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中國人為什麽喜歡鬥地主?

中國人為什麽喜歡鬥地主?

[壹地秋白的博客]      洋為中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撲克在中國的流行。在文化大革命中間,橫掃壹切牛鬼蛇神,徹底清除外來文化對於中國哪怕是壹點點的影響,但是來自西方的撲克也沒有被掃除,而且在中國的每壹個鄉村,每壹個城市,都可以看到撲克在主宰著中國的民間娛樂。那個時代,流行的打法叫交公糧,誰贏了三家都要進貢,把自己的大牌交給贏家。那個時代,作為壹個社員,認為交公糧就是交皇糧,是壹個農民天經地義的事情,因此交公糧的撲克遊戲,深受大家的喜愛和歡迎。

隨著農民不再交公糧和農業稅的免除,交公糧就成為壹個歷史的詞匯,留在歷史的詞典裏。但是撲克並沒有隨著交公糧的消失而消失,交公糧的遊戲漸漸演變成和交公糧差不多的鬥地主遊戲,並且在中國的城鄉風靡流行,席卷了中國的每壹個鄉村、每壹個城市,大有戰勝麻將成為中國國粹的可能。假若到了鄉村,每壹個村莊裏都可以看到鬥地主的身影。天冷的時候,桌子放在太陽下邊,壹邊曬太陽壹邊鬥地主,是鄉村冬天最為美好的風景。到了夏天,壹棵樹下的陰涼或是壹個房子下的陰涼,就是壹個鬥地主的戰場。四個男人或是女人,圍著壹張簡單的桌子或是壹個粗糙的水泥臺子,就開始了鬥地主的遊戲。圍觀的人遠遠不止四個,有的時候是十個八個甚至更多。

城鎮的街道邊,也隨時可見鬥地主的人群。幾個閑人席地而坐,壹張舊報紙鋪在地上,就是壹個鬥地主的桌子。幾個小生意人生意冷清的時候,就搬壹張桌子放在門店的門口,壹邊招呼著生意,壹邊鬥著地主。就是生意很艱難的三輪車師傅,壹個上午掙不到多少錢。吃飯的時候,在小餐館裏簡單吃了午餐,四個人就找到街邊的風景樹,坐下來拿出撲克開始鬥地主。大小的城鎮開設的茶社,與其說是喝茶,不如說是為鬥地主的人們提供壹個高雅的地方。走進茶社的人,還沒有喝上茶,鬥地主就轟轟烈烈開始了。還有的有錢人,索性在酒店裏開壹個房間,買幾副撲克,在房間裏鬥得天昏地暗。

鬥地主的人多了,就為印刷撲克牌的印刷廠提供了良好的商機。在鄉村,流行壹塊錢壹副的撲克牌;在城鎮,流行兩塊錢壹副的撲克牌;在有錢人中間,流行三塊錢以上的撲克牌;在年輕人中間,流行印刷著歌星頭像的撲克牌;在老年人中間,流行著大字的老頭樂撲克牌。另外還有唐詩宋詞撲克牌,預測命運的撲克牌,民間風俗的撲克牌,各國鈔票的撲克牌,只要是印刷廠家能夠想到的花樣,都會印刷出來,滿足各個群體鬥地主的需要。因此也產生了像“徐記”、“龍虎豹”這樣的名牌撲克,深受鬥地主人群的熱烈歡迎。

二是中國人的內心都有當地主的願望,但是現實生活裏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當地主的,成為壹個有錢人的。打撲克的時候,就是再沒有錢的人,也可能起到地主,自己自然就成為地主,過壹把當地主的癮,有的時候,四個人裏,最有錢的人卻起不到好牌,只有把當地主的機會讓給沒有錢的人。

三是中國人的思想裏都有“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富”的觀念,認為四張底牌就是鬥地主時的夜草和外財。盡管壹副撲克牌裏只有四個“2”,鬥地主的人都認為四個“2”都在四張底牌裏。因此人人都喜歡在底牌裏滿足自己得外財的機會和吃夜草的機會。在牌桌上可以看到,鬥地主的人壹旦真的成為有權力的人,幾乎都會成為壹個貪汙犯。

四是中國人都想當壹把手,都想領導幾個人。在鬥地主的過程裏,壹個人成為地主的時候,他就認為自己已經成為此時的壹把手,有鬥倒其他三個人的權力,有先發話的權力,有先出牌的權力。壹個人在單位裏,在公司裏,只要不是壹把手,是沒有先出牌權力的,也是沒有先發話權力的,鬥地主的時候可以滿足這種權力的欲望。

五是中國人都想看自己的領導出問題犯錯誤,甚至是貪汙腐敗被繩之以法。在生活中,人們雖然經常看到貪官受到懲罰,但是很多人沒有看到自己單位的貪官和壹把手受到懲罰,內心裏隱隱約約感到不高興。在鬥地主的時候,三個不是地主的人同心協力把地主鬥倒,也就過了鬥倒壹把手的癮。往往我們看到當地主人被炸彈炸了壹次,三個人都興高采烈,手足舞蹈,真的就像自己的經理和領導被鬥倒壹樣。

前年,我的壹個詩人朋友,寫了壹首詩,名字叫《麻將和撲克》,裏面有壹句很有意思:妳到鄉村找人,找到麻將就找到人了,找到撲克就找到人了。今天想起這句詩,內心隱隱約約的有些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