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現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出自《虞初新誌·孫嘉淦南遊記》:“伏龍以西,群峰亂峙,四布羅列,如平沙萬幕,八門五花。”
“五花八門”有時候也解釋為古代戰術中的陣勢:“五花”是五行陣,“八門”則是“八門陣”。五行系指金、木、水、火、土。加之五行又代表紅、黃、藍、白、黑五種色素,它們混合在壹起還可以變成多種顏色,能夠使人眼花繚亂。
八門陣也稱八卦陣,按照八卦的次第列為陣勢的。
五花:
金菊花——比喻賣茶的女人。
木棉花——比喻上街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比喻酒樓上的歌女。
火棘花——比喻玩雜耍的人。
土牛花——比喻壹些挑夫。
八門:
所謂“八門”是指在市場擺地攤,靠口巧舌來掙錢吃飯的生意人,即:金、皮、彩、掛、評、團、調、柳。
金——“金點”是江湖藝人管相面算卦的總稱。有啞金、啃子金、戧金、袋子金、老周兒等等。
皮——“皮”行是賣藥的總稱。這行又叫“挑漢兒的”。按所賣藥的不同,分別稱為:挑招漢、挑頓子漢、挑爐啃、挑罕子、挑柴吊漢、挑將漢、挑粒粒、挑熏子漢的等等。
彩——“彩”是彩立子。凡是變戲法的,皆稱為“彩立子”變洋戲法的叫“色唐立子”。
掛——在市場、廟會練把式賣藝的,江湖人調侃兒叫他們為“掛子行”。分為:支、拉、戳、點、尖、腥等等。
評——說評書的。唱大鼓書的叫“使長家夥的”說評書的叫“使短家夥的”。
團——說相聲的。江湖人管說相聲的調侃兒叫“團春”的。
調——在草棚內賣戒鴉片煙藥的。
柳——唱大鼓的。江湖人管唱大鼓這行調侃兒叫“柳海轟”的。有奉天調、樂亭調、西河調、梅花調、梨花調等。
註:以上五花、八門是清朝後期到解放前民間江湖的營生手段。
五花大綁:
解釋: 先用繩索套住脖子,又繞到背後反剪兩臂的綁入方式。
出處: 李季《王貴與李香香》第二部二:“順著捆來橫著綁,五花大綁吊在二梁上。”
舉例造句: 壹瞬之間,他已被五花大綁起來。粗大的杠子立即壓折了他的雙腿。 ★柯巖《奇異的書簡·美的追求者》
至於為什麽叫五花,說法很多,不壹而足:有的說是指捆縛者先把繩索做出五個套(花),分別套住被縛者的脖頸和雙臂,然後收緊繩子進行捆綁;有壹種說法是指從前面看被縛者有五處有繩索勒縛(喉壹處、左右臂各兩處);還有人指出,所謂五花是指背後的捆綁繩子呈¥狀:¥狀就是分出來的5個繩端,最上面兩個繩端是搭在兩肩繞到前胸交叉捆綁或順腋回綁。中間兩個繩端是捆綁手上臂,最下面的則是吊住被縛人的手腕。另壹種理解別出心裁:這個五花的“花”字,就是“繩結”的意思,意即五種花樣的繩扣。首先,往脖子後面搭的時候就有壹個穿繩用的雙環“扣”,隨胳臂繞到手腕時,在兩個手腕處各有壹個單環“扣”,這就有三個“花樣”的扣了(左右手腕的扣實際相同)。然後在反剪的雙手手腕處,用合起來的繩子纏繞幾圈再打壹個繩扣。(這個繩扣是關鍵的,打不好就會被掙脫),這個扣常常像回型針壹樣也打個“環扣”,因為繩子最後還要穿過脖子後面的繩扣的向上拉緊,所以這裏打個環扣也很保險。這已經第四個“花”了。最後,將繩頭穿過脖子後面繩子上預留的穿繩扣,自己的壹只手往下拉繩子,另壹只手往上推被綁者綁在後面的雙手,拉緊後在穿繩扣處打上結就完成“五花大綁”。這時剛好五個花(繩結)。也有人強調被縛者無論是胸部以上或者是胸部之間都應有交叉繩索勾勒。五花不僅是指後面的五花,前面也要突出大綁!才稱其為五花大綁。當然還有其它說法,但都是大同小異。 五花大綁叫法的出處很難考尋,連舊版的詞海詞典中都查不到,但在《三俠五義》這種晚清小說上已有記載,可能是起自民間。然而,五花大綁的綁法要久遠的多。因為枷銬鐵鐐桎梏等制作復雜,尤其是攜帶不便,繩索卻是最易獲得與攜帶,自然成為約束犯人的上選械具,我國到50年代捕人仍然多用繩捆。小綁因只捆手腕,犯人全身其它部位尤其是雙臂都是自由的,可把被縛的兩手從體側探出,觀察綁繩狀態而設法脫縛,有力者只要堅持不斷掙紮也有可能使綁繩松脫;身體柔韌者甚至能將雙手自背後經臀部和雙腿翻到身前脫縛,所以必須要大綁。大家最熟悉的當屬在白門樓被擒的呂布,這位無敵飛將就是被繩索捆作壹團的,這說明至少在漢代,大綁的復雜綁法就形成了(這壹段是史實,並非羅貫中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