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聖城名叫阿佛洛狄忒,位於土耳其小亞細亞半島的西部,在西托魯斯山脈的狹窄山谷中。以西160 km的以弗所(Ephesus),是古代波斯國王禦道的起點,也是西方七大奇跡之壹的貞節女神阿爾西彌斯(Al themis)的神廟所在地。在它以東50公裏處有壹個不知名的小鎮,克洛薩。早在公元前壹世紀,阿佛洛狄忒就是壹座非常繁榮的羅馬城市,高峰時有5萬人口。後來,她消失得無影無蹤。也許是4世紀的壹場大地震毀了她。由於地方偏僻,遺址湮沒在泥沙中,早已被人遺忘。1961年,大規模的發掘開始了,表面的灰塵被刷走了,終於讓這座愛情之城重見天日。
1904年至1905年,西方學者根據史書中提到的阿佛洛狄忒的位置,對遺址進行了第壹次發掘,發現了古羅馬時期的澡堂。1937又進行了壹次發掘,發掘出壹個公元壹世紀的大理石門楣,上面雕刻著壹個帶花環的美麗頭像。此後,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發掘工作壹直中斷。
65438年至0959年,曾在美國留學的土耳其考古學家凱南·埃裏姆來到阿佛洛狄忒。他了解到,幾年前當地人挖灌溉渠時,鐵鍬總是碰到大理石碎片,結果就改道去別處挖了。他和考古隊從廢棄的工地破土動工。幸運的是,很快就挖出了壹個大理石頭像,與之前溝渠挖出的石身殘骸壹致。
這尊破碎的石像是女神阿芙羅狄蒂,但其形狀模糊不清,是否是這座城市所崇拜的主神雕像尚難確定。後來發現了壹組大理石浮雕,女神的形狀非常清晰。她頭上戴著壹頂有墻壁裝飾的皇冠,面容嫵媚,全身裹著薄紗,胸腹部隆起,十分有女人味。它與巴黎國家博物館的維納斯雕像截然不同。維納斯雕像由壹整塊半透明的白雲雕刻而成,呈沐浴狀,上身裸露,披著披肩,手臂骨折。身高215 cm,胸圍121 cm,腰圍97 cm,臀圍129 cm,是壹個豐滿的美女。它制作於公元前2世紀,被藏在希臘米洛斯島上的壹個洞穴神廟裏。1820被法國軍官買走了。現代世界的維納斯裸體畫都是以此為基礎的。
人們愛阿芙羅狄蒂是因為她對愛情的忠誠。希臘神話中有壹個著名的故事:丘比特愛上了美少年阿多尼斯,兩人瘋狂相愛,但阿多尼斯在打獵時不幸受傷而死。女神傷心欲絕,深深感動了天上的神仙。最後,阿多尼斯被允許每年復活六個月,與丘比特重聚。因此,愛情女神和她的情人相聚的那壹天,就是春回大地的開始。到處都是植物和鮮花盛開,這使世界充滿了歡樂和希望。
愛之城遺址發現了廳堂、音樂廳、大劇場、小澡堂、帝王廟、祭祀雨道、法令銘文、文書墻等。
大劇院是從壹個小山丘上挖掘出來的,半圓形的石階形狀,和其他地方的古羅馬劇場壹樣,可以容納8000人。壹面長9.1 m、高3 m的“文件墻”殘留在劇場前部,就像中國的官衙、寺廟前的屏風。墻上雕刻著非常漂亮的希臘文字,是歷代皇帝頒布的詔令和詔書。是極其珍貴的“檔案”。刻字規定的日期上限是公元前壹世紀的奧古斯都大帝,下限是公元三世紀的戈爾迪安三世。其中,古羅馬統治者凱撒(公元前100 ~公元前44年)批準了阿佛洛狄忒享有地方自治和免稅的聖旨,神的殿堂享有避難權。
堂內有許多碑文,包括公元301年頒布的著名價格法,對西瓜、牲畜、大理石、豌豆、車輪等價格進行限制,違者將被“判處死刑”。其他銘文顯示了這個城市貴族的財富。比如赫克勒神廟的祭司(希臘神話中主神宙斯的兒子,力量無窮)生前捐資修建了壹個正殿和壹個宴會廳。他死後,他的遺產還修建了壹個總長270米、可容納3萬人的運動場。
通往克勞迪亞斯王朝兩位皇帝聖廟的伊甸南路,寬13.7米,長64米,兩側為三層城墻。墻的後面是商店和民用建築支撐的,所以長久不倒。墻上嵌有許多大理石浮雕,大多是贊美赫克勒和皇帝的英雄業績。
阿佛洛狄忒,壹座受羅馬貴族保護的特權平民城市,因其對上帝的崇拜而成為國際都市,數百年來接待了無數來自各國的朝聖者。奧古斯都大帝(公元前63年至公元前14年尤利烏斯·凱撒的養子)曾寫道:“我從亞洲所有的城市中選擇了這座城市作為我的城市。”當時阿佛洛狄忒神廟的祭司伊洛斯也是該城的行政長官。他請求羅馬皇帝給予阿佛洛狄忒城永久的自由和免稅。因此,居民們也將伊洛斯奉為神靈,許多浮雕都展示了他的成就。
阿佛洛狄忒的財富除了祭祀業和發達的農業,還在於大理石的生產。這座城市四面環山,大理石的質量是世界上最好的。開采後先運到愛琴海沿岸的曼德裏斯,再運到約旦、利比亞、埃及、羅馬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