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以表示對上文的解釋說明或補充。
例如:“亞洲大陸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瑪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括號也表示解釋說明,但是破折號引出的解釋說明是正文的壹部分,是較重要的信息,要讀出來的。而括號裏的解釋說明不是正文,只是註釋,沒有它不影響句子的完整性,讀時也不必連著正文念出來。
2. 表示話題的轉變。
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幹得挺順心。老板對我不錯,工資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煙嗎?”
破折號前是講述自己情況, 後面突然轉而詢問對方別的事。
3. 表示話語的中斷。
例如:“‘班長他犧——’小馬話沒說完就大哭起來。”
“他很大了,——(頓)並且他以為他母親早就死了的。”
前壹例的破折號表示下面的話沒說出來。後壹例表示說了半句暫時中斷,停頓了壹下又接著說下去。
4. 表示聲音的延長。
例如:“‘順——山——倒——’林子裏傳出我們伐木連小夥子的喊聲。”
5. 表示引出下文。
例如:“小姑娘的相貌神態酷似她的母親,我的心壹顫。眼前又浮現出十年前我在槐樹村生活的情景——”這種由破折號引出的下文常常是另起壹段。
6. 表示總結上文。
例如:“其實這位選評者不但缺乏古代文學藝術常識,甚至對壹般古漢語詞匯的涵義也不甚理解。他把‘挹註’(挹彼註此,損有余以補不足)講成‘不在乎,不註意’;把‘含香之署’(尚書省的別稱)講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懷刺’(懷裏揣著名片,‘刺’即今之名片)講成‘懷抱著有刺的東西’——都是全無根據地亂說壹通。”
7. 分行列舉,每個分列項前用破折號。
例如:當前迫切需要確立的主要原則是:
——充分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的原則;
——政企職責分開的原則。
8. 用在副標題的前面。
例如:
語言與哲學
——當代英美與德法哲學傳統比較研究
9. 用於引文後標明作者。
例如: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
(摘自《實用語文規範知識小詞典》,語文出版社 1999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