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侵占罪的概念以及犯罪構成

侵占罪的概念以及犯罪構成

壹、侵占罪的概念及構成要件:

(壹)侵占罪的概念:

侵占罪是壹種侵占財產的犯罪。從具體涵義上講,侵占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現代漢語詞典》中侵占是指非法占有別人的財產。我國《憲法》第12條明確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國家和集體的財產”,這裏的侵占是廣義上的意義。然而在刑法中,侵占卻是從狹義上來理解的,它與搶奪、盜竊等並列為侵犯財產的壹種特定犯罪行為方式。

侵占罪在概念上的分歧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壹,是否要求“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第二,是非要求在對象前加上“合法持有”;第三,“代為保管的財物”“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以及“拒不退還”“拒不交出”合在壹起表述還是分開表述;第四,將他人財物非法據為“己有”還是“己有或第三人所有”;第五,是否要求“情節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

結合以上分歧,並根據我國《刑法》第270條的規定,我們認為侵占罪的概念應定義為:侵占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或者合法持有的他人遺忘物、埋藏物非法據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或拒不交出的行為。

(二)侵占罪的構成要件:

1、主體要件。通過對刑法的研究,加上理論界的通說,我們可以認為侵占罪的主體是壹般主體,也就是任何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成為本罪的主體。既可以是國家工作人員,也可以是普通公民。但那些已經構成貪汙罪或著職務侵占罪的除外。

關於本罪的主體問題,也有學者持相反觀點。他們認為,侵占罪的主體應該屬於特殊主體,就是說必須是持有他人財物的人。我們所學的刑法對於特殊主體的規定具有嚴格的法定性。只有刑法明確規定為特殊主體的犯罪,其犯罪主體才能稱為特殊主體。對於侵占罪,從嚴格意義來講,持有他人的物品並不是行為人的特殊身份,而是基於壹定法律事由而成的客觀形態。而且《刑法》第270條並未明確規定本罪主體為特殊主體,所以本文觀點認為,侵占罪的主體是壹般主體而並不是特殊主體。

2、客體要件。本文認為侵占罪的客體應該準確的概述為公私財產所有權。關於本罪的客體,其實也存在許多分歧,通過對比來看,主要焦點在於:第壹,如何理解法條中規定的“他人”,我們認為,“他人”不應僅為自然人,還包括單位,甚至包括國家。實踐中,也確實存在壹些集體單位臨時委托或雇傭外部人員保管公***財物被侵占的事實,需要刑法對此以侵占罪調整;第二,如何理解混合所有制財產所有權,混合所有制財產是由公有制財產和私有制財產組成的,而且股份明確。侵犯混合所有制財產可以看作是侵犯壹定數量的公有財產和私有財產。因此侵占罪的客體應為公私財產所有權。

3、主觀方面。本文觀點認為侵占罪在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簡單來說也就是自己占有的財物為他人合法所有,自己按法律或依約定有義務將財物交還財產所有人,但是故意拒不交還。這裏所說的故意是指非法的將自己持有的不屬於自己所有的財物變為自己所有的目的。本罪在主觀方面來講必須具有“歸己所有”的意圖。從另壹方面來講,如果行為人只是將所持有的他人財物故意延緩不交,並沒有占為己有的意思,則只能當作侵權行為來處理。所謂“非法占為己有”是指必須意圖出於非法,即具有違法性才符合本罪的主觀構成要件。但如果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歸己所有的意圖,可是並不是非法而是依法取得,則就不構成本罪。

4、客觀方面。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占有他人財物,數額較大,拒不退還或拒不交出的行為。具體來說,包括三個要素:

(1)非法占有他人財物。構成侵占罪的前提就是基於壹種民事方面的關系取得他人財物,比如委托、租賃關系等。

(2)數額較大。行為人只要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實施了將自己持有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的行為就認為是侵占行為,但是否構成犯罪,還必須取決於危害程度。

(3)拒不交出或拒不退還。《刑法》第270條要求行為人在將數額較大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後,必須有拒不退還或拒不交出的表現才能構成本罪。

二、侵占罪的既遂與未遂問題:

(壹)侵占罪既遂的標準:

從我國刑法理論上來看,犯罪既遂就是已經著手實施的犯罪行為,並齊備了該罪的全部構成要件。那麽,侵占罪既遂的標準又是怎樣的呢?關於侵占罪的既遂標準,刑法界的學者們存在著不同的見解。壹種觀點認為,“侵占罪以持有人表現出變持有為所有之意思為既遂”,至於行為人事後交還侵占罪給原所有人,對於侵占罪的成立不產生影響。另壹種觀點認為,我國立法者的意圖是嚴格控制侵占罪的懲罰面,所以侵占罪的既遂,壹般應以他人告訴前是否給所有人造成財產損失的結果為標準。以上兩種觀點我們不妨在此討論壹下,第壹種觀點“以持有人表現出來變持有為所有之意思為既遂標準”,這顯然是把侵占罪的既遂往前提,這不符合我國《刑法》第270條的規定。若按此種觀點來認定侵占罪的既遂,顯得過嚴。而第二種觀點以所有人告訴作為侵占罪的既遂標準,實質上是把認定侵占罪的既遂標準往後延,這也違背了立法理念。若按此種觀點去認定侵占罪既遂,就放的太寬。因此,這種觀點我們認為也是不可取的。

本文觀點認為,根據我國現行刑法規定,認定侵占罪既遂應以拒不交出或拒不退還為標準才是準確的。具體地說,有以下幾點理由:

1、對於侵占罪而言,在侵占行為發生之前,他人的財物已經處在行為人的合法控制之下。因此,侵占罪的既遂具有特定的條件,就是應當以行為人表示拒絕退還或拒絕交出為標準。因為只有拒絕退還或拒絕交出,才能證明他人財物已被行為人非法轉為己有,完成了侵占行為的全過程,侵占罪的危害結果已經產生。

2、這壹標準符合我國《刑法》第270條的規定。該條第1、2款規定,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或拒不交出的就構成侵占罪。從這兩款的規定清楚地表明侵占他人財物的行為是否構成侵占罪的關鍵條件是拒不退還或拒不交出他人所有的財物。如果有人提出返還請求,行為人就交換他人財物的則不構成侵占罪。相反的,如果行為人拒絕退還或拒不交出財物的,就構成侵占罪既遂,這是侵占罪構成的法定條件。

(二)侵占罪有無未遂的問題:

關於侵占罪有無未遂的問題,刑法學界也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有的學者認為侵占罪的未遂,是行為人表現其所有之意思而未達其目的的情形,但也有學者認為“在理論上實難想象有未遂之狀態”。本文觀點認為,根據我國刑法,侵占罪屬於結果犯,即行為人壹旦實施刑法規定的拒不退還行為就侵犯了他人對財物的所有權,表明犯罪結果已經產生,即宣告既遂。如果所有人請求返還時,行為人就履行返還義務,則不構成侵占罪。因此,雖然從理論上講,結果犯可以構成未遂,但是對侵占罪而言,事實上是難以構成未遂的。

例如,張某委托李某代為保管壹輛自行車,李某保管了壹段時間後遂產生了非法占有的意圖,於是就準備以個人名義將自行車賣給王某。在與王某商談過程中被張某發現,並責令其立即停止交易,使其侵占意圖未能得逞。如果此時李某不拒絕返還自行車,依照我國刑法的規定,其行為也不可能以侵占罪論處,既然犯罪都未構成,也就談不上犯罪未遂的問題。如果李某仍拒絕返還自行車,則應按侵占罪論處,此時侵占行為已是既遂而非未遂。可見,從司法實踐看,侵占罪只有既遂而不存在犯罪未遂。

三、侵占罪與其他類似犯罪的聯系與區別:

(壹)侵占罪與職務侵占罪的異同:

侵占罪與職務侵占罪都屬於侵占財產的犯罪,主觀上都具有非法占為己有為目的,這是兩者的***同點。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侵占罪的主體是壹般主體,職務侵占罪是特殊主體,即只能是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的人員。

2、侵占罪的犯罪對象是行為人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或他人的遺忘物或埋藏物,二職務侵占罪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人本公司、企業或者單位的財物。

3、侵占罪實行告訴才處理,而職務侵占罪則沒有告訴的前提要求。

(二)侵占罪與盜竊罪的異同:

侵占罪與盜竊罪都屬於侵占財產的犯罪,主觀上都具有非法占有己有的目的。其犯罪主體都是壹般主體,這是***同點。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1、侵占罪是明知是自己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或者是他人的遺忘物、埋藏物,自己有義務按照約定或者法律規定將其退還或交出,而拒絕交出,意圖變合法持有為非法占有;而盜竊罪是意圖通過秘密竊取的方法,非法占有公私財物。

2、侵占罪的對象只限於行為人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而盜竊罪的對象是各種公私財物。

3、侵占罪實行告訴才處理,而盜竊罪則沒有這限制性要求。

4、侵占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或他人的遺忘物、埋藏物非法占有,拒不交出的行為,只有在其拒不退還或者拒不交出時,才構成侵占罪;而盜竊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秘密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只要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並且實施了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就構成盜竊罪。

四、關於侵占罪的幾個熱點問題研究:

(壹)非法物品是否可以成為侵占罪的對象:

刑法上所說的非法物品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違禁品,另壹類是非法所得。在壹般情況下,侵占罪中所說的侵占是侵占的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是合法的財物。但非法所得的物品是否也可以成為本罪的對象呢?

本文觀點認為非法物品自然也可以成為侵占罪的犯罪對象。侵占違禁品的行為和侵占其他物品的行為壹樣,都是由於侵犯了壹定的所有權關系。因而都應當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而就非法所得而言,盡管非法所得者對贓物不具有所有權,但這些贓物並非無主物。原因就在於其原所有人依然依法對這些財物具有所有權。從大體上說,無論公民的私有財產是合法所得還是非法所得,都是不可侵犯的。任何侵占他人持有物品的行為,都應以侵占罪論處。從另壹角度來看,我們就清楚,如果行為人不知道是他人非法持有的財物而代為保管,並拒絕退還,進行侵占,那麽就應當以侵占罪論處。我們不難看出,只有保護所有社會財富免受非法侵犯,才能夠維持社會秩序。故而筆者認為非法物品也可以成為侵占罪的犯罪對象。

(二)由於不法原因而委托給付的財物是否能成為侵占罪的對象:

在對侵占罪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的同時,由於不法原因而委托給付的財物是否能成為本罪的對象,也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在刑法學界中,壹般存在兩種觀點:持肯定說的認為,雖然已經將財物委托給付給他人,在民法上沒有返還請求權,但是並未由於這樣喪失了對財物的所有權。對於受委托人而言,自己所持有的財物即為侵占罪中所說的自己占有的他人財物,即使在民法上這種委托關系不成立,但在刑法上,這也可以構成侵占罪的條件;持否定說認為,原財物所有人沒有權利請求返還,就可以認為該財物所有權已經不屬於原所有人,因此受委托人就沒有將他人財物歸己所有,就不能成為本罪的對象。

本文觀點認為,由於不法原因而委托給付的財物應當能夠成為侵占罪的對象。例如,李某準備向國家法院某領導行賄,但由於某些原因,委托張某轉交財物,而張某卻將這些財物占為己有拒不交出。以此來看,張某是否侵占罪呢?我們認為構成,因為雖然李某沒有返還的請求權,行賄屬於違法的行為,但是張某拒不交出的並不是自己所有的財物,已經構成侵占罪的條件。所以由於不法原因而委托給付的財物應當能成為侵占罪的對象。

(三)私自利用掛失取走他人存在自己名義下的存款應當如何定性:

在我們周圍,類似此類問題很多。但就具體的司法實踐來說,到底此類行為應當如何定性呢?學者們也是各持己見。有壹部分人認為應當構成詐騙罪,也有壹部分人認為構成盜竊罪,最後壹種觀點認為是侵占罪。本文比較贊同最後壹種觀點。例如,甲與乙是好朋友,由於某種原因甲向乙借了身份證在某銀行存了20萬元,但是乙卻在甲不知道的情況下利用掛失的方法將此筆錢取走,甲知道後要求乙退還,但乙拒不退還。在此案中,甲等於是將自己的財物交與乙暫時保管,乙在壹定程度上能夠對財務進行支配,所以甲與乙就形成了壹種事實上的代為保管關系。但乙利用自己的便利將財物取走,並拒不退還,該行為毫無疑問就構成了侵占罪的所有要件。

首先,該認為不是詐騙行為,因為雖然乙采取了隱瞞真相,但其行為是針對銀行而采取的,並不是針對甲。從另壹方面來說,錢是在乙的名義下,乙取錢銀行又無權幹涉,所以不構成詐騙。

其次,更不是盜竊,應為盜竊壹個重要構成要件就是要秘密竊取,乙的行為可以說是十分透明,銀行又無權幹涉,更無秘密可言。

所以本文認為私自利用掛失取走他人存在自己名義下的存款應當構成侵占罪。

(四)持卡人利用ATM機惡意提款是否構成侵占罪:

隨著經濟的發展,銀行卡越來越多的被使用,涉及ATM機的壹些問題就嶄露頭角。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許霆案”。案例是這樣的:持卡人許霆來到天河區黃埔大道某銀行的ATM取款機取款。結果取出1000元後,他驚訝地發現銀行卡賬戶裏只被扣了1元。許霆先後取款171筆,合計17.5萬元。事後,攜贓款潛逃。廣州市中院審理後認為,被告許霆以非法侵占為目的,采用秘密手段,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行為已構成盜竊罪,遂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對於法院的審理結果,各學者眾說紛紜。但到底許霆是構成盜竊罪還是侵占罪呢?本文觀點認為,持卡人利用ATM機惡意提款應當構成侵占罪。因為行為人取出的財物並不是自己所有的,而是他人的財物,並且ATM機自動吐錢就說明行為人在侵犯他人財產時已經是持有的狀態,故而構成侵占罪的某些條件。但就具體而言,盜竊罪與侵占罪壹個區別就在於盜竊罪是通過秘密竊取的方式來獲得他人財產。利用ATM機取款時就已經將自己的各種信息留在了管理系統之內,並且壹般情況下ATM機都裝有攝像頭,也可以說是在完全的監控之下,又何來秘密行為呢?所以綜上所述,持卡人利用ATM機惡意提款不應看作是盜竊罪而應是侵占罪。

侵占罪對於我國刑法來說,雖說是新罪,但在歷史沿革來看,卻是歷史悠久。本文是從簡單的幾個方面來探討侵占罪的若幹問題。總體上來說,我國刑法規定侵占罪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公民財產。本文認為,這壹罪名的出現是說明了我國立法逐漸對公民的權利的重視,進而也體現了市場經濟體制下人們觀念的改進。對於此罪的認定應結合刑事、民事法律規定,並結合司法實踐中所出現的各種不同情況具體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結論。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