言國家盡可能廣為人知,但外國人卻壹無所知。在這種情況下,解釋性翻譯可以在原文中加入壹些帶有源語文化色彩和歷史背景的重要信息來補充這方面的知識,從而避免譯語讀者產生誤解甚至混淆,做到內外有別。例如:
示例1。在森林的邊緣曾經有壹個洞。據說白蛇曾經在這裏練過。
在森林附近曾經有壹個山洞,據說正是傳說中的懷特女士
《白蛇傳》中的女主人公,根據佛教教義修身養性。
如果這個句子完全按照原文翻譯,它可以被翻譯成:在森林附近曾經有壹個山洞,據說這正是懷特夫人自己耕種的地方。外國人能看懂這個翻譯,但很可能會疑惑:中國的懷特夫人是誰?為什麽要在不到壹平米的洞裏練?增加了《白蛇傳》的傳奇英雄,不僅讓遊客通俗易懂,還可以幫助他們了解壹些傳說和故事,從而提高他們對旅遊的興趣,加深對景點的印象。在實踐中,甚至不時會看到講解員介紹整個故事。
在旅遊翻譯中,傳統節日往往需要類似的解釋性翻譯。尤其是當遊客對傳統節日和習俗感興趣時,節日的由來和習俗就成了壹個非常重要的補充內容。例如,傣族的“潑水節”可以翻譯為潑水節——傣族通過互相潑水來祝願每個人幸福的重要節日;“龍舟節”也可以翻譯為龍舟節-壹個紀念戰國時期楚國著名詩人和政治家屈原的節日。他終於在公元前295年農歷五月初五跳入汨羅江自盡。
理論上講,添加的內容可以非常廣泛,只要是與原文相關或者理解原文內容所需的背景知識都可以添加,比如歷史年代、生卒時間、人物身份及其歷史貢獻、地理位置、音譯名在原文中的含義等等。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翻譯的側重點、遊客的興趣、必要性和時間往往會限制所添加的內容和細節。
2.應該適當刪除。
中國人在描述壹處風景後,往往會引用壹位名人的話或中國的古詩來加以驗證,會讓讀者或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從中獲得藝術享受。然而,這種補充信息對於外國人和翻譯人員來說往往是壹種適度的負擔。甚至有時這些描述不僅無助於原文的理解,還會讓遊客感到更加困惑。在旅遊翻譯中,如果沒有特殊目的或要求,這類詞語往往可以刪除。
另壹方面,漢語在介紹美麗的風景時傾向於使用華麗的詞語和各種修辭格,甚至幾個詞壹起使用也表達類似的意思。在口語中,這種華麗並不實用,雷同感甚至相似感也不壹定是美的,所以翻譯時可以適當刪減,只要把美的感覺傳達給客人就行。
比如上海壹個桂花節的文字介紹裏有壹段話:
例2。有開滿金花、桂花香的金桂樹;潔白如雪、氣味芬芳的銀桂;紫砂桂花,內黃外紅,花香濃郁;四季桂花與銀色的顏色和鮮花的季節。各種桂花競相開放,爭奇鬥艷。走進桂林公園,陣陣桂香撲鼻而來。
桂花公園以盛產桂花樹而聞名。這些樹上不同顏色的花正在盛開,香氣彌漫了整個花園。
原文中詳細介紹了各種桂花的名稱和特點。文字華麗,句式工整,讓人身臨其境,耳目壹新。但是對於現場翻譯來說,顯然不值得花力氣去翻譯這些詞。試想,在繁花似錦的桂林公園,有什麽贊美能與桂香宜人的自然美景相媲美?這裏的翻譯省略了四種桂花的所有名稱,描述語言高度概括。雖然在修辭效果上有壹定損失,但在口譯實踐中不失為壹種好方法。
對於在壹個城市生活久了的人來說,放棄多年的重復工作,帶上家人,或者約上三兩個朋友,去千裏之外的地方看壹看,永遠是最吸引人的選擇。而且在秋高氣爽的季節,每年的國慶假期都讓人神往,就是去外地,逛山水。
但在這樣的旅遊旺季出門,難免會遇到車牌、機票難賣、住宿緊張或票價上漲、熱門景點人山人海等問題,讓妳飽受“人禍”之苦。所以選擇好方向和地點,提前做好各種準備,是保證旅行好心情的關鍵。
出城是城市居民慶祝國慶假期的壹個很好的方式,尤其是那些想與家人共度美好時光的人。//但是許多人會有同樣的想法,妳的旅行也會遇到壹些困難,比如火車票短缺、擁擠的旅館和中轉站。//所以在開始旅行之前,妳最好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慮進去。//精心制定旅行計劃可以保證妳有壹個更好的旅行。
通過對原文語境的分析,我們知道這是壹則旅遊廣告,作者恰當地采用了“煽情”的手法,巧妙地向讀者傳達了廣告所要表達的旅遊商品信息。在翻譯時,譯者只需抓住這壹意圖,分解主要信息,並考慮英文廣告規範,做到簡潔明了,大大縮減原文的內容,使短短四句話包含原文的兩個大段,語義更加集中,壹目了然,既能在譯文中正確表達原文的實際內容,又能增強翻譯效果。
3.酌情重寫。
在旅遊翻譯中,有些名詞和術語是國家或地區特有的。如果照字面翻譯,遊客根本看不懂,只好改說法。比如在成都武侯祠的介紹中,有這樣壹句話:
例4。劉備張武三年病逝於白帝城永安宮,五月運回成都,八月葬於惠玲。
223年劉備病逝於今四川省奉節縣,葬於此
年份。
普通外國遊客理解這句話並不容易,其中“彰武三年”和“白帝城”是兩個難點。如果妳對中國的歷史沒有很好的了解,這裏的時間和地點是沒有意義的。妳不妨考慮改變壹下說法,改用廣告的日期和今天的地名,省略不太重要的“五月運回成都”。
西班牙薩甘托有壹本旅遊手冊,在翻譯中做了適當的調整和改寫。因為原文用大量篇幅介紹了這座城市重工業發展的景象,對於想要逃離工業汙染,尋求西班牙陽光的西方人來說,這種宣傳只會適得其反。因此,為了有效實現旅遊翻譯中的“誘導”功能,本文中的這部分內容只能“適當改寫”。這告訴我們,翻譯中的調整和改寫要符合旅遊翻譯的實際,傳遞信息,誘發行動,鑒賞雅俗,喚起受眾,應該是旅遊翻譯最根本的目的。旅遊翻譯的首要標準應該是目的語的可接受性,包括可理解性、文化接受心理和內容吸引力,也就是說目的語應該具有良好的表現力、親和力和趣味性。
旅遊翻譯中應特別註意的問題
1.語言和文化差異
在旅遊翻譯過程中,應充分註意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語言、習俗、興趣等。因此,在旅遊翻譯中,我們應該仔細識別,吸收差異,並檢查差距。
就語言差異而言,忽視的後果就是中式英語。事實上,這個問題在旅遊翻譯領域非常嚴重。例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熱烈歡迎…”被翻譯成“熱烈歡迎…”。雖然沒有語法錯誤,但是聽起來很別扭,不如改壹改。小心路滑!這並不意味著“熱烈歡迎……”和“註意:道路很滑”符合英文標語習慣,可以改成“路滑(小心)!”。如果是室內,可以改成“小心:濕地板!”
文化差異和不足往往是翻譯的難點,甚至可能無意冒犯客人。最有意思的是住店客人,這是壹個酒店通知裏“住店客人”的表述。在我們談論這個表達之前,讓我們來聽壹個外語學生和壹個來參觀我們學校的美國遊客之間的對話:
學生:妳住在哪裏?學生:妳住在哪裏?)
遊客:我住在加利福尼亞。(遊客:我住在加利福尼亞。)
學生:……妳住在哪裏?學生:...妳住在哪裏?)
遊客:我住在國際飯店。(遊客:我住在國際飯店。)
在交談中,這位學生很快意識到住和留的區別,並改變了主意。他原本想知道對方住在哪家酒店,但因為中文中表示長期定居的“住”和表示短期居住的“留”是同壹個字,所以感到不安。所以需要指出是“留宿客”,適用留宿客。即使酒店有長住客人,也不要用住客,因為也是“住客”的意思。酒店不是殯儀館,不會有死客人!
文化缺失,比如“秦始皇”只翻譯成秦始皇,外國遊客可能看不懂,但如果適當補充歷史背景,翻譯成“秦始皇,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中國的帝王,公元前221年”,外國遊客會更好理解。。
2.不看文字講道理。
如果懶於思考,只看文字的表面意思,不顧景區的實際情況,或者根本不了解相關知識,就可能造成錯誤的結果,給外地遊客錯誤的印象,甚至影響景區的形象。
比如《草堂寺》中的“草”,簡單翻譯為稻草,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個草堂全是用稻草搭建的,沒有其他材料。其實我們知道這個茅草屋只有屋頂是用茅草蓋的,所以翻譯成茅草屋比較好。
再比如第壹節提到的“桂林公園”。它的英文翻譯至少有三個名字:“桂林公園”、“桂花公園”、“月桂公園”。哪個更好?首先,句子中提到的公園位於上海市徐匯區曹豹路桂林路。很明顯,第壹個名字會讓人誤會是在桂林(雖然在中文裏也有嫌疑,但畢竟是“桂花林”的意思,也算是壹語雙關)。看最後兩個翻譯:桂花是指木犀科的桂花,月桂是樟科的月桂,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根據實際情況和下文對品種的描述,可以得出結論,第三種譯法也是錯誤的。
如果壹個遊客說去壹次新大谷酒店,進門後問壹個接待員:請問休息室在哪裏?她毫不猶豫地伸手壹指,遊客們都擡起頭來。原來是壹個有沙發椅子供客人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很明顯,接待員不明白我不是去休息室,而是去廁所。把廁所換成休息室,聽起來很委婉。有些美國人還把廁所稱為舒適室,這不僅委婉,而且幽默。公關場所的休息場所是休息室或大堂。
3.相關知識的積累和準備
旅遊翻譯不僅屬於口譯範疇,而且不同於壹般的口譯。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天文地理、風土人情、傳說典故、詩詞歌賦等多個學科。,所以對翻譯人員要求很高。
早些年,壹位翻譯家不理解《釋迦牟尼涅槃》圖中的“涅槃”二字,壹位隨行人員告訴他,“簡而言之,就是釋迦牟尼死了。”於是他把字幕翻譯成“釋迦牟尼圓寂”。
其實涅槃不僅僅是壹種出家,而是佛教中生死輪回後獲得的壹種精神境界,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涅槃是梵文涅槃的音譯。
再比如南京雨花石博物館的翻譯,也有類似的問題。《雨花石》的“石”字哪個字好?有人建議用鵝卵石(因水的作用而變得光滑圓潤的小石頭,即卵石或小石子),從外觀上看似乎更合適。但是對外國人來說有很臟的意思,所以pebble應該放棄。石頭是石頭的總稱,除了石頭,也可以指寶石,即珍貴的石頭。所以最後我選了壹個很普通的詞,翻譯成“雨花石博物館”。
還有,在壹般的導遊活動中,“碑林”可以翻譯成“石碑林”,更難的“碑林”在面對考古學家時也可以用。因為石碑是希臘考古學中的壹個詞,指的是刻有文字或圖案的石板和石柱。普通遊客幾乎不知道這個詞。甚至壹位澳大利亞語言學家指出,他是在看了Xi安碑林的畫冊和導遊詞後,借助字典才知道石碑這個詞的。這樣的翻譯雖然更忠實於原名,但如果沒幾個人看得懂又有什麽用呢?因此,在旅遊翻譯中,有時需要根據翻譯對象和目的來調整恰當詞匯的表達。同理,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也不壹定要翻譯成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完全可以勝任同樣的任務。如果遇到更復雜的情況,
妳需要更多的知識積累和積極的思考。
可見,旅遊翻譯不僅要力求準確、全面地反映源語言的信息和語言特征,還要起到擴大知識面、激發興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