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沒有事實根據的消息,智者,也就是通常說的“明白人”。這句話出自春秋戰國時代《荀子·大略》
謠言的產生,往往源於信息來源不確切,在傳遞過程中造成失真,是經不起仔細推敲的。智者,聽到傳言會用理性的思維獨立思考判斷,而非輕信妄言。如果每個人都能將謠言扼殺於自己的“嘴”中,那些不確實、不客觀的信息就會停止傳播。
謠言的出現,從側面反映出信息公開的不暢通。用及時、充分的信息公開保障人們的知情權,是遏制謠言的壹劑良藥。
只要多壹雙清醒的眼睛,多壹顆理智的心靈,多壹些調查和研究,保持獨立的分析和判斷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智者”。
擴展資料
謠言止於智者”原作“流言止於智者。”用詞不同,意思壹樣。出處是《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裏就不能再流傳了。形容謠言經不起分析。
荀子名況,字卿,華夏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
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主要思想:
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是最好的治國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
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於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並在此基礎上,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
百度百科-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