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洛可可藝術理念
雕刻
畫
時尚和家具
建設
洛可可是法語Rococo的音譯,這個詞來源於法語ro- caille(貝殼工藝)。這種風格的特點是巖石和蚌殼。它是壹種華麗、精致、復雜的藝術風格,融合了巴洛克風格和中國的裝飾趣味,並使用了多條S線。
巴洛克藝術是壹個男性化的時期,盡管它有嚴格的禮儀、形式上的驕傲和誇張。隨後的時期,也就是洛可可藝術,大約從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開始,更加精致,更加自命不凡,更加死板,也因此更加無力。可以認為這壹時期的壹個標誌是18世紀初歐洲瓷器的流行。最初,人們用沈重的銀餐具吃飯,用大石頭制作巨大的雕塑,但現在他們用易碎的瓷器作為餐具,也制作小巧精致的瓷器雕像,從而反映出這個浪漫時期的精神。
君主制和教會的絕對權威促進了17世紀那些動態表達形式的發展,而這些正是專制主義的代表們自我表達和對其專斷權力要求的具體解釋所需要的。在18世紀,這些權威人物失去了威信,不僅是因為壹些世俗和教會貴族因其放蕩的品行而在思想上和道德上徹底名譽掃地,還因為自然科學和哲學發展了理性思維,使人們認識到了舊社會制度的弊端。這種基於批判性思維的樂觀自信,以及與之相連的對自身能力的無限自信,最終導致了個人情感價值的優雅。人們喜歡田園詩般輕松的抒情,喜歡安納克瑞昂的詩歌,不要17世紀悲劇中那種符合道德義務、榮譽和意誌的英雄史詩,而更喜歡喜劇的真實和貼近現實的典型性以及精彩的對話風格。
在這個時期,造型藝術是這個思想和道德解放的社會的忠實仆人。盡管如此,洛可可藝術並不是壹種獨特的、有創造性的或與巴洛克藝術完全不同的藝術風格,因為它是橢圓形的,在中央大廳和西廠之間還有兩個較小的橢圓形大廳。總之,在教堂內部,橢圓形大廳和圓形大廳反復交叉滲透,這種“多聲部”可以和巴赫創作的壹首賦格曲相媲美。
蓬帕杜夫人(1721 ~ 1764)是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創始人。她不僅參與軍事外交事務,還以文化“保護者”的身份影響了當時的藝術風格。蓬帕杜夫人原名珍妮·安托瓦內特·泊松,出生於巴黎壹個金融投機者家庭,後來成為路易十五的情婦,並被封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導下,洛可可藝術風格應運而生,使得17世紀時氣象繁盛的雕塑風格在太陽王下熠熠生輝,並在18世紀時被這位女士用纖纖玉手撫摸,顯得格外柔美迷人。
洛可可世俗建築藝術的特點是結構輕盈的花園式豪宅,越來越排擠巴洛克式的宏偉宮殿建築。在這裏,個人可以自由發展,不受自吹自擂的宮廷社會的幹擾。例如,逍遙宮或關靜大廈的名字都表明了這些豪宅的私人特征。尤金王子的花園宮殿是壹個生機勃勃的整體,由七座對稱排列的亭子式建築組成,其折疊式復合坡屋頂從中間向四個角樓的穹頂優雅對稱地展開(圖202)。上面有山墻的單層正廳,幾乎有了中產階級的舒適,而兩個寬展的雙層廂房,顯示了主人的奢華,卻沒有王公貴族的驕傲。兩座寬度適中的單層建築位於塔亭之間,亭臺樓閣的富麗堂皇使整個建築具有了壹座堅固城堡的特征——簡而言之,截然不同的建築理念被統壹在壹種優雅的內部聯系中。正是這種形式和風格幾乎相互矛盾的建築群體的粗心配置,清楚地體現了洛可可藝術的精神。
維爾茨堡大主教辦公室的樓梯大廳給人留下了巴洛克晚期建築優雅的美好印象。諾伊曼在這裏浪費了很多空間,設計了兩個對稱的樓梯大廳,但只建了壹個。然而,僅此壹項就足以賦予這個宏偉的室內空間壹種壯觀的氣氛,而這種氣氛又傳遞到前廳、園廳、朝覲廳等壹系列建築上(圖207)。威尼斯人蒂埃波羅在樓梯大廳和朝聖大廳所繪的天頂畫,將建築藝術的魅力發揮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天花板被600平米的巨幅天頂畫幻化成五顏六色的光線,仿佛從空曠的天空射進房間。天空中充滿了奇形怪狀的圖像,巧妙地掩蓋了建築和繪畫的界限(比如狗就像站在突出的水平裝飾物上)。石膏花飾也被擠入畫中,畫中的人物利用手中的雕塑來占據建築空間。有了這種錯覺手法,繪畫、雕塑、建築藝術就完全統壹了。
[編輯此段落]
洛可可藝術理念
1,意義和背景
洛可可藝術是18世紀的法國藝術風格,起源於路易十四晚期(1643 ~ 1715),流行於路易十五時期(1715 ~ 1774)。
18世紀被視為“理性”或“啟蒙”的時代。哲學家們改變了他們的工作,從假設上帝的存在,到根據實驗和觀察來推斷壹切。他們幾乎將神學排除在哲學之外,選擇了世俗路線,興趣從關註貴族教育轉向尋求輕浮享樂。藝術風格,在音樂家莫紮特、海頓,作家蒲柏、艾迪生、傅爾泰,畫家瓦爾多、康斯博羅之間,貫穿著壹種* * *相同的主題,將理性和美好的趣味與輕松、清晰、有序的材料結合在壹起。
路易十四經常在凡爾賽宮舉行各種舞會,用繁瑣的禮儀和毫無意義的職責折磨貴族,然後用華麗的宮廷裝飾營造出壹種悠閑的環境,有利於發生婚外情,以消耗貴族的精力,使他們無暇策劃謀反。因此,藝術家被授權編造壹個幸福的理想生活,其唯壹目的是創造壹個悠閑而實際上懶散的社會幸福。
洛可可是相對於路易十四宏偉莊嚴的古典藝術而言的。這種變化和法國貴族的衰落與啟蒙運動的自由探索精神(幾乎取代了宗教信仰)和中產階級的日益繁榮有關。
洛可可在形成過程中也受到了中國藝術的影響,尤其是在園林設計、室內設計、絲綢制品、瓷器、漆器等方面。(比如中國人的小陶瓷,德國麥爾,1768)。因為當時法國藝術是歐洲的中心,所以洛可可藝術的影響遍及整個歐洲。
洛可可藝術復雜的風格與中國清代的風格相似,是中西封建歷史走向終結的同壹個標誌。
2.詞源和意義
詞源上,洛可可這個詞和法語rocaille(搖滾飾品)有關。早在17世紀,法語單詞rocaille經常被用來指洞穴,(也有壹種說法是中國假山設計在文藝復興時期傳入意大利),travail de rocaille(巖石工藝)是travail的同意。洛可可是指在室內裝飾、建築、繪畫、雕塑、家具、陶瓷、染織、服裝等方面流行的壹種藝術風格。
對洛可可的另壹種解釋最早出現在法蘭西學院的字典中,它指的是“從路易十四到早期路易十五奇怪的裝飾、風格和設計”。有人把“洛可可”和意大利的“巴洛克”聯系在壹起,把這種“奇怪”的洛可可風格視為巴洛克風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解體和頹廢階段。
3.洛可可藝術的特點。
①曲線有趣,常用C形、S形、漩渦形曲線作為裝飾效果。
②構圖不對稱,但具有輕盈飄逸的運動感。
③色彩柔和艷麗。
4崇尚自然。
⑤人物的戲謔與儒雅,表現了浪漫愛情、性愛、母愛等不同種類的愛情。
[編輯此段落]
雕刻
從維爾茨堡的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巴洛克晚期,建築與雕塑的區分並不容易,因為雕塑起著裝飾作用,統壹在建築藝術作品的整體範圍內,有時,它又會反過來起到賦予建築美學意義的作用,就像威爾頓城堡修道院教堂(圖208)。在這裏,建築方案是將聖喬治聖壇打造在“合適的光線”中。正因如此,建築師科斯米·達米安·阿薩姆(cosmi Damian Assam)只讓會眾大廳有昏暗的燈光,並用巨大的上層建築罩住祭壇,從而讓會眾壹直處於神秘的黑暗中。然而,他在祭壇後面的大廳裏開了壹扇大窗戶,讓刺眼的光線從窗戶湧進來,直射到中殿。他的兄弟Egid Quilin Assam將聖喬治的騎馬雕像放置在這個閃亮光源的中心,間接從背後給雕像帶來非凡的光芒。聖人就像祭壇上壹個非凡的幻象,被神聖的光芒所環繞,給黑暗中的世界以救贖和光明。壹場宗教活動在這裏變成了壹場熱鬧的戲劇表演,就像當時的劇院壹樣,因為劇院也在上演壹場講述不平凡故事的戲劇。
巴洛克晚期雕塑藝術的戲劇性特征,也可以從當時使用的材料得到證明。因為壹切都是以感性效果和炫目的第壹印象為目的,所以不使用砂巖或大理石,而是使用質感較差的材料,比如大理石石膏(混合地面彩色砂巖和石膏,然後澆註打磨),或者木材,然後在木材上塗上壹層仿真石材的顏色。這種雕像是無法仔細觀看的,也就是說它有壹定的致盲效果,就像舞臺上的布景壹樣。
[編輯此段落]
畫
自由發揮的樂趣,擺脫壹切思維獲得感官愉悅的樂趣,這也許是這壹時期繪畫中最完美的表現,因為它不需要理性的輔助,就能直接滿足和愉悅眼睛。得益於洛可可別致優雅的繪畫,早在“為藝術而藝術”的觀念形成之前,我們就看到了壹種藝術需要通過藝術本身而不是內容來評價。
這種輕松愉快在華佗的新畫中表現得最為完美,這讓他獲得了學院專門為他打造的“浪漫慶典大師”的稱號。他的作品主要有《法舟Xi泰島》,這是壹個崇拜愛情女神阿佛洛狄忒的希臘島嶼。就像遊園會上的超凡脫俗的表演,就像當時貴族宮殿裏流行的壹樣。在愛情島的光明前景面前,戀人的隊列以壹種飽和的暖色移動,使人與自然超越朦朧的輪廓相遇,踏上壹艘小愛神盤旋左右、玫瑰紅色風帆的金船。男人殷勤優雅,女人身著絲綢禮服,舉止優雅,還有求偶、矜持、順從的迷人表情,都讓周圍的景色有了遠離塵囂的靜謐詩意,從而體驗到人最溫柔的情懷。這是壹個優雅的世界,與宮廷現實無關。藝術家不想對觀眾隱瞞這壹點。因為就像他銀幕上的演員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的理想人物壹樣,風景也是壹個只能夢想的天堂,就像自然形態在溫暖明亮的色彩中失去了真實性,變成了純粹的繪畫結構。
半個世紀後,正如華佗所知,在弗拉戈納德那裏,這首永遠無法吟唱的情詩,變成了壹場簡單的愛情遊戲。秋千上的女士——據說是壹個有錢男爵的情人——代表了18世紀的女性普遍喜歡扮演的角色:在與她多情的情人的二重奏中扮演壹個嬌小妖艷的牧羊女。壹個奇妙的公園景色,在淺色調中虛幻得像布景,是這首田園詩發生的地方,散發出壹種天真遊戲的氣氛,卻又不無興奮。淑女是那種幼稚成熟的類型,是洛可可風格所提倡的類型。她善於用聰明的天真來達到目的。在這裏,秋千可以讓她從直接的糾纏中解脫出來,促使她竭盡全力地賣弄風情。她讓自己的寬裙無憂無慮地舞動,讓愛人看到迷人的壹幕。現在還不清楚:快樂地蕩得高高的那只鞋是誰?是這個人還是小愛神的雕像?背景有第三個演員,負責推秋千——那麽,他是三角戀的參與者嗎?
但是,無憂無慮又常常輕浮的洛可可風格,不僅在繪畫上得到了推崇和認可,也引起了這個社會的非議。英國人威廉·霍加斯就是這樣。他用壹系列諷刺和譴責的漫畫抨擊了他那個時代的不道德行為。它們受到大眾的喜愛,但並不是因為其社會批判和道德教育的目標,而是因為其表達的現實性和幽默性。所以這種抗議對有關的人和事沒有任何作用,只有革命來評判這種譴責。
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待18世紀的洛可可藝術,應該說蓬帕杜夫人是那些喜歡奢華風格的人的代表和組織者,具有“大眾支持”的特點。所以直到洛可可風格的作品出現後,才在貴族中激起“* * *”的時尚。也可以說是貴族們崇尚華麗的氛圍,誘發了洛可可藝術,當時上流社會的男男女女都熱情高漲,親自參與工藝活動,以至於這些行為有的達到了被嘲諷和荒謬的地步。在16世紀,當沒落的瓦盧瓦國王的查理九世國王答應送給西班牙國王壹把自己制造的槍時,西班牙大使大為驚訝。18世紀,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整天抱怨丈夫沈浸在自己的作坊裏,連照顧妻子的時間都沒有。路易十六在他的作坊裏致力於研究鐘和鎖的奧秘。在這兩個案例中,我們似乎瞥見了那些悲劇人物,他們所扮演的角色是不相容的。這些人在體力勞動中找到了自我安慰的天堂。但這對於不關心國家大事的皇帝來說,卻是壹個不祥之兆。
風靡壹時的異想天開、變化多端的洛可可風格,隨著蓬帕杜夫人的去世而終結,取而代之的是路易十五的另壹位情婦杜巴利夫人所倡導的新古典主義。但洛可可風格的輝煌自有超越時代的生命力,現代人都認可它是19世紀新藝術運動的前奏。而那些幸存下來的藝術品,依然在閃耀著光芒,向人們講述著那個時代的時尚和人們不知道的故事。
法國洛可可繪畫
洛可可風格的繪畫以上流社會男女的享樂生活為對象,描繪裸體或半裸的女性和精致華麗的裝飾,配以天堂般的自然風光或異國情調的事物(如威尼斯、羅馬)(向日葵、玉米等)。).壹方面難免華而不實,自命不凡,缺乏神力的感覺;另壹方面,它使畫面完全擺脫了宗教主題,具有法式的輕盈和優雅。愉快、親密、舒適、奢華的場景取代了聖徒痛苦的殉難。
著名畫家如:
A.路易十五時代的宮廷畫師華多(1684 ~ 1721)有著夢幻般的生活場景,讓人心生向往,產生愉悅的感覺。淑女紳士在森林裏嬉戲野餐,人物表情優雅。他的風俗畫風格是所謂的“野餐”,被譽為“畫中莫紮特”。代表作有《西西裏島朝聖》(1717,巴黎盧浮宮)、《小醜》(約1718,巴黎盧浮宮)。
鮑徹(1703 ~ 1770),擅長以“田園”和“神話”為主題的繪畫,充滿了貴族趣味。他是鄉紳國王的首席畫家,也是龐巴杜夫人(路易十五的情婦)的繪畫老師。代表作品有《浴中的戴安娜》(1742,巴黎盧浮宮)、《棕發奴隸》(約1743,巴黎盧浮宮)、《龐巴杜爾夫人》(1756,慕尼黑舊畫博物館)。
J.H .弗拉戈納(1732 ~ 1806),以華麗的沙龍生活為樂,以當代風情為主作畫,用輕快的筆觸表現抒情而優雅的誘人畫面,如《讀書女孩》(1776,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讀書女孩》。
夏丹(J.B.S .夏丹,1699 ~ 1779)從靜物入手,延伸到人物肖像、非宮廷貴族場景,只傳達普通人樸素內斂的快樂,擅長以沈思、樸素的色彩描繪以市民生活為主題的風俗畫。代表性廚房靜物畫《鯰魚》(1728,巴黎盧浮宮)和《從市場回來》(1739,巴黎盧浮宮)。
其他:
弗朗索瓦·弗朗索瓦·布歇。
讓·安東尼·讓·安東尼·華多。
讓·雷諾·雷·費拉格(讓·奧諾雷·弗拉戈納)
喬舒亞·雷諾茲爵士創建了皇家美術學院的“喬舒亞·雷諾茲爵士學校”。
托馬斯·庚斯博羅“金斯伯勒學校”
G.羅姆尼
英國繪畫
直到18世紀,才出現了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英國繪畫。雖然也采用了洛可可風格,但沒有考慮貴族的需求。無論是在風俗畫、肖像畫還是風景畫中,都能反映出英國人的現實生活和民族思想感情。
著名畫家有:
平民畫家霍加斯(W.Hogarth,1697 ~ 1764)吸收了洛可可藝術中色彩的自然運用,善於運用近乎諷刺的繪畫手法,深刻而又痛苦地識別出時代的弊端。代表作《大眾婚姻:已婚》(1743 ~ 45,倫敦國家美術館)。《捕蝦人》(1745,倫敦國家美術館)刻畫了壹個清瘦貧窮的女孩,性格開朗,充滿活力,打破了傳統的表現莊重高貴氣質的肖像風格。他的理論著作《美的解析》闡述了曲線是最美的線條,並用許多實例說明了變化統壹規律在藝術中的應用。
J·雷諾茲爵士(1723 ~ 92)模仿意大利古典主義大師的精髓,關心高貴的題材,比如“歷史畫”。他筆下的人物高貴動人,卻不註重質感。除了給人畫像,我還對童話和古代歷史插曲感興趣。他在1768年創立了皇家美術學院,要求藝術家像希臘和羅馬壹樣,創造理想的人體,表現崇高的原則和純粹的美。代表作有《高貴的奧古斯都》(1753 ~ 54)、《耐莉·厄本》(模特肖像,1760 ~ 62,倫敦華萊士收藏)和《海爾閣下》(1788-89,巴黎盧浮宮)。
受範·代克影響,T. T.Gainsborough,1727~88 ~ 88)有非常規的繪畫表現和成熟的膚色、肌理技巧,比雷諾茲更勝壹籌。除了畫肖像畫,我對山水畫特別感興趣。他的代表作有《安德魯斯夫婦》(1750,倫敦國家美術館)和《何奧公爵夫人瑪麗》(1760,依維柯·比斯特·肯伍德)。
意大利
G tiepolo (1696 ~ 1770)是18世紀威尼斯畫派最傑出的代表畫家,他的特點是繼承了提香和喬治的鮮艷色彩和柔和效果,其作品最大的魅力在於人物充滿了英倫才氣和鮮艷的色彩。他也是最傑出的壁畫藝術家、版畫家和漫畫家。他被邀請到歐洲各國為當時的皇室制作壁畫。最著名的作品是德國費斯堡的天花板壁畫(ceiling),充分體現了洛可可藝術美麗、優雅、輕松的特點,《聖母與金翅雀的嬰兒》(1760,華盛頓國家美術館)也有同樣的風格。
[編輯此段落]
時尚和家具
巴洛克時尚與風格主義和西班牙時尚的幾何嚴謹相反,深受充滿活力的生命意識的影響,這與建築和造型藝術是壹樣的。以前的輪狀細褶領與平領或墊領形成鮮明對比,現在垂下來沒有漿,後來幹脆換成平垂在肩上的蕾絲。帽子有寬邊,可以根據每個人的氣質做成寬、高或斜的樣式,頭發可以隨意散開。如果妳缺少自然的頭發,妳可以使用假發。自路易八世以來,尤其是在法國,假發成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征。那種長假是頭頂蓬松卷曲,然後分成兩翼垂到肩膀和胸部。
男裝還是用寬松下擺的罩衫,也可以縫得貼近腰部。袖子是蕾絲袖口,或者只有手臂四分之三長的短袖,露出裏面有蕾絲的襯衫。褲子松散地掛在袋子裏,掛在襪子上,襪子上系著玫瑰絲帶。1675左右,出現了男裝三件套,至今仍在流行。外套演變成及膝馬甲,外面套壹件緊貼腰部縫制的外套。褲子是長及膝蓋的短褲,接著是絲襪和有紐扣的鞋子。
巴洛克女裝放棄了西班牙鐘形裙的幾何嚴謹,但保留了寬大的臀部和緊身胸衣。在壹件不同顏色的襯裙外面,穿壹件鐘形長裙,多是前面打褶,後面拖著。洛可可女裝變得風騷起來,有褶邊、荷葉邊、休閑蕾絲、凸起的襯裙。壹枚圓頂狀的鯨骨戒指取代了古代的鐘形裙,造成了巴洛克晚期女性典型的剪影效果。從過於寬大的裙子到單薄的肩膀,再到高聳的頭部,整個人呈現出圓錐形。
巴洛克時期的家具增加了沙發床、寫字臺、壁桌、抽屜櫃(對舊抽屜櫃的改進)和軟墊扶手椅。像當時所有的家具壹樣,帶軟墊的扶手椅穩定而沈重,靠背後傾,雕花羅紋腿之間有X形或H形撐條(不再旋轉成圓圈)。市民的巴洛克家具喜歡使用天然木材(實木或貼面),而貴族家具往往需要鍍金,非常奢華。
洛可可家具從其裝飾形式的新觀念出發,其特點是將截面從弧形發展到平面拱形。圓角、斜邊和富有想象力的細線讓家具看起來不那麽笨重。各部分擺脫了壹直遵循的結構劃分,組合成壹個鮮活的整體。堅硬的欄桿腿演變成了“鹿腿”。面板上鑲嵌著用楓木、紅木、烏木、紫檀木等不同顏色的上等木材制成的鍍金銅片和雕刻。隨著路易十五時代的結束,這種最華麗、最流行的家具風格也走到了盡頭。
[編輯此段落]
建設
洛可可式建築的外觀滿足於有節奏的布局,天然的建築材料或者壹種簡單的色調,而內部的裝飾則是豐富多彩的,多樣的。最大的特點是生活的享樂主義思想,是生活的世俗享受階段,主要體現在皇家貴族為自己建造的宮殿中。
巴洛克建築與洛可可建築的比較:前者註重線條的節奏感、數量感、空間感和豐富多變的立體感,具有繪畫的效果。後者在前者的基礎上,更註重墻面的形式美,用復雜的曲線和裝飾畫覆蓋墻面,甚至用鏡子或燭臺來豐富室內空間,喜歡用進口產品(如中國瓷器、日本漆器、東方絲綢和掛毯、非洲珠寶、意大利水晶燈等)來裝飾室內。).
室內裝飾通常以白色為基調,用花、草莖、棕櫚、波浪、泡沫或貝殼作為裝飾圖案,帶來壹種異常纖細活潑的趣味,但卻破壞了建築的平衡感、莊重感和穩定感,尤其是金、白、淺綠、粉紅等耀眼的色彩,更是耀眼奪目。這種繁瑣而做作的風格,真的是裝飾藝術的極致。
代表作品:g .博弗蘭德(1667 ~ 1754),巴黎蘇比茨之家(1736-9,如裏面的公主廳)。德國維爾茨堡住宅中的凱澤薩爾(1749 ~ 1754)是在建築師b·諾依曼(1687 ~ 1745)和蒂波羅(g。
代表作品
Boffrand (G. Boffrand,1667 ~ 1754),巴黎蘇比茲的房子(1736-9,如裏面的公主廳)。
德國維爾茨堡的住宅凱澤薩爾(1749 ~ 1754)是在建築師b .諾依曼(1687 ~ 1745)的領導下建造的,而蒂波羅(g .丹麥宮也是標準的洛可可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