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佛弟子,懂得金剛經所說
“壹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論雲:世出世間的壹切成就無不成於慈忍;世出世間的壹切失敗無不來自於不忍。
遇到好的境界就歡喜執著,遇到不好的境界就抱怨喪氣。這樣的人做世間的事都不可能有成就,何況學佛呢?另壹方面,眾生無始以來流轉於生死苦海之中,妄執有壹個“我”在,為了保護這個虛妄的“我”,互相殘害,妳不讓我,我不讓妳,枉受無量劇苦。
世間的壹切原本就是虛妄,就不應當再與眾生計較,壹方面不應當再傷害他們、與他們結惡緣;另壹方面要能忍受他們的傷害與攻擊,慈悲寬容他們,同他們結善緣,以圓成佛道。所以我們要修忍辱波羅蜜。
——根松仁波且
“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之境,以能忍之心對治所忍之境就能防止壹切障礙惡業發生,就如同護身之衣,保護我們的法身慧命。
我們聽說過火燒功德林,就是說,不忍辱將毀壞功德。可見忍辱有大功德。
《佛遺教經》說:“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又說:“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 。
《法句經》雲:“節身慎言,守攝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強”。
《法集經》中曾提及菩薩修行忍辱波羅蜜有六種功德力:
壹、能忍所罵,如空谷之應答從響,能得“如響平等智力”。
二、能忍所打,如明鏡之印現眾像,能得壹鏡像平等智力。
三、能忍所惱,視其為虛幻不實之物,能得“如幻平等智力” 。
四、能忍所瞋,能得“內清凈平等智力”。
五、能忍八法,能得“世法清凈平等智力” 。
六、煩惱不染,能得“集因緣平等智力”。
忍辱是自利利他的善行,在成就學業、事業、道業的過程中,以慈悲柔和之心常行忍辱,就能擁有成就壹切世、出世間法的護身衣!
百科:
/link?url=-XDCm15t0qDe70GWmZaw35YlxrwlorTlmamySy9yjFP-1WWBkMM53XXqnh4Sxi6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