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帶“1”的數字本身是有序數字中的壹個,它們是壹個整體,有自己的數學意義,我們也讀“yi”,比如月份,年齡,樓層數,公交車的路數等等。我們沒有人把“11”路公交車說成“yao yao”路公交車,也沒有人把“1”號樓說成“yao”號樓,因為它們的排列是有壹定順序的,不是任意的。對於壹些電話號碼,區號,郵編等,我們就習慣地發“yao”這個音,而不讀“yi”,因為它們沒有什麽數學意義,像“0371”“010”,根本就不是數學意義上的數字,,只是幾個數字的組合。我們可以說71歲比61歲大,但我們就沒法對“0371”和“0372”去做比較,我們不能說前者比後者大。其實我們把電話號碼中的“1”讀成“yao ”,也是怕混淆,但我們不是自己分不清1和7,而是怕別人在聽的時候分不清從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因為“yao”的讀音比“yi”重,所以在讀壹些大家都認同的,有著特殊意義的數字時,為了強調或突出它們的重要性,我們就讀前者。比如“110”,“119”“211”等。大家可以試壹下,如果把“110”讀成“yi
yi ling” ,它的嚴肅性和莊重性就會大打折扣。
在讀壹些以日期為標誌的事件時,也是有壹定差別的。“yao”這個讀音是近些年才被頻繁使用的,所以較早事件發生的壹些事,比如“9*18事變”,“壹*二九運動”,我們都讀”yi”,而在讀”9.11””3.15”時.我們讀”yao”這個音.但究竟具體以哪個時期為分界點,還需要作進壹步的考證.
1、2、3、4、5、6、7、8、9、0這十個數字在軍事上廣泛運用,各軍兵種無壹例外。特別在炮兵通訊中大量使用,由於軍隊中人員來自山南海北,口音有所不同。作戰和訓練時大量與數字打交道:方向多少?距離多少?坐標多少?都離不開這十個數字,來不得半點差錯,弄不好打到自己人頭上。於是約定俗成,數字軍語使用中改動了1(幺)、2(兩)、7(拐)、9(勾)、0(洞),3、4、5、6、8讀音未改。十個數字
念成:幺、兩、三、肆、伍、六、拐、八、勾、洞。如此這般改動,朗朗上口,不容易出現差錯。
詞典中對幺、兩、洞有解釋:
幺:數目中的“壹”(只能單用,不能組成合成數詞,也不能帶量詞,舊時指色子和骨牌中的壹點,現在說數字時也用來代替“壹”)。如:幺幺三(113)。另麻將用語,幺萬、幺條、幺餅、幺雞、幺喜、幺牌。
兩:數目,二。壹般用於量詞和“個、半、千、萬、億”前:兩個黃鸝。兩本書。
洞:口令中用以代替數目中的“零”。如:洞洞八(008)。
至於拐(7)、勾(鉤)詞典中未有解釋,《軍語》也無從尋覓。現鬥膽解釋如下,還望高人指點。
拐:軍語中代替數目中的“七”、“7”。取“7”字形象拐棍、拐杖。如:拐洞拐(707)。
勾(鉤):軍語中代替數目中的“九”、“9”。源自猜拳劃拳。壹人伸出幾個手指,另壹個人同時伸出手指或拳頭,按事先約定的規定決定輸贏。通常食指作勾(鉤)狀,余指合攏表示“9”,勾(鉤)代表“9”由此演變爾來。如:勾兩勾(929)。
猜拳劃拳在吾國歷史悠久。如:《儒林外史》中有“當夜猜三劃五,吃了半夜,把二百文都吃完了”的記述。鬥酒詩百篇的酒仙加詩仙李太白想必是猜拳劃拳的泰鬥,無人抵擋的住。嬴了作起詩來是那麽蕩氣回腸、流芳萬世。要是常常輸拳,肯定沒有心思作什麽詩了。劃拳的歷史何時開始,無人考證,但可以肯定,酒什麽時候研制功成,此活動即蓬勃興起。這是題外話了,有點扯遠了。
數字軍語在吾軍推廣運用,無從考證。但老紅軍們講起話來個個運用自如,無疑紅軍時期就運用了。由於《軍語》未將數字軍語列入,事過境遷。與時俱進的軍隊裏也未曾閑著,竟然大有將“勾”發展成“狗”的趨向。如果將“90”念成“狗洞”,豈不有傷大雅。
數字軍語現在民用也很普遍,如“110”念成“幺幺零”。假如念成“壹壹零”,別人倒會有怪怪的感覺。如果有人把“110”說成“幺幺洞”此人多半當過兵。壹個人說話時常不經意間漏出“幺、兩、拐、勾、洞”,可以斷定此人當過兵,而且是個老兵油子。
平時我們打電話時告訴對方電話號碼和數字什麽的,用數字軍語會省不少麻煩和差錯。尤其對於方言不同的對象,效果極為明顯,不信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