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鍵盤上的按鍵是如何排列的?

鍵盤上的按鍵是如何排列的?

大部分人在使用鍵盤的時候,都會問同壹個問題:為什麽字母排列這麽不規則?要是字母順序壹樣就好了,不是更好背嗎?經過練習,我才知道字母的排列與每個字母的使用頻率有很大的關系,而如何在三排鍵中進行科學的排列,又與指法的劃分密切相關。愛動腦的同學,訓練到壹定階段後會發現按照上述原則安排並不完美。機械打字太快會導致按鍵滾動,但推斷發明者設計的這種限制速度的排列不夠客觀。那麽是什麽讓這種排列方案延續了100多年,成為現在的鍵盤標準呢?讓我告訴妳打字機和鍵盤的故事。

人們接觸到的鍵盤是從英文打字機開始的。不同機器上符號的位置略有不同,但26個字母的排列是完全壹樣的。打字機對寫作有很大的影響。西方國家,尤其是拉丁國家,經歷了100多年的打字普及,對英文打字機相當熟悉,不用手指就能快速打字。近年來,我在電視上看到壹位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機密成員(殘疾人),他居然能用腳趾打字!是數百萬人的習慣讓這種安排流傳開來。

從1714開始,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瑞士等國家的人發明了各種類型的打字機,看起來像鋼琴,甚至需要踩,因為鋼琴文化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1868年,美國人肖爾斯獲得了操作打字機模型的專利,設計出了現代打字機的實用形式,並將鍵盤標準化,也就是現在的QWERTY鍵盤。因此,肖爾斯被稱為打字機之父。

1872之後打字速度逐漸提高。如果說當初是為了讓業務往來的書面材料更加規範而設計的話,這個時候打字比鋼筆寫字要快得多。肖爾斯的女兒莉蓮·肖爾斯證明了她可以在商店裏每分鐘打50個字,從而確立了女打字員的地位。

1874年,Mrek Twain的《密西西比的生活》是用當時只有大寫字母的英文打字機寫的,這也促進了打字機的普及,但他當時肯定不會用指法!

盲打的誕生

1888年在美國舉辦了壹場公開的打字比賽。法庭速記員馬加林按照清晰的指法分工,展示了自己的盲打技巧,錯誤只有萬分之三,讓在場的人大吃壹驚。根據記錄,馬加林的獎金是500元。從那以後,很多人都跟著這種盲打,美國也開始建立專門培養打字員的學校。

第壹個世界冠軍是印度的牙醫,可見他的手有多靈巧!這個人創下的紀錄是492次點擊/分鐘,目前為止世界最高紀錄是壹個德國女孩創下的532次點擊/分鐘(指的是在機械打字機上創下的紀錄)。

從以上信息可以知道,這種不完善的鍵盤排列流傳下來的原因是“盲打”,“盲打”的學名是“觸摸打字”,即充分發揮手指的觸覺能力。而打字不用看鍵盤也能實現,因為十個手指分工明確。並設置引導鍵引導每個手指上下移動。引導鍵是手指的定位點和歸宿,像“家”壹樣牢牢地吸引著每壹根手指。在較新的鍵盤上,“F”和“J”鍵有明顯的凸起,方便妳找到食指的定位點。妳甚至不用看鍵盤就能找到引導鍵。我們稱這兩個鍵為“錨鍵”。當妳觸摸A,S,D,F,J,K,L,;在這八個引導鍵之後,妳就可以快速掌握每個手指負責的其他“音域鍵”了。

那麽這個鍵盤有什麽問題呢?首先左手負擔重,負責的字母鍵多達15個:ABCDEFGQRSTVWXZ,而壹般人都不是左撇子。其次,壹些常用字母距離引導鍵較遠,如A、E、I、O、U,基本鍵上不靈活的小指只有“A”負責。據統計,打字幾個小時後手指平均移動距離在20公裏以上!

Volak鍵盤

因為盲打技術的出現,擊鍵速度足以滿足日常工作的需要。然而,60年後,壹個名叫德沃夏克的人發明了壹種新的排列方法,使他的左右手能夠交替擊打更多的單詞。這種鍵盤可以將訓練周期縮短65,438+0/2倍,平均速度提高35%。目前在壹些打字培訓軟件中仍然可以看到“dvorak”鍵盤。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左手和右手交替擊打的單詞非常容易,比如:the,man,demarly,when,to ……,而單手反復擊打的單詞就慢很多,比如:you,defrag等。但是幾百萬的習慣阻礙了這種鍵盤的普及。德沃夏克鍵盤(1934)的布局原則如下:1。盡量左右手交替擊打,避免單手連擊;2.口頭攻擊鍵的平均移動距離應該最小;3、排在關鍵位置的應該是最常用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