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以內與內的用法區別

以內與內的用法區別

細微區別比較復雜。

“之內”和具體名詞搭配時往往更傾向於表示某事物內部。“以”在《辭源》中的壹個義項是“與方位詞連用,表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在語言的發展中與“內”融合成詞時同樣保留了古代的這個意思,所以與具體名詞搭配時更傾向於表示以這個具體名詞表示的事物為參照點的方位。

在實際運用中,“之內”和“以內”這兩個詞經常可以互換。如:

(1)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裏,都在描寫的範圍之內。① →以內

(2)現在1個小時以內便可以完成對全班同學的心理測試,二者不可同日而語。→之內

因此,它們的異同並沒有引起人們的註意,有的辭書只收錄了其中之壹,如:

《現代漢語八百詞》(呂叔湘,1981)只對“以內”作了解釋:[方位]不超出壹定界限,不能單用。並認為“之內”和“以內”相同。

《現代漢語虛詞例釋》(北大語言班,1982)只收錄了“以內”並對其作了解釋:[助詞]表示事物不超出某種範圍。沒有對“之內”和“以內”的用法加以比較。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05)對“以內”作了解釋:在壹定的時間、處所、數量、範圍的界限之內。沒有收錄“之內”,也沒有對二者進行比較。

有的辭書兩者都收錄了,但認為兩者意思完全相同,如:

《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張斌,2001)對“之內”的解釋較為詳細:[方位]1.用在壹般的名詞性詞語後邊,表示在壹定的空間內。用在具體名詞或由它組成的短語後邊,表示在壹定的空間內;用在時間名詞或由它組成的短語後邊,表示在壹定的時間內;用在抽象名詞或由它組成的短語後邊,表示在壹定的範圍內。2.用在數量短語後邊。用在指長度的數量短語後邊,表示在壹定的距離內;用在指時間的數量短語後邊,表示在壹定的時間內;用在其它數量短語後邊,表示在壹定數量內。對“以內”的解釋和對“之內”的解釋完全相同,認為“之內”和“以內”的用法相同。

有的兩者都收錄,也認為兩者有區別,但只限於書面語和口語的區別,如:

《現代漢語虛詞詞典》(朱景松 2007)的解釋,“以內”:[方位名詞]在壹定的時間、處所、數量、範圍的界限之內。“之內”:[方位名詞](在壹定的範圍)裏面。並對認為這兩個詞都表示不越出某範圍,主要區別是:“以內”多用在口語裏,“之內”多用在書面語裏。

迄今我們尚未發現對這兩個詞加以辨析的文章,筆者觀察了大量語料,發現它們的用法有很多的不同之處。很多句子中這兩個詞語不能互換,如:

(3)就是他,七天之內卷走了我七萬元人民幣。→以內

(4)……以美國東部為根據地的壟斷資本勢力,……排斥來自美國西部的政界人士,不把他們列入提名名單之內。 →以內

(5)如在小學數學整數的四個階段中,……“百以內”的重點是兩位數的加減法,乘法九九表和表內的除法;“萬以內”的重點是……。 →之內

(6)胡縣長在報告中稱,縣以內所有鄉鎮的受災戶都得到了救濟。→之內

還有些句子中的 “之內”或“以內”雖然能夠互換,但換後要麽意思有所不同,要麽強調的重點和語感有所變化,我們將在後文作詳細分析。

以上例句顯示,“之內”和“以內”的用法並不完全相同,本文嘗試對二者進行辨析,重點考察二者的不同之處。

和具體名詞搭配表示方位時的區別

1.在和具體名詞搭配在壹起表示方位的時候,“之內”常常用於表示某個事物的內部,如例(4),又如:

(7)重劍在她臉上間不容發的地方掠過,硬生生地插進她身後的墻裏,竟然深入堅石之內。直沒至柄,可見這壹擊的威力。

(8)因殿閣在宮廷之內,所以稱為內閣。

(9)最集中的黑嘴鷗繁殖區在遼河三角洲開發建設工程的核心區“大窪小三角洲”之內。

2.“以內”和具體名詞搭配在壹起表示方位的時候,較少用於表示該名詞所指事物內部,更多的是用來描寫以這個詞語表示的事物為參照點的方位。如:

(10)最外面是正門,過了便是影壁和垂花門,再往裏,以內便是廳堂了。

(11)它略透明,以內具蘿蔔絲紋,呈桔黃、桂花黃及金黃色者為上品。

(12)根據同樣的道理,水分可逐步滲入表皮以內的層層細胞,最後進入根中部的導管裏,再由導管輸送到植物的全身。

這種區別我們可以用下面三圖來表示,V為觀察點,C為參照物。

如圖1,如果我們以V為觀察點,說C“之內”,常常表示C內部的A。而我們說C“以內”,可以表示圖2或圖3的情況,即表示以C為參照物的箭頭所指方向的這壹方位,具體表示圖2和圖3哪壹種情況,是根據人們認知心理而定。在人們認知中,往往有個地方或事物的壹部分被認為是中心,需要註意的是,這個中心並不是總是以說話人為中心,而是根據事物而定,比如例(10),我們往往把壹所房子的廳堂看作中心,所以我們站在門外可以用“以內”來表示遠離說話人的方位。這就正好可以解釋為什麽我們說門以內的時候,不管這時我們處於屋內還是屋外,都表示屋內,因為人們心裏認為壹座房子裏面才是它的中心。

所以有時候表示方位用“以內”我們甚至難以判斷是哪壹種意思,如例(12),究竟這裏所說的 “層層細胞”是在“表皮”裏屬於“表皮”的壹部分呢,還是位於“表皮”之下的真皮、皮下組織等其它部分呢?但我們更多的傾向於後壹種理解。還有類似的例子,如:

(13)西域都護府的轄境包括自玉門關、陽關(均在今甘肅敦煌市西)以西的天山南北,直到今巴爾喀什湖、費爾幹納盆地和帕米爾高原以內的範圍,所轄的國有五十余個。

(14)地球軌道以內和以外的行星,分別稱為地內行星、地外行星。

(15)第三,大多數小行星位於小行星帶之內。

3.《辭源》對“之”的解釋其中壹個義項是“助詞,相當於‘的’”。(《辭源》1998)“之”和“內”融合成詞後保留了古代的這個意思,所以“之內”和具體名詞搭配時往往更傾向於表示某事物內部。“以”在《辭源》中的壹個義項是“與方位詞連用,表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在語言的發展中與“內”融合成詞時同樣保留了古代的這個意思,所以與具體名詞搭配時更傾向於表示以這個具體名詞表示的事物為參照點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