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建主義”本是壹種社會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賴以存在的社會形態便是封建社會。對於“ 封建社會”定義的闡釋,由於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學說理解不同,學術界對中國是否存在封建主義社會,中國何時進入封建主義社會,如何看待中國封建社會與西歐封建社會的差別等問題壹直存在分歧。“ 西周封建說”、“ 戰國封建說”、“ 秦漢封建說”等諸種說法,在學界的爭論直至今天也沒有停息過。
封建主義(feudalism):歐洲從9世紀到大約15世紀建立在以封地采邑的形式占有全部土地,及由此而建立的領主與封臣的關系基礎上的政治經濟體系,以佃農的效忠、服兵役以及沒收財產為特征。(摘自美國傳統詞典)
簡單的說,封建就是“封土地、建諸侯”,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封建社會是周朝,秦以後應該叫君主集權制!(摘自百度知道)
封建的概念是:天下(江山)不為公,分封給壹個個諸侯貴族,或如希臘部落自成割據
封建社會的中央集權是通過戰爭或部落城邦的聯盟而形成,中央契約地方納貢收稅派捐
封建的核心內容是:對少數群體分封特權,並統治大多數人,如王公貴族或希臘的公民
資本主義是封建主義的最高階段:以資本聯合權貴公民階層並控制政權,結構相對穩定
封建社會的特征是:物權統治壹切;而皇權帝國主義的人權高於物權,由皇權支配物權
與封建相對的是皇權帝國主義,中國從西周開始逐漸摒棄了封建主義進入皇權帝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