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清代李毓秀《弟子規》。
《弟子規》主要闡述了生活習慣、為人處事、學習治學的禮儀和規範,特別重視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在傳統文化中培養孩子高尚的人格。國有國法、家規,《弟子規》是最好的家規。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康熙年間,統治階級出於長期統治的目的,積極追求對傳統思想文化的認同。包括尊崇孔子,提倡學習四書五經,尊孔子為“大成聖宣之大師”;大修孔廟,春秋拜孔,宣示孔、儒為立國之本。
《弟子規》就是在這種文學氛圍下寫成的。它的原名是荀,原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壹位學者。
他列出了弟子在家時、出門時、孝順時、離開時、真誠守信時、善良有余力時應遵守的條條框框,要學習。後來賈存仁對其進行了修改,改名為《弟子規》。
百度百科-弟子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