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試聞香水【論“聞”與“聞”】

試聞香水【論“聞”與“聞”】

摘要:本文探討了特殊述補結構“文琪上”在語義、句法、語用、認知和句子結構等方面的異同。兩者都可以看作是語法單位性質的短語。關鍵詞:有氣味;聞壹聞;單位財產

“聞起來”和“聞起來”是現代漢語中由動詞和復合趨向補語構成的動補結構。關於動補結構的研究已經很多了,但是對這兩個趨向動詞短語的研究卻很少。大多數人認為它們的句法功能和語義特征大致相同,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互相替換。但是,不管它們有多相似,既然它們同時存在並在語言中使用,它們就有各自的存在價值,值得我們去研究。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其他相關的專門研究這壹組結構。本文擬從語義特征、句法功能、句子結構、語用差異、認知圖式和單位性質六個方面來探討二者的異同。

本文中的例子來自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和百度搜索引擎,少數有刪節。為了寫作方便,例題不壹壹標註出處。

《現代漢語詞典》對“文”的定義是:①:

1聽:聽而不聞~?聽不如看。

2我所聽到的;新聞:看到~?新~?古怪~

(3)聲望:~人

4信譽:秩序~?臟~

⑤用鼻子聞:妳的氣味是什麽?

⑥(姓)姓。

從釋義中可以看出,“氣味”的含義從表示聽覺意義變成了表示嗅覺意義。在“嗅起來”和“嗅起來”的結構中,壹般用“嗅”的基本義,即用鼻子聞,而“嗅”在語言的實際表達中往往使用通感修辭,這裏需要說明壹下。

第壹,句法功能

從整體的句法功能來看,“聞起來”和“聞起來”可以充當以下成分:謂語、兼謂語和插入語。從謂語到插入語,逐漸模糊了“聞起來”和“聞起來”的語義過程。

1.As謂語

做謂語是指單獨在句子中充當謂語。

比如:

(1)巴黎下雨了,空氣聞起來很香。

這花聞起來很香。

從句法功能上看,“嗅起來”和“嗅起來”作為謂語不同於其他動詞。兩者都不能直接跟謂語賓語,“聞起來”的賓語壹般出現在前面。

比如:

(3) ...太湖的“蟹黃豆腐”,西湖的“玉蘭豆腐”,還有聞起來很臭但味道很好的“臭豆腐”。

這酒聞起來有點酸。

前壹句或後壹句省略主語,表示主語已經出現在前壹句,只有謂語出現在後壹句,或者只有謂語出現在前壹句,主語會出現在後壹句。這種情況下,主語和謂語的句法關系還是很明確的,不影響語義表達。

2.作為謂語\+②

做兼謂語是指在兼語結構中做第二個謂語,這種情況已經越來越普遍。比如:

(5)女王“試圖”偽裝雄蛋,讓它聞起來像雌蛋。

(6) …………………………………………………………………………………………………………………………………………………………………………………………………………………………………………………………………………………………………………………………………………………………………………………………………………………………………………………………………………

在分析語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對於“嗅”和“嗅起來”,兩者* * *構成兩種致使結構,即,”...讓人聞壹聞+人的主觀感受“和”...讓東西有味道+讓人感受到東西的味道”。兩個結構中的“嗅起來”和“嗅起來”是不可互換的,這與依附於“嗅”的“起來”和“上去”有關,後面會在認知圖中詳述。

括號

作為插入語,是“聞起來”和“聞起來”進壹步詞匯化的結果,從謂語發展到插入語,它們的語義更加固化。沒有謂語,語義現實通常表示說話人的推測或判斷。用作插入語的“smeet up”和“smeet up”與句子中的其他成分沒有結構聯系,壹般放在句子中,很少以插入語的形式標記,即沒有用逗號與基本句隔開。是指說話人根據已知的信息或已有的語境來推斷或估計壹個事件的發展或結果,是壹種歸納性的推測。比如:

這食物聞起來很香。

(8)“六月鮮”牌醬油有酒味。

“氣味”和“氣味”作為插入語,句子的說話人可以理解為說話人本人、他人或任何人,其所指已經泛化。

插入語的本質是評論,即說話人對話語內容的態度和解釋。“smeets up”和“smeets up”作為插入語,在表達情態方面有壹定的作用,多是表達說話人的觀點、態度或推測。但在結構上,它不是句法成分。所以兩者可以省略,不影響句子的結構和意思。

壹般來說,插入語在壹定程度上更接近壹個詞,語法化程度較高。就“聞”和“聞”而言,從短語到單詞的語法化過程還遠遠沒有完成。

二,語義特征

1.語義關系

從動作和名詞的關系來看,放在“聞起來”和“聞起來”之前的語義成分通常是受事主語。在少數情況下,“嗅起來”可以接在這個動作的施事之後,但不能在“嗅起來”之前。比如:

(9)妳感覺很真實。實話告訴妳,妳甚至聞起來很真實。

普洱茶聞起來是什麽味道?

在這種情況下,“妳”是“氣味”這個動作的執行者,而不是“氣味”的病人。句子中的受事成分是隱性成分,不出現在句子中。

推測意思

表達推測意義不是“聞”、“聞”的主要功能,這與“看”、“看”、“聽”等其他感覺動詞形成的類似結構不同。比如:

(11)壹陣涼風吹進來,聞起來好像壹場大雨要來了。

(12)這麽難聞的東西,味道壹定更差。

句中的“聞起來”和“聞起來”配合整個句子表達推測的意思。即使沒有“聞起來”和“聞起來”,整句話還是有推測的意思,只是加了之後用“聞”來表示推測信息的來源,讓推測的意思凸顯出來。

值得壹提的是,對於“聞”和“聞”來說,沒有瞬間意義和過程意義的區別,這也是“聞”和其他感覺動詞形成的類似結構的區別。按照我們的生活常識,如果通過嗅覺來判斷事物的特性,並不是“聞”就能立竿見影的,需要的時間很短,也無法比較“聞”和“聞”所花時間的長短。所以沒有瞬間意義和過程意義之分。

3.初始含義

與“聞起來”相比,“聞起來”有壹個初始意義,與後來的“起來”有關。這裏的“起來”壹詞不再是趨勢意義,而是初始意義,即動作開始並持續下去會發生什麽。比如:

(13) ...蒸出來的紅薯餅往往是棕黃色的,四溢的香氣讓人垂涎三尺。

第三,句子結構

在“NP+VP+AP”結構中,義動詞“v up”和“v up”可以進入“VP”的位置,這與英語中的這種結構非常相似。比如:

(14)雞肉聞起來很香。

(15)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英語中,例(14)用主動形式表示被動意義,而漢語中“聞起來”和“聞起來”進入這種結構,既表示受事者的動作,又陳述人物。首先,句子中的NP和VP是受事-動作關系,其次,句子中的AP代表了NP的特點。因此,漢語中的這種句式不同於壹般的主動句和被動句。

具體到“聞”和“聞”,VP已經固定了。下面是壹些關於NP和AP的解釋。

1的構成。公證人

在“聞起來”和“聞起來”之前,壹般都是名詞性成分作主語,檢索到的語料庫中沒有非名詞性詞語作主語的例子。

此外,壹些名詞短語前面有方位詞或介詞成分。比如:

(16) ...花香在鼻子裏很好聞,另壹句話進入他的嘴唇...

(17)從氣味上看,他感覺自己好像被壹整袋腐爛的垃圾砸中了。

還有壹些NP可以省略而不出現在句子中,這種省略成分可以出現在從句之前或之後。此外,有些名詞短語可以直接用作致使結構的賓語。之前已經解釋過了,就不贅述了。

2.2的構成。美國聯合通訊社(Associated Press)

“smeets up”和“smeets up”後面通常跟形容詞,主要用來解釋前面的NP。這裏的形容詞成分通常是形容詞的復合形式,而不是單純的形容詞。朱(1956)認為,形容詞的簡單形式主要表示性質,復雜形式主要表示狀態,具有評價意義。這與使用“聞起來”和“聞起來”時括號的評價的語義特征是壹致的。壹般來說,形容詞的簡單形式不能進入這種格式,除非是在對偶的情況下。比如:

(18)知識分子就像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19)看起來黃,聞起來臭,吃起來苦。

除了AP作“聞”、“聞”的謂語賓語外,“like,like …… (like,同音)”、“是的,有……味”的結構或致使結構在句中也可以作謂語賓語。比如:

哈裏夫人聞起來像金橘。

(21)聞起來憂郁。

述賓、偏正、主謂等謂詞性結構也可以在句子中充當謂語賓語。比如:

聞起來有血腥味。

(23)於是他催我喝豆汁,吃爆肚,甚至嚼臭烘烘的雪腸;他介紹我詳細討論。

第四,語用差異

1.消息傳遞功能

從語用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壹個句子中的NP作為句首的話題,通過感官感受來評論。“聞”和“氣味”的語用功能可以從交際範疇的角度來解釋,交際範疇是用來表達說話人的評論依據和信息來源,即根據什麽。比如:

(24)內容物有燒烤味,有水袋。

應該是香草味的。聞起來很香。

上述例子中的信息來源是通過鼻子聞得到的主觀感受,表現了說話人對句子中NP的主觀感受和評價。例(24)是通過“聞”判斷“裏面是什麽”是燒烤,例(25)是說話人通過“聞”的主觀感受。

互相提起。

在實際的語言使用中,為了表達對比意義,人們通常將“Smell Up”與其他感覺動詞組成的“V Up”的組合* * *壹起使用,以使對事物的描寫更加細致全面。比如:

(26) ...嘗起來甜,聞起來香的紹興黃酒看起來不醉人,...

(27)下鍋炸時,兩面看起來黃,聞起來香,吃起來脆鮮,是壹道美味佳肴。

“smeets up”也可與其他動詞構成的“V上上”組合* * *連用,但使用頻率不如“smeets up”。比如:

它看起來和聞起來都很好。

(29)蜜汁雞塊聞起來有那種特殊的香味,吃起來有那種辛辣的余味。

3.通感的運用

在收集到的語料中,我們不難發現“聞起來”和“聞起來”這兩種句式中的AP在某些情況下並不是修飾嗅覺的形容詞,而可能是修飾味覺、視覺或其他感官的形容詞。諸如

(30)搓的時候有沒有香?

(31)瓶子裏有白色和黃色的光,聞起來有點甜...

(32)什麽化學物質聞起來有鹹味?

(33)蜂蜜上面浮著氣泡,聞起來又酸又苦,...

用描述A類感覺的詞來描述B類的感覺,這樣B類的感覺也有A類的感覺..這種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相互交流的現象就是通感。

例(30)——例(33)中的“甜”、“鹹”、“酸”、“苦”這些詞,嗅覺無法感知,味覺只能感知。這使得嗅覺和味覺得以溝通,增強了表達的效果,增加了感染力。與其他可以跟動詞短語的感覺動詞不同,“嗅起來”和“嗅起來”通常使用通感修辭。

另外,對於“氣味”和“氣味”,有時AP不是修飾NP的形容詞,而是相關的事物名詞。比如:

(34) ...放上那些泡水的百吉餅,我的車這個時候聞起來就像面包爐。

(35)聞起來像牛皮,應該是皮革做的。

例(34)、(35)中的氣味不可能是“面包爐”或“牛皮”,而是面包爐和牛皮散發出的氣味,而不是它們本身。人們可以進行相關的聯想,所以不影響對句子意思的理解。

動詞 (verb的縮寫)認知圖

從認知的角度,我們可以從意象圖示中進壹步解釋“聞”和“聞”的區別。

從上面兩張圖可以看出,“聞”是以聽者為參照點,目標的位置在不斷地移動和靠近聽者,突出目標的病人,即“聞”。這與上述致動結構壹致”...制造某種氣味+人們感覺到的氣味”來突出病人。《聞起來》以目標為參照點,聽者不斷移動,突出聽者的主體,與上述“使人聞起來+人的主觀感受”的動機結構是壹致的。

第六,單位的性質

與其他感覺動詞的類似結構不同,“嗅起來”和“嗅起來”的語義歧義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嗅起來”的語義還是真實的,其基本意義是“用鼻子聞”。但“聞”後的“上”、“上”已不再表示趨勢意義,其語義是空的,其功能也不是指明動作方向,所以“聞起來”和“聞起來”仍不同於壹般的動補結構,它們有兩種用法:壹是具有語義實在性的動補短語,常用作謂語,例如(6544壹、語義模糊的短語詞,表示主觀評價,常插在中心動詞前,如(1638只是很少用到語義歧義,所以我們還是把“smeet Up”和“smeet Up”當成短語,沒有進壹步固化,還是動詞和補語的短語結構。

註意事項:

①《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2005年。

②張壹聖(2006)提出兼語謂語是致使結構中兼語謂語後面的謂語,這裏借用了這個概念。

參考資料:

[1]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字(更新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第16-17頁。

[2]王迪:論聲與音[J],沈陽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增刊。

[3]王迪:論長相與長相[J],語言學研究與應用,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