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老莊道學”好理解,但“黃老道教”的“黃”怎麽理解?

“老莊道學”好理解,但“黃老道教”的“黃”怎麽理解?

分類: 社會/文化 >> 宗教

解析:

道家與黃老

司馬談指出道家“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司馬遷則更多地把這個學派稱之為“黃老”。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司馬遷說申不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說韓非:“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這篇列傳中也講了莊子,但沒說莊子之學歸本黃老。司馬遷看到了莊子所著十余萬言,“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也看到了莊子不屬於漢初的黃老,不屬於“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的道家。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司馬遷指出,慎到、田駢、接子、環淵等,“皆學黃老道德之術”。司馬遷把這些學黃老道德之術的學者和孟子、荀卿同傳,當是因為他們有某些***同的思想傾向,這些思想傾向是老子所無而道家所有的。

這些戰國時代的學者,在司馬遷看來有***同的思想傾向,把他們都歸於“黃老”這壹學派名下,這又是司馬遷用了自己的分類標準和自己當時的概念來追述前代之事。我們可以說,在戰國時代已有黃老或道家之實,但不能說戰國時代就有了黃老之名。那時有黃有老,卻無黃老;就像那時有老有黃,卻無道家壹樣。而所謂有黃老之實,也只能說是在某些學者中有黃老的某些內容,卻未必形成壹個如儒如墨較為成形、傾向也較為壹致的學派。他們各有漢初黃老的思想成分,但被他們更加突出的思想成分掩蓋著。從現存的資料,我們可以知道,韓非、申不害思想更加突出的是法家傾向,至於慎到、接子等人,我們能夠找到的思想材料極其稀少。司馬遷把上述諸人分歸於老子、孟子列傳,可使我們大體測知他們的思想傾向。

到漢初,有膠西的蓋公,“善治黃老言”,被曹參禮拜為師,“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其治要用黃老術”(《史記·曹相國世家》)。而蓋公的老師,可上溯到戰國末年樂氏家族的“善修黃帝、老子之言”(《史記·樂毅列傳》)的樂臣公。後來,曹參入朝作了相國,黃老術也正式作為治國的指導思想。漢文帝即位,其後竇氏“好黃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書,尊其術”(《史記·外戚世家》)。黃老術作為當時國家的統治思想持續了數十年,治黃帝、老子之言的學者也正式形成為壹個學派,即黃老學派,或曰道家學派。《史記·陳丞相世家》記陳平說自己多陰謀,是“道家”所禁;壹面說陳平“好黃帝、老子之術”。在司馬遷的詞典中,黃老與道家乃是同實異名的概念。雖然後來人們多用道家而少用黃老壹詞,並且把道家內涵擴大到先秦莊子等人,但在漢代,甚至更長的壹段時期內,人們還是更多地用黃老壹詞來指稱漢初所出現的、被司馬談稱為道家的那個學派。(參見: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秦漢卷)125、129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