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兮”字應該怎樣讀?《漢語大詞典》必須修改

“兮”字應該怎樣讀?《漢語大詞典》必須修改

“兮”字應該怎樣讀?——應讀為“呵”! 《辭源》和《漢語大詞典》必須修改 陳明遠 長久以來,壹個至關重要的語言文字問題,卻壹直沒有得到文化人的***識和社會的認同:這就是“兮”字不應讀作“XI(希)”,而應當讀作“HO(呵,相當於今音啊A )”.請讀千古名句:“風蕭蕭兮(希)易水寒,壯士壹去兮(希)不復還!”——多麽難聽,多麽拗口哦!還有:漢高祖劉邦高歌——“大風起兮(希)雲飛揚,威加海內兮(希)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希)守四方?”又,《老子道德經》雲:“惚兮(希)恍兮(希),其中有象;恍兮(希)惚兮(希),其中有物;窈兮(希)冥兮(希),其中有精……多少年來,從中學課本到大學中文系,老師們壹直這麽教:這個“兮”壹直念成“希”!多麽別扭,實在念不通順!“兮”字究竟應該怎樣讀? 說來話長.我年青時,在中國科學院電子研究所,初次承擔“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的課題.導師讓我到北京大學中文系進修,以便我這個數學本科生補充壹些語言文字學知識.這兩年的在職進修,使我對漢語古音的演變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古字“兮”的讀音問題. 先秦古籍《詩經》《易經》《老子》《楚辭》等經典裏,有大量的“兮”字.許多年來,大家都把它讀作“XI(希)”.可當時我念起來覺得非常別扭,無論從語音生理學或語言心理學的角度看來,都很費解,說不通.由此生疑,由此追究,由此揭開謎底. 原來隋唐時期的《切韻》和宋代的《廣韻》音系中,“兮”字都列為“齊韻”,齊齒呼,反切是“胡雞切”;然而“兮”字的大量使用,卻是在先秦時代.到了隋唐時期,“兮”字在口語中消亡,失去了生命,成了死字.現代漢語的語音,跟中古音相差壹兩千年,讀音早已有很大差別;而中古音跟先秦上古音又相差壹兩千年,讀音肯定差別更大.上古漢語雖然文獻浩繁,可惜留存的的語音資料極少;早已消亡的上古漢語的聲韻系統,恐怕永遠也考證不全了. 但是,個別漢字的上古讀音,還是可以搞清楚的.其中之壹就是“兮”字. 清代音韻學家孔廣森第壹個提出《詩經》裏的“兮”字應“讀若阿”的猜測.孔廣森在《詩聲類·陰聲歌類·末附》裏面附帶提到:“兮,《唐韻》在十二齊,古音未有確證.然《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斷斷兮’,似兮猗音義相同.猗古讀阿,則兮字亦當讀阿.” 這個天才的猜測,卻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裏,沒有得到學術界公認.我在三十年前,跟王了壹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為什麽學術界壹直沒有采納孔廣森的這個假說呢?原因在於:如果確認“兮字應讀若呵”,屬開口呼,那麽整個上古音韻學就要重新改寫了.可是郭沫若在《屈原研究》中,沿用了孔廣森的假說.王了壹認為,那是浪漫派的大膽假設,缺乏現實派的小心求證;只能略備壹說,姑且存疑吧.但我心中的疑團壹直盼望著解開!終於,實證的史料出現了:那就是“文革”期間從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漢代初年的兩個手寫本,距今兩千多年,最接近《老子》的原貌.今傳通行本《老子道德經》(魏王弼註本)第二十壹章:“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原文在《帛書老子》中分明寫成:“惚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惚呵,中有物呵;幽(窈)呵冥呵,中有清(精)呵……”又如,今傳《老子》通行本中的“渙兮、曠兮、汜兮、累兮”在漢初《帛書老子》中,分明寫成“渙呵、曠呵、汜呵、累呵”;等等. 這就是第壹手史料的鐵證:在兩千年多前的漢代初年,古漢語書面語中的“兮”字跟“呵”字是互通的.“兮”應當讀作開口呼,聲母為H的“HO(呵)”或者音變為今日的“啊A”,總之不應讀作齊齒呼的“XI(希)”! 對於我說來,真相大白,疑團揭開了!但是,不知道什麽緣故,這麽多年來社會上仍舊沒有認同這個鐵的事實. 壹直到最近,在電視臺的古代文化專題節目裏,某些專家學者念起“虞兮、虞兮”來,還是“虞希、虞希”的.真難聽!不僅不入耳,更不合情理,不符實際.西楚霸王別姬時,這位“從來不讀書”的豪傑,仰天長嘆的應當是“虞呵、虞呵!”才對. 又如:“風蕭蕭希易水寒,壯士壹去希不復還”,“大風起希雲飛揚,”念起來多麽別扭!刺客荊軻、“劉項雙雄”都是粗通文墨、仰天長嘯的草莽英雄,哪會如此文縐縐酸溜溜的“希”“希”“希”呢?而如果讀成:“風蕭蕭呵易水寒,壯士壹去呵不復還”,“大風起呵雲飛揚,”那才朗朗上口呵. 《詩經》中的《國風》本來是周代民間歌謠的記錄;而《楚辭》更是采用了民歌的形式.《國風》和《楚辭》裏面大量出現的“兮”字,是民歌的天籟.直到近代、現代的民歌中,哪裏會有這許多“XI(希)、XI(希)、XI(希)、XI(希)”?真是希奇古怪,希裏糊塗!民歌裏的“兮”字,明明應當讀作開口呼(呵)”,這就壹通百通了.由此,整個上古音韻學必須重新改寫.至少,《辭海》《辭源》等應當註明:“兮”是古漢字(現代早已不用),古代與“呵”相通,是異體字,聲母為“胡H”,同“呵,今音“啊”! 我要大聲疾呼:千古謎團早已揭開,文化人應有***識,社會上早該認同:“兮”字不應讀作“XI(希)”,而應當讀作“HO(呵、阿)”,相當於今日的語氣詞 “啊(A)”!建議:必須修改《辭源》和《漢語大詞典》 (壹)目前《辭源》對於“兮”字條目的註釋為:“XI,……語氣助詞,用於韻文語句中間或末尾.”建議註釋修改為:“音HO(呵、阿),……語氣助詞,同‘呵’字,古代用於韻文語句中間或末尾;古音與‘呵’相通,是異體字.” (二)目前《現代漢語詞典》對於“兮”字條目的註釋為:“XI,〈書〉助詞,跟現代的‘啊’相似.”建議註釋修改為:“兮,音HO(呵、阿),助詞,古代跟‘呵’字同音同義而寫法不同.現代早已不用.” 在壹些古代漢語的通俗讀本中,建議幹脆把“兮”字印作“呵”字,以“呵”為正體字;以便於教學和普及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