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印度茄根[湘雅醫學詞典]
3中藥大辭典巴山虎巴山虎是中藥的名稱,出自清、趙的《本草經鏡》,是《本草綱目》[1]中記載的葫蘆巴根的別名。
3.1巴山虎別名芝麻根、巴山虎、蓮藕、三錢[2]。
3.2羊躑躅的來源和產地。)羊躑躅根[2]。分布於長江流域各地,南至廣東、福建[2]。
3.3辛,溫,有毒[2]。
3.4功能主要用於祛風除濕、化瘀止痛、化痰止咳[2]。
1.治療風濕性關節痛、坐骨神經痛、痛風、腰椎間盤突出、跌打損傷和慢性氣管炎[2]。煎服:1.5 ~ 3g [2]。
2.治痔瘡,煎湯熏;癬,煎水加醋[2]。
3.5化學成分根皮中含有司帕索醇[2]。
4 *字典巴山湖4.1嶺南草藥收集記錄來源
4.2拼音姓名bāshān hǔ
4.3巴山虎別名金鈕扣根(陸川本草)、瘦鈕扣根、鈕扣頭(南寧醫籍)、紫茄子根(福建中草藥)。
4.4來源為茄科紫花茄的根。全年均可恢復。
4.5原植物形態請參考“天茄子”壹文。
4.6性味苦而平。
(1)生藥材要領:“味苦。”
②《嶺南采藥錄》:“味苦,性寒。”
③《南寧醫學誌》:“苦,平。”
④廣州空軍常用中藥材手冊:“淡、涼、微毒。”
4.7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化瘀消腫。治療風濕關節痛、腹痛、頭痛、牙痛、咽炎、扁桃體炎、營養不良、跌打損傷和淋巴結核。
(1)生藥材要領:“跌死妳,醉死妳。”
②《南寧醫學誌》:“清熱解渴止咳。”用於治療營養不良,腹痛,營養不良,小兒發熱,蛇傷。"
③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祛瘀消腫,消炎止痛》。治咽炎,扁桃體炎,淋巴結炎,胃痛。”
4.8巴山虎口服用法用量:煎服,2 ~ 5元。外用:搗固。
4.9附件①治頭痛風痛:紫茄子壹至二根,酒煎。(福建中草藥)
②治療風溫痹:紫茄根壹至二兩,或虎杖幹根五元,牛膝幹根五元,酒煎。(福建中草藥)
③治胃痛:紫茄根三至五塊錢,水煎。(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4治瘰癧:新鮮紫茄子根1 ~ 2根,水煎或酒拌;碎的加雞蛋燉。(福建中草藥)
⑤無名腫毒的治療:鮮紫茄子根壹兩,用酒煎。(福建中草藥)
4.10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