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眼中,嘴唇的作用無非就兩點。壹是保護牙齒。所謂唇亡齒寒,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古代淑女笑的時候,是講究笑不露齒的,這樣就可以給牙齒保暖。男子則不然,所以男子的笑,也叫“齒冷”。
嘴唇的第二個作用則是言語,也就是說話。所謂唇槍舌劍,把“唇”和“舌”擱壹塊,就代表說話。
古人大約是不懂得接吻的,要不就是對接吻諱莫如深。所以關於接吻的記載,在古代典籍裏完全看不到。換句話說,就是不著壹點兒痕跡。再看古人關於“唇”的描寫,基本上就是僅限於顏色、形狀而已;而且枯燥至極。最有味道的恐怕要算是“絳唇”了。其余的就不過是“唇紅齒白”之類,這在時下的人們看來,恐怕只配得上壹個字,那就是——“暈……!”
在對“唇”的認識這壹點上,今人可以說已經實現了從現象到本質的飛躍。妳看如今的作家、寫手們寫“唇”,就大都在如何“豐滿”、 “富有彈性”上邊下功夫。在壹篇叫《周漁的火車》的不長的小說裏,反復提及的最讓女主角迷戀的事情之壹,就是她的前夫接吻的功夫如何了得。而接吻大賽之類的“賽事”,都可以擺上街頭叫人們“觀”而“賞”之,儼然已成為大眾娛樂項目之壹了。
同時,用於美化嘴唇的物品也雨後春筍般的閃亮登場,令最新出版的詞典也顯出尷尬模樣。查查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裏邊也僅有壹個“唇膏”還差強人意。殊不知現時連男孩子也抹“唇油”、畫“唇線”了……而在這壹點上女性永遠比男性優越,於是她們幹脆就對妳說——請讀我唇!
時下風行“美腿”、“美臀”,光網上發的照片就看不過來,真可謂風光無限。接下來估計用不了多麽長的時間,“美唇”應該也可以跟前者壹爭高下。到時候,哪位歌星、影星或電視節目主持人擁有壹張“最性感的唇”,沒準也會成為壹個熱門話題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