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關於絲綢的詩句

關於絲綢的詩句

1. 關於絲綢的詩句.

關於絲綢的詩句. 1.關於“絲綢”的古詩有哪些

1. 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

唐代:白居易

水波文襖造新成,綾軟綿勻溫復輕。

晨興好擁向陽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鶴氅毳疏無實事,木棉花冷得虛名。

宴安往往嘆侵夜,臥穩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無可救,壹身獨暖亦何情!

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裏如聞饑凍聲。

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

2. 《賣炭翁》

唐代: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壹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壹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壹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3. 《摸魚兒·東臯寓居》

宋代:晁補之

買陂塘、旋栽楊柳,依稀淮岸江浦。東臯嘉雨新痕漲,沙觜鷺來鷗聚。堪愛處最好是、壹川夜月光流渚。無人獨舞。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

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誤。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試覷。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功名浪語。便似得班超,封侯萬裏,歸計恐遲暮。

4. 《杭州春望》

唐代:白居易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壹道斜。

5. 《酬浙東元尚書見寄綾素》

唐代:張籍

越地繒紗紋樣新,遠封來寄學曹人。便令裁制為時服,

頓覺光榮上病身。應念此官同棄置,獨能相賀更殷勤。

三千裏外無由見,海上東風又壹春。

2.關於絲綢之路的詩

關於絲綢之路的詩有

1、《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遊的萬仞高山之中,壹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裏,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壹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2、《從軍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壹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裏,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誌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3、《出塞(其壹)》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裏征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4、《觀獵》唐·王維

風勁角弓鳴, 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 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 千裏暮雲平。

譯文:角弓上的箭迎著強風射了出去,將軍在渭城狩獵。野草再枯,也躲不過獵鷹的眼睛,雪融化了,馬也奔馳得很快。轉眼間已經到了新豐市,駐馬時,已經回到細柳營。凱旋時回頭望向射落大雕的地方,千裏無垠,暮雲籠罩,原野上靜悄悄的。

5、《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 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館驛青堂瓦舍柳樹的枝葉翠嫩壹新。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幹壹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6、《涼州詞》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今日壹定要壹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屍,沒有準備活著回來。

7、《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 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 吹度玉門關。 由來征戰地, 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 思鄉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 嘆息未應閑。

譯文:壹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雲海之間。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裏,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裏就是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8、《塞下聽笛》唐·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 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 風吹壹夜滿關山。

譯文:冰雪融盡,入侵的胡兵已經悄然返還。月光皎潔,悠揚的笛聲回蕩在戍樓間。試問飽含離情的《梅花曲》飄向何處?它仿佛像梅花壹樣隨風落滿了關山。

9、《磧中作》唐·岑參

走馬西來欲到天, 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未知何處宿, 平沙莽莽絕人煙。

譯文:騎馬向西走幾乎來到天邊,離家以後已見到兩次月圓。今夜不知道到哪裏去投宿,在這沙漠中萬裏不見人煙。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渤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譯文:巍巍長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卻在迢迢遠方。妳我命運何等相仿,奔波仕途,遠離家鄉。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內不覺遙遠。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覺就像近鄰壹樣。岔道分手,實在不用兒女情長,淚灑衣裳。

3.求描寫絲綢的優美語句

絲綢是紡織品裏的“貴族”,優裕而從容,不需要塗脂抹粉。

它的品質就是它的招牌,壹出生就耀眼壹方。絲綢,讓人聯想到湖泊,微風,輕輕的海浪,團扇,茉莉,蝴蝶,瀟湘館的竹。

絲綢應該屬於古典女人,尤其應該屬於東方女子。做壹件長袖襯衫,做垂地的長裙,做披巾等等,幽雅,含蓄,內斂,可以襯托出東方女性的味道。

正因為絲綢像女人,嬌嫩的,不能粗暴,需要用心地服侍。織回文之重錦,艷傾國之妖質。

鳴梭靜夜,促杼春日,布葉宜疏,安花巧密。寫庭葵而不欠,擬山鳥而能悉。

績縷嫌遲,顰蛾慕疾;乍離披而成段,或煥爛而成匹。言濯春流,鳴環乃出。

於是近深沈,傍清 ;朱顏始映,珍篋方啟。其始入也,疑芳樹影落澗中;少將安焉,若晴霞色照潭底。

奪五 長風未散,泫百花微雨新洗。爾乃曝林崖,出泉洞;遲日徐轉,和風緩送。

稍變回鸞,全分舞鳳。戲蝶時遠,嬌鶯欲弄。

乘春景而方收,俟王正而入貢。懿其彩色足重,鮮明可嘉,青為禁柳,紅作宮花。

絲綢,從鮮活的生命裏遊離出來,蠶的冰清玉潔的生命,而後因緣際會來妳身邊,完成另壹次破繭,從此偎著妳,安靜之中,知妳心裏許多的事情,也把她自己告訴妳。絲綢,是低到了睫毛裏去的語音,妳沒在聽的時候,它就自己說給自己,神思渺遠,沒有陰影地孤單和美麗。

驕陽裏穿上絲綢,燥熱便壹路低了分貝地靜下去。肌膚細滑,心境涼爽,神思清逸。

這時候絲綢便如碧荷之上浮著的壹脈清氣,有綠的味道,水的味道,清早窗戶洞開的味道,眼裏油然沁出的欣喜的味道;便如惺忪間散開的發縷,又給妳松松壹握隨意綰起的螺髻。這時候妳就離開眼前到高高的山林去了,在露氣濕潤的石徑上走了。

絲綢隨妳趟進如水的風裏,或許遊離妳的肌膚,以便用那麽點距離,讓妳更輕快舒爽地呼吸,而她也沈浸於歡喜,輕輕飄逸。於是,妳就這樣地把自己走成壹抹微雲,回到壹些失而復得的遙遠而優美的情境。

天涼的時候絲綢也會漸次褪去溫婉的暖色,沈靜如傍晚無人的水域,由著最輕的風從眼底拂到遠處去,軟軟的樣子像給裝上了慢鏡頭。曾經的清空裏再不見那朵雲是否還抹在水底。

當季節再往深裏去,便兀自瘦成孤山幽馨的梅,清寒靜寂。而其實她最涼的神情,也不過是有月亮的山裏面那支悠遠的簫。

絲綢,淡出壹些情愫,不必撐著油紙傘結著愁怨走進幽深的雨巷。目光舒坦,甚至毋需內斂,也絕不束縛。

飄逸委婉,純凈淡然。她算不得嫵媚,抑或也談不上華麗。

陪伴著妳,可以富貴可以貧寒,可以高調亮麗,可以落寞沈寂。即使日子的壹隅布滿蒼苔,即使置身幽暗,或被深鎖櫃底,也壹定在磨花的舊銅鏡裏,在留聲機尖細的嗓音裏沈湎於自己。

無關木格子窗外,彌漫著哪朝哪代、哪個季節的陽光或者濕冷的雨的氣息,不沾人間煙火地頹唐和貴氣。 絲綢,可以是玻璃般瀏亮的晨光,可以是水壹樣清泠的夜氣;可以是秀發翩然的鄰家女孩,可以是溫暖安詳的年邁的母親。

絲綢如雪,只屬於女性,再溫柔的先生眼裏也蔓延不出絲壹般的神情。如果她應邀向妳遞過手來,當永遠也不會著力,只輕輕壹碰,便滑落下去。

因此把消磨這等粗礪的字眼用在絲綢身上定會讓人滿眼疼惜。可絲綢總要舊的,她也飄泊在風月裏。

舊了的絲綢,容顏也會黯淡,鬢發漸浮霜華。而當妳為她扼腕的時候,她壹定沒有絲毫惆悵、太息的神情,只微微笑著對妳,語氣輕緩柔和:“那有什麽關系呢?”所以很舊的絲綢還被我典藏,如今滑過腕間,依然貴氣流暢。

喜歡品味她臉龐漾過的歲月細膩的輕痕,希望有壹天,我也是那樣。有絲綢的日子,語氣都只從目光裏輕輕流露出來,飄在風裏。

於是蟬鳴般的煩燥壹點點漫沒到碧潭深處,波瀾不驚。沈靜之中,漸漸就感覺到了內心的某種蘊蓄開始湧動,那是壹股冰清玉潔的濃稠,飽滿得想要溢出來,與富含氧氣的時空融合,與美好的生活融合,這樣地,成就了絲。

眼裏這痕亮晶晶的絲,原來也可以從自己的生命裏抽出來,由此織就絲綢的日子。雲淡風清的絲綢啊,讓人情不自禁想用她細膩委婉地、低低地呵護撫慰來到身邊的日子和人,從此恬然安謐,忘了紛擾的過往,全身心地,回到流淌著絲綢的時光。

水壹樣滑膩,煙壹樣輕軟,雲壹樣飄逸,如壹幅水墨,在雨絲輕風的浸潤下,方渲染得煙絲醉軟的質感。織為雲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像癡情仙子亭亭玉立在梨花叢中拂淚自憐楚楚動人的身影,像多情少年脈脈思念在夕陽河邊苦苦凝望孤獨寂寞的心靈。淒美憂怨的風景啊,月晚水滴回聲空靈的依戀,雨夜怨魂長嘆情切的纏綿。

窈窕淑女,清水出芙蓉。何以不為這清韻典雅浮香,流連於都市古樸香醇。

別具壹格的民族服裝,映襯了秋月春華。那壹回眸,淺笑芬芳,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在摩挲的身姿下輕舞飛揚。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曼妙多姿,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皎皎兮似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君不見那綾羅綢緞,艷之韻之,蕓蕓眾神贊,飄飄仙子舞。

美哉!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雲何不樂。

隰桑有阿,其葉。

4.關於絲綢的古詩詞

紅線毯

唐 白居易

紅線毯,擇蠶繰絲清水煮,揀絲練線紅藍染。

染為紅線紅與藍,織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廣十丈余,紅線織成可殿鋪。

彩絲茸茸香拂拂,線軟花虛不勝物;

美人蹋上歌舞來,羅襪繡鞋隨步沒。

太原毯澀毳縷硬,蜀都褥薄錦花冷;

不如此毯溫且柔,年年十月來宣州。

宣州太守加樣織,自謂為臣能竭力;

百夫同擔進宮中,線厚絲多卷不得。

宣州太守知不知?壹丈毯,千兩絲,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繚 綾

唐 白居易

念女工之勞也

繚綾繚綾何所似? 不似羅綃與紈綺。

應似天臺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雪。

織者何人衣者誰? 越溪寒女漢宮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樣人間織。

織為雲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廣裁衫袖長制裙,金鬥熨波刀剪紋。

異彩奇文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

昭陽舞人恩正深,春衣壹對值千金。

汗沾粉汙不再著,曳土踏泥無惜心。

繚綾織成費功績,莫比尋常繒與帛。

絲細繰多女手疼,紮紮千聲不盈尺。

昭陽殿裏歌舞人,若見織時應也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