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偷賊與竊的區別文言文

偷賊與竊的區別文言文

1. 盜和竊在古文中有什麽區別

盜竊的性質比偷嚴重:

盜竊也是偷,但不是簡單的偷。

盜竊是壹種常見的違法行為,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地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行為。

“盜”的本字寫作“”,由“+皿”組成。“皿”,指盛食品的盤子,引申為指壹切器物。“”的篆體為水和人的某種形體符號組成,查《說文解字註》“欠”,許慎解為“張口氣悟也”,段玉裁註釋說:“口部嚏下曰悟。”篆體中的“欠”,像壹個張著大嘴打噴嚏的人,“欠”字邊上再加水,而成為“”,許慎說:“慕欲口液也。”段玉裁進壹步註釋:“有所慕欲而口生液也。”通俗地說就是因羨慕某物而欲占有它而想得直流口水。

追根溯源,壹個“盜”字,十分生動地刻畫出了壹個盜賊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犯罪心理,如果只是對他人的物品羨慕得流口水,還只是產生犯罪故意,還構不成犯罪,那麽,“盜”後再有壹個“竊”字,就把犯意付諸行動了,“竊”,“穴+切”,“穴”指洞穴,“切”,《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幹部分”。切穴者,就是指盜竊犯為了秘密地占有他人的財物,暗中掘壁洞、挖地洞、揭屋頂、撬門窗的種種行為。這樣的“盜”和“竊”組合,不但反映了犯罪故意,也體現了犯罪行為,罪名就能比較完整地體現盜竊罪的犯罪構成。

許多口語中把盜竊犯說成“小偷”或“賊”。《說文解字》所收的字中沒有“偷”,只有“偷”字,“偷”由“女+俞”組成,“俞”《說文解字》放在舟部,篆書如壹人坐獨木舟,許慎釋為“空中木為舟也”,是指把壹棵巨木挖空後渡人的獨木舟,“偷”,乘坐獨木舟的女人,許慎釋為“巧黠也”,意思是:壹個機巧、狡猾的女人。在早期古漢語中,“偷”有茍且、刻薄、不厚道的意思,都由“巧黠”的本義引申出來,當時“偷”字還沒有偷盜的含義,所以漢高祖劉邦攻入鹹陽後下令:“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這著名的“約法三章”中用的是“盜”字。最遲到了清代,“偷”有了偷盜的引申義,並寫成了“偷”。清人段玉裁在給許慎的《說文解字》作註釋時,在“偷”字下註釋說:“偷盜字當作此偷。”人們總以“小”來修飾和限制“偷”,小偷者,偷雞摸狗品行不端之人也。

“賊”,《辭海》中羅列的義項有五:①傷害,敗壞;②虐害,殺害;③壹種害蟲;④指作亂叛國危害人民或外來侵犯的人;⑤盜竊犯的通稱,亦專指小竊,也形容鬼祟不正派。從“賊”的組字結構來分析,賊由“貝+戎”組成,“貝”表示為財物,“戎”表示為獲取財物的兇器,使用兇器、采用暴力獲取財物,在刑法的規定上已是壹種搶劫犯罪行為了。因此,“小偷”和“賊”都不是嚴格的法律意義上的盜竊犯。

戰國時代李悝制定法經就是盜法和賊法分列,至隋唐才將盜法賊法合為賊盜律,但盜和賊的概念十分明確,量刑判罪相差懸殊,其後歷代的律法中盜和賊的概念也非常清楚。但是法律條文是壹回事,官吏和百姓對法律條文的理解又是壹回事。其實,在春秋時代“盜”和“賊”就常常混淆不清了,《荀子·正論》指出了由於概念不清,形成了“盜不竊,賊不刺”的現象。楊瓊在給這句話作註時寫道:“今多以劫殺為盜,私竊為賊”,並進而分析說:“盜賊通名,分而言之,則私竊謂之盜,劫殺謂之賊。”

現行刑法規定的罪名更清楚地反映了犯罪的行為特征,同樣是非法占有財物,因實施的犯罪行為不同而規定了不同的罪名和量刑標準。如秘密竊取財物是盜竊;使用暴力劫人財物是搶劫;乘人不備掠人財物是搶奪;制造謊言隱瞞真相、騙人財物是詐騙等等。

新聞來源:檢察日報

2. 古代文言文中“偷”和“竊”有什麽區別

許多口語中把盜竊犯說成「小偷」或「賊」。

《說文解字》所收的字中沒有「偷」,只有「偷」字,「偷」由「女+俞」組成,「俞」《說文解字》放在舟部,篆書如壹人坐獨木舟,許慎釋為「空中木為舟也」,是指把壹棵巨木挖空後渡人的獨木舟,「偷」,乘坐獨木舟的女人,許慎釋為「巧黠也」,意思是:壹個機巧、狡猾的女人。在早期古漢語中,「偷」有茍且、刻薄、不厚道的意思,都由「巧黠」的本義引申出來,當時「偷」字還沒有偷盜的含義,所以漢高祖劉邦攻入鹹陽後下令:「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這著名的「約法三章」中用的是「盜」字。最遲到了清代,「偷」有了偷盜的引申義,並寫成了「偷」。

清人段玉裁在給許慎的《說文解字》作註釋時,在「偷」字下註釋說:「偷盜字當作此偷。」人們總以「小」來修飾和限制「偷」,小偷者,偷雞摸狗品行不端之人也。

3. “盜”,“賊”,“偷”這三個字在文言文中基本字意以及使用上的區別

盜:1、盜竊,偷東西;《荀子。修身》:竊貨曰盜

2、強盜;《莊子。盜跖》:天下何故不謂子為盜丘?

3、指地位低賤的小人;《詩經。小雅。巧言》:君子信盜,亂是用暴

辨析:盜、賊兩字,古代和現代的意義差不多相反,現代普通話所謂賊(偷東西的人),古代叫盜;現在所謂強盜(搶東西的人),古代也可叫盜,但壹般稱賊。

偷:1、茍且,得過且過。 《國語。晉語》:其下偷以幸

2、刻薄,不厚道。 《論語。泰伯》:故舊不遺, *** 不偷

3、偷竊,偷盜。 《淮南子。道應》:楚有善為盜者

註意:先秦的“偷”不當偷竊講,兩漢時也很少用。

4. 古代文言文中 “賊”和“盜”的釋義及區別

盜:1、盜竊,偷東西;百《荀子.修身》:竊貨曰盜 2、強盜;《莊子.盜跖》:天下何故不謂子為盜丘?3、指地位度低賤的小人;《詩經.小雅.巧言》:君子信盜,亂是用暴 辨析:盜、賊兩字,古代和現代的意義知差不多相反,現代普通話所謂賊(偷東西的人),古代叫盜;現在所謂強盜(搶東西的人),古代也可叫盜,但壹般稱賊.偷:1、茍且道,得過且過.《國語.晉語》:其下偷以幸 2、刻薄,不厚道.《論語.泰伯》:故舊不遺, *** 版不偷 3、偷竊,偷盜.《淮南子.道應》:楚有善為盜者 註意:先秦的“偷”不當偷竊講,兩漢時也權很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