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人校對書籍,先在竹簡上,修訂後再在帛書、帛書上。後來因為編輯或印刷,壹般叫“修綠”。南朝梁武帝寫《寫孔子義》詩:“刪之,則重之,則建之。”《劉唐誌記·史通敘事》:“夫班馬為五經罪人,晉宋之亂,三史不真。"梁啟超《新中國的前途》序言說:"我若想把這本書寫完,公之於眾,恐怕要讀幾年,殺了它。“壹方面,古人寫書,初稿寫在青竹皮上,易改易擦。改後削去青皮,書於竹白上,名曰“殺青”。見明代付瑤清溪閑筆。
3.古代造紙方法。參見宋明·應星的“神聖的創造性和不朽”。
4.在綠茶加工的第壹道工序中,對采摘的嫩葉進行加熱,抑制發酵,以保持茶葉的綠色,同時降低葉中的水分,以軟化葉片,便於進壹步加工。
“定”字現在多用於影視作品的制作中,經常會看到“今日某片定”,其實就是壹部影視作品完成前期拍攝工作,開始進入後期制作階段的說法,與“定”字作為茶葉初期制作的關鍵步驟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