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的詞語解釋是:春秋楚人。相傳他得玉璞,先後獻給楚厲王和楚武王,都被認為欺詐,受刑砍去雙腳。楚文王即位,他抱璞哭於荊山下,文王使人琢璞,得寶玉,名為"和氏璧"。拼音是:biànhé。結構是:卞(獨體結構)和(左右結構)。註音是:ㄅ壹ㄢ_ㄏㄜ_。
卞和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⒈春秋楚人。相傳他得玉璞,先後獻給楚厲王和楚武王,都被認為欺詐,受刑砍去雙腳。楚文王即位,他抱璞哭於荊山下,文王使人琢璞,得寶玉,名為“和氏璧”。參閱《韓非子·和氏》、漢劉向《新序·雜事五》。引《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昔卞和獻寶,楚王刖之。”唐李白《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魚目笑之卞和恥。”
二、國語詞典
人名。春秋楚人。於荊山得璞玉獻於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後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三、網絡解釋
卞和卞和,又作和氏,春秋時楚國人。是和氏璧的發現者。《韓非子·和氏》記載,卞和於荊山上伐薪偶爾得壹璞玉,先後獻於楚厲王、楚武王,卻遭楚厲王、楚武王分別給予臏刑懲罰,後“泣玉”於荊山之下,始得楚文王識寶,琢成舉世聞名的“和氏璧”。留有“卞和獻璧”“卞和泣玉”等故事。不能完全確定到底有關卞和的籍貫問題,因為《中國名勝詞典》、《塗山荊山記所見》提到卞和以及卞和洞,目前在蚌埠市懷遠縣不僅有荊山和卞和洞(當初發現以及打磨和氏璧的地方),而且塗山也是隔河相望。
關於卞和的詩詞
《卞和泣玉圖》《春秋戰國門。卞和》《春秋戰國門卞和》
關於卞和的詩句
未審何時遇卞和卞和不必知泣盡卞和血
關於卞和的成語
和而不唱調和陰陽鼓腹含和地利人和妳唱我和和顏說色畫荻和丸和而不同
關於卞和的詞語
鼓腹含和和而不唱和顏說色薛卞之門調和陰陽和稀泥妳唱我和畫荻和丸和而不同和事老
關於卞和的造句
1、傳說中東方大陸有個叫卞和的人在開山時發掘出了壹塊玉石,後來被人叫做和氏璧,史記中有傳,和氏璧乃天下所***傳之寶。
2、卞和獻玉、馬躍檀溪、司馬薦賢、三顧茅廬、水淹七軍、李自成稱王、王聰兒起義等歷史事件和故事,都被打上了“襄陽”烙印,載入典籍。
3、卞和無腿走不了,他抱著璞玉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後來楚文王知道了,他派人拿來璞玉並請玉工剖開它。
4、“和氏壁”早已失傳了,品質如何難以考證,不過倘若卞和能活到今天,則壹定是壹位傑出的賭石大師。
5、聽到隨侯珠,王軒腦子壹炸,春秋有二寶,卞和之璧和隨侯之珠。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卞和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