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翻譯不是根據古籍善本,而是根據王弼的書,這本書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影響很大。筆者認為,戰國老子和漢初老子的基本思想已經定型和成熟。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作品不是善本古籍之類的稀有版本,而是通俗讀物。參照馬王堆帛書《老子》和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的原文進行註釋和翻譯。每章以作者對本章的簡要介紹開始;原文和腳註采用了原書的傳統體例,腳註對原文中的重點和疑難詞語逐壹進行校勘,配以歷代著名學者的校勘成果,充分體現了其學術的壹面;原文右側附有簡化翻譯文本,準確、通順、規範、通俗易懂,可見其通俗性和普及性;書後附有重要術語索引和內容分類索引,便於讀者領略《老子》的博大精深。書末有馬王堆帛書《老子》甲、乙冊,郭店楚墓竹簡《老子》釋義,以及作者多年來對《老子》的研究成果和體會。這本書很好讀,很容易讀懂。相信能給當今浮躁的社會註入壹股清泉。
任先生的《老子》譯本,附有自己的理解和詮釋。這本新書名為《老子解讀》。首先,“解釋”有說明、註釋和引申的意思。這部書集是作者半個多世紀以來對老子研究的巔峰之作,也是老子問世兩千多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其次,在學術通俗化、經典通俗化的今天,任先生試圖將這本書作為壹種嘗試,使傳統經典研究兼具學術性和通俗性。
為什麽第四次翻譯老子?任先生認為,馬王堆帛書反映了漢初老子的面貌。後來湖北荊門楚墓出土的《老子》竹簡A、B、C,寫於公元前300年左右,反映了戰國時期老子的面貌。西漢的《老子》和戰國的《老子》在文字和段落上都與現在流行的版本不同。研究《老子》必須註意這些差異。比如老子的“大器晚成”,馬王堆的“免功”。根據老子的本義和“大嗓樂聲,大象無形”的語境,“避成功”更符合老子的本義。魏晉時期王弼對《老子》的註釋以“大器晚成”為依據,在社會上流傳了1000多年。
作者在《老子》原文的每壹章之前,都寫下了高度概括的總結和中心思想。對原文中的重點和疑難詞語逐壹進行校勘,並附上歷代名家的校勘成果;譯文準確、通順、規範、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