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國內外流行音樂研究現狀綜述

國內外流行音樂研究現狀綜述

外國流行音樂研究

鐘子霖在《論美國爵士樂》壹文中主要談了三個問題:爵士樂的傳播和影響;爵士樂的形成;爵士樂的發展。最後簡單說壹下我對爵士樂的看法。

在《流行音樂觀察》壹文中,陳迪主要闡述了比較有影響力的流行音樂的發展演變:爵士樂、節奏布魯斯、搖滾樂、搖擺樂、鄉村音樂或西方音樂、迪斯科、新浪潮。由此得出以下結論:1,流行音樂或鄉村流行音樂對資本主義制度不滿,有“叛逆”的壹面。2.流行音樂來自勤勞的白人和奴隸。3.在流行音樂中,除了民間音樂和從它發展而來的鄉村音樂,其他的流行音樂只是風靡壹時。4.流行音樂不是孤立發展的,各派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並在交流中相互滲透吸收。

陳明道和宋金偉的《沒有靈魂的民間藝術——美國鄉村音樂的演變》壹文主要闡述了我們今天聽到的“鄉村音樂”是鄉村、布魯斯、爵士、搖滾的混搭碟——沒有靈魂的民間音樂!鄉村音樂將會在全世界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它是成功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它只是失去了真正的靈魂。①

鐘子琳的文章《美國流行音樂的新變種——新時代音樂》主要闡述了美國流行音樂呈現多元化的局面,各種類型和風格的音樂都在發展,如搖擺樂、鄉村音樂、爵士樂、布魯斯、靈魂樂、福音歌曲、雷鬼等。此時,壹種新的時代音樂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的搖擺樂高潮之後形成並廣泛傳播,以及這種當代音樂的特點和傳播因素。

中國流行音樂研究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風靡上海的《妳什麽時候再來》這首歌,到了80年代突然流行起來。對於如何評價《妳什麽時候再來》這首歌,壹些報刊發表了觀點不壹的文章。。1980南勇在《人民音樂》第九期發表的文章《回歸歷史本色——關於日君何時再來的問答》是我國最早的流行音樂研究的期刊論文。本文以問答的形式對劉雪庵歌曲《妳何時再來》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和研究。主要圍繞“這首歌是漢奸歌還是黃歌?”這個問題以“我們應該如何還原這首歌的歷史風貌”開始。問答。筆者認為,有必要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正確總結中國音樂發展的歷史,並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作為創造和發展中國社會主義音樂藝術的參考,同年,應的《也論長河的兩篇文章《走出來的歷史》和《回到歷史的本來面目——關於《日君再來》這首歌走出來的討論的總結》也對這首歌的相關討論進行了總結。

趙薇應中國音樂家協會邀請,在紅塔演奏廳為香港著名歌唱家費、林湘源和陳舉行了兩場獨唱和二重唱音樂會。這兩場演唱會公開發售時,我對短時間內數千張門票被搶購壹空的現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是因為壹些喜歡流行歌曲的年輕人誤以為費先生等人是香港人,可能在唱香港流行歌曲,就踴躍買票。它表明了壹個事實,即中國的壹些年輕人欣賞來自西方、香港和澳門的流行歌曲。

在《流行歌曲簡析》壹文中,周音昌問“什麽是流行歌曲?為什麽對部分年輕人有吸引力?如何正確理解和對待他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林明在《流行歌曲的問題》壹文中從其他方面對流行歌曲進行了論述,主要集中在建國後30年的“流行歌曲”及其社會地位和影響等問題上。

楊曉璐的文章《65438-0988中國流行歌曲鳥瞰》主要從創作風格、題材、體裁、節奏、調性、民族性與審美情趣、歌手演唱、理論研究等方面回顧了中國流行音樂的歷史。簡要回顧了中國流行音樂從1979到1985的艱難歷程。

對當代流行音樂的研究早已被納入我國音樂學的理論研究範疇,但卻不足以深化這壹學科的建設,忽視了“正在進行的”音樂事件的理論研究價值。許《中國流行音樂史概論》對“流行”壹詞自古有之的說法進行了考證,參照中國音樂發展史,指出流行音樂史應屬於歷史研究的範疇,可以借鑒歷史學科的標準搜集史料和事實。也有表達相同論點並進行具體研究的文章,如《中國流行音樂的歷史反思》、《文化傳播中的中國當代流行音樂》-1978-1981。通過壹些討論流行音樂焦點的會議發言和相關文章,不難發現如何在更高的層面上實現對流行音樂的清晰認識,如何構建流行音樂的理論。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修海林就通過《流行音樂的問題與音樂美學研究》壹文,簡要論述了美學學術思想和方法應用於流行音樂研究的意義。近年來,《流行音樂文化的批評與反批評》(曾歲金)等文章向我們展示了關於流行音樂的不同理論學說的由來,辯證地分析了那些觀點,並再次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中國流行音樂30年音樂批評與理論探討回顧》壹文,總結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將伴隨中國流行音樂實踐的理論研究劃分為幾個階段進行考察,並對學術研究的未來發展補充建議。具有書評(旁聽)性質的文章有評論金兆鈞的《光天化日之下的流行——體驗中國流行音樂》、《2004流行音樂專家論壇綜述》等。B11,並對系列會議中值得關註的內容和需要進壹步落實的主張進行詳細的總結和再思考。劉曉的《中國大陸對美國流行音樂的研究》(1983-2003)等B18文章都從不同側面簡要介紹了不同歷史背景下的外國流行音樂,闡述了音樂類型的發展脈絡和成因。此外,中國學者利用留學的機會和深厚的語言功底,翻譯、閱讀和整理外國學者關於中國流行音樂研究的文學理論,向國內同行介紹全新的學術視角和方法,進壹步解剖他者的聲音,有助於我們更加宏觀、全面、清晰地理解和把握他者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探索適應中國流行音樂學術研究未來發展的可行手段和深遠路徑。這方面的文章包括王思琪的《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研究領域的他者之聲——評尼姆羅德·巴拉諾夫·伊奇的》

鐘子琳在《搖滾音樂的興起與影響》壹文中,論述了爵士樂在世界各地傳播的充滿活力的節奏意識、活躍的變調旋律、多樣的演奏風格和獨特的節奏模式,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分析了爵士樂的節奏。

黃誌明的文章《爵士樂的節奏與傳統節奏意識》探討了搖滾樂的背景和三個來源:1。節奏布魯斯。錫帕納利)3。鄉村音樂。以及他的社會影響力和被譽為“搖滾音樂之父”的比爾·哈利、被譽為“搖滾音樂之王”的維斯·普雷斯利所做出的貢獻。

三、265438+20世紀初——對流行音樂的研究進入了成熟階段。從80年代到現在265438+20世紀初,跨越壹個世紀的流行音樂逐漸走向成熟。更多種類和風格的流行音樂相繼出現,並迅速占領了廣闊的市場。由於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彩鈴等媒體的出現,流行音樂的制作更加商業化、世俗化。這壹時期,中國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更加全面和豐富。對流行音樂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不僅僅局限於對其歷史、風格、特點、理念的研究。還包括研究流行歌手、流行音樂的競爭以及與當今社會、文化和消費者的關系出版和出版了大量相關文獻和專著。並翻譯了大量國外流行音樂專著。所以這個時代是中國致力於流行音樂研究突飛猛進的時代。

20世紀初中國流行音樂研究的專著有金兆鈞的《光天化日之下的流行:體驗中國流行音樂》、孫坤的《中國流行音樂簡史》、福臨的《中國流行音樂二十年》。這些書主要研究中國流行音樂的產生和發展,對當時社會的影響以及存在的問題。包的《我動了我暈:流行音樂》壹書是從媒介的角度來研究流行音樂,而不僅僅是研究流行音樂發生變化後的載體媒介。尤靜波主編的《流行音樂的歷史與風格》是我國第壹部系統的流行音樂教材。全書風格以歷史為縱線,風格為橫線,詳細勾勒了西方流行音樂和中國流行音樂的整體面貌。《西方流行音樂簡史》,由《福臨》主編尤靜波主編,對西方流行音樂的發展進行了簡明清晰的描述,爵士、搖擺、索爾音樂、都市流行音樂、說唱音樂、搖滾音樂的形成地域、風格特征、樂隊、代表人物等全方位的信息。他還翻譯了許多外國專著,如《爵士樂簡史》、《爵士樂》、《搖滾》、《搖滾時代》等。這壹時期發表的文獻也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1。中國流行音樂研究。王思琪在《流行音樂的概念和文化特征》壹文中總結了流行音樂的概念:(1)流行音樂是指壹種通俗易懂、易於傳播、受眾廣泛的音樂;它不同於嚴肅音樂、古典音樂和傳統民間音樂,也稱為“流行音樂”。(2) (2) Pop流行音樂(或流行音樂)最初是指能吸引廣泛聽眾的音樂會。20世紀50年代後期,“流行”壹詞專指非古典音樂,通常被稱為披頭士、滾石、阿巴等音樂人表演的歌曲。(3) (3)流行音樂是壹種商業性的音樂消遣和所有相關的“工業”現象。④④流行音樂是在群眾中流行的音樂,如《國際歌》和《洪湖水打浪》。⑤(5)流行音樂等於流行音樂,凡是形式簡單、曲調流暢、容易被大眾接受的音樂作品,無論是民間曲調、藝術歌曲還是古典音樂,都可以包括在內。6.(6)流行音樂是在夜總會、舞廳、酒吧和其他娛樂場所播放的音樂。⑦(7)流行音樂是指那些嫵媚纏綿,輕狂迷茫,內容風格不健康,甚至低俗的音樂。壹句話,流行音樂就是黃色音樂。⑧並提出了流行音樂的九個文化特征:1。非主流社會的思想傾向。2.娛樂。3.商業性。4.流行和時尚。5.參與性強。6.交流方式的科學性。7.亞文化的特征。8.商業運作機制。9.“多細胞體”的文化特征。本文詳細討論了各大音樂詞典對流行音樂的定義。但直到現在,《辭源》和《辭海》中還沒有關於流行音樂壹詞的來源和概念的文字。在《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們??——《世紀末中國流行音樂批判》評論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音樂以及中國的形勢對它的影響。他在《蛻變、仿徨、生根與圍城——中國流行音樂現狀分析》壹文中對此做了進壹步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