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中國古代有哪些神秘種族

中國古代有哪些神秘種族

白虎東渡 ( 東夷、淮夷、虎夷人方、林方、虎方) 其子入朝

殷人東渡編輯

本詞條缺少信息欄,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壹種歷史假說,認為殷人曾東渡至美洲,成為當地文明的祖先。該假說多有爭議。

目錄

1殷人後裔在何方

概述

理論的提出

美洲土著為什麽祭祀殷人祖先

“亞洲起源說”

2東渡的證據

1殷人後裔在何方編輯

概述

公元前1045年(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武王伐紂,攻破都城朝歌,紂王於鹿臺自焚。但此時,攸侯喜統帥的十萬大軍主力,林方、人方、虎方等十五萬人及涕竹舟、涕竹筍等,突然全部失蹤,下落不明。那二十五萬殷商軍民哪裏去了呢?而在他們消失無影的同時,在中美洲突然興起了壹支具有濃郁殷商文明特質的奧爾梅克(Olmeca)文明。

公元1910年,清政府派歐陽庚為駐墨西哥專案特使,辦理1908年墨西哥革命時殺死華僑三百壹十壹人索陪專案。同時由攝政王載灃批準,張蔭棠幕僚王國維、羅振玉托查“華僑中有無殷人東遷的痕跡”。索賠案完成地很順利。正當歐陽特使準備查詢“殷人東遷”時,壹天,居住在墨西哥奇瓦瓦(Chihuahua)地區的殷福布族(Infubu)殷地安人百余家族,圍著特使館請願,“墨西哥革命時殺死‘殷地安人’七百五十名,這些‘殷地安人’為中國血統,殷人後裔,叫殷福布族,是三千年前從天國經天之浮橋島到這裏的,請求清政府保護索賠”。然而,載灃以“傳聞難作三千年前之歷史”為名,據絕了歐陽特使轉達的請求。

理論的提出

最早提出殷人東渡美洲設想的是19世紀英國翻譯家梅德赫斯特,他指出周武王伐商紂王時可能發生殷人渡海逃亡,途中遇到暴風,被吹到美洲。美國學者邁克爾·芤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壹個文明》中提出拉文塔出土的奧爾梅克文明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接近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大風暴發生時間,奧爾梅克文明可能來自殷商。邁克爾·芤在壹篇1967年發表的論文《聖洛倫佐與奧爾梅克文明》中指出拉文塔的奧爾梅克文明有很強烈的殷商影響。

在中國,國學大師羅振玉和王國維最早提出殷人東渡美洲的可能性。後來郭沫若也相信殷人東渡美洲。 美國俄克拉荷馬中央州立大學教授許輝的《奧爾梅克文明的起源》和中國學者王大有等的《圖說美洲圖騰》進壹步闡明殷人東渡美洲論的根據。

奧爾梅克文明的文物近似殷商文物

●殷商是中國的青銅時代,墨西哥也出土青銅人頭像,相貌和華夏人相似。

●奧爾梅克的玉圭刻著和甲骨文類似的圖形,王大有、許輝還根據甲骨文將壹些奧爾梅克圖形解讀。

●奧爾梅克人跟華夏人壹樣喜愛玉器

●奧爾梅克人的玉器上的虎頭圖案和商朝玉器上的虎頭圖案,驚人地相像。

美洲土著為什麽祭祀殷人祖先

通過對中美洲尤卡坦半島地區的考古發掘,發現了奧爾梅克(Olmeca)文明和瑪雅(Maya)文明的多處遺存。考古學者在奧爾梅克遺址拉文塔(La Venta)太陽神廟祭祀中心地下發掘出十六尊高約七八尺的翡翠、蛇紋巖長顱或方形高冠雕像和六塊玉圭。在這六塊玉圭上,竟發現了銘刻著的殷商文字。經有關學者解讀,這玉圭上刻寫的正是殷人遠祖、高祖、始祖、先公先王名號譜系。

“亞洲起源說”

“亞洲起源說”認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亞洲人,蒙古人型的亞洲人在4萬年和1萬8千年以前通過白令海峽的“陸橋”從阿拉斯加進入了美洲大陸。據地質學家測定,在冰川時期(公元前7—1.2萬年),亞洲東北部與美洲西北部有陸橋相連。於是,人們作了如下的假想和猜測:遠古時期,亞洲東北部的原始狩獵民族在追逐野獸或遷徙過程中,不知不覺間就往來於白令海峽兩岸,後來又從北美向南遷移,逐漸遍布美洲大陸。

隨著我國古人類學和考古學的發展,我國學者又在“亞洲起源說”的基礎上進壹步提出了十分引人註目的“華北人起源說”。該說認為,古代印第安人來源於中國華北,中國文化對印第安人的文化有很深的影響。主張“華北人起源說”的學者們發現了壹些非常有力的證據。

古代中國人與印第安人在文化上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例如:在墨西哥古代奧爾梅克人文化中間,學者們發現他們的甬道圖案與殷人的極為相似;—些印第安陶器上的饕餮紋和雲香紋,與商周時代中國鐘鼎上的圖紋相似;在墨西哥瓦哈卡地區的印第安人中間,人稱代詞“我”、“妳”、“他”的發音,與古代中國人稱代詞的發音相似;瑪雅語稱“人”為“鎮”或“銀”,與漢語發音接近;墨西哥壹些印第安人稱“花”也是“發”,發音與漢語完全相同。

2東渡的證據編輯

有關殷人東渡美洲的論述,較可能最早是1907年日本學者白易庫吉在日文《地學雜誌》上發表的《關於扶桑國》提出的。

根據甲骨文辭學者的研究,壹般認為,攸在淮寧縣。據趙誠《甲骨文簡明詞典蔔辭分類讀本》說,攸在今安徽宿縣附近,是前往淮陰的重要通道。從蔔辭看,商王曾攜同攸侯征人方,並長期在此停留,既可見攸在當時已是壹個不小的重要城邑,又可見攸國是與商王友好的方國。攸,從人從父,字形所示為人方——大父國,手執權杖。攸侯在殷帝辛約三十三年中屢有出現,帝辛寵信的人傑主將,也是壹個國君諸侯。在帝辛的每次田獵巡狩後,幾乎都有侯喜的名字刻在甲骨上 ,征林方、人方時,尤其多。殷帝辛三十二年初春,周武王大會諸侯觀兵於孟津時,殷帝辛召集貴戚徽子、箕子,以及各位諸侯勤王,還有攸侯 喜在。到周紀十三年,也就是紂三十三年的殷歷正月甲子黎明即大年初壹,周軍陳師牧野,殷的精銳部隊留在東夷,由攸侯喜統帥,紂王不 得不派70萬奴隸兵應戰。結果殷兵倒戈,引周軍攻入都城朝歌,紂王在鹿臺自焚。但牧野之戰後,攸侯喜統帥的十萬大軍主力卻神秘失蹤了。

再看看史書所載。《史記·周本紀》載周武王於十壹年十二月戊午,率師盟孟津,於周歷二月殷歷正 月子黎明陳師牧野,攻入朝歌,商亡。唐司馬貞《索隱》說《史記》記載武王克殷早了二年,應為“十三年克紂”。彭邦炯著《商史探微》收集商滅亡的時間還有:《書·牧誓》:“時甲子昧爽”;《利簋》銘文證明所記不誤。《國語·周語》說:“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據此各家 多有推算,時間不壹。

對此提出考證的,還有甲骨文大師董作賓,他作的殷帝辛日譜對攸侯喜撫征東夷林方、人方、虎方、粵方,遷殷民十五萬與林方、人方等同化,周武王滅商之際,25萬殷軍、軍屬及和平居民連同涕竹全部失蹤,雖無從查起 ,但東方之東也在東方,可推測殷人東渡當在美洲,正是東渡的殷人發展出了奧爾梅克文明。

人們通過研究認為,美洲新大陸的所有文明有可能起源於同壹祖先,即奧 爾梅克文明。奧爾梅克文明約在公元前12世紀中葉興起,而公元前1150年至300年之後,又出現了兩處文明:前古典時期的瑪雅文明和位於墨西同部瓦哈卡河谷 阿爾班山區的薩波特克文明。在古典和後古典時期,奧爾梅克文化作為源頭對此時興起的諸多文明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如:特奧蒂華坎、古典瑪雅文明、托爾蒂克人、阿爾班山區的密斯特克人和阿斯特克人等等。 哥倫布到達以前的文明,發展了壹種實 行專業分工的集約化農耕經濟。在新大陸,古代文明更多的是建立在社會結構而不是建立在技術或物質成就基礎上的。這就形成了壹種社會分層的結構。這種社會分工服務於 :(1)壹種跨社區的權威的特殊模式;(2)集中於中央的權力;(3)為國家生產糧食;(4)壹種基本產品和奢侈品的分配制度;(5)壹種進行墾殖和建立居民點的集約方式 。中央的權威和社會的層次化,是墾殖和建立居民點的基本要素。這種觀點突破了西方傳統觀念和舊考古學只重視“技術或物質成就”的弊端,從物態層文化,深入到制度層 文化的研究上。“中央權威和社會的層次化”的基礎就是具有特殊指向性的圖騰微銘文化,由此形成壹種“特殊模式”的文化系統。

向更深層次挖掘,商殷—奧爾梅克文化, 雖然是中美洲文明的核心,但仍不是源頭,還有更深層次的文化與文明——這便利益於考古學上的重大發現:對奧爾梅克殷人祭祖玉圭文書的破譯。 這個破譯,引起 了國內外相關媒體的廣泛關註,形成轟動效應。總而言之,壹句話,它確鑿無疑地證實了美洲文明源於中華文明的東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