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周易·系辭上》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①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②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道,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③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者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④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⑤
註釋:
①書:文字。言:言語。意:心意。情偽;真情虛偽。陽為清,陰為偽,陰陽變化,而情偽在其中。變而通之:變化三百八十四爻使之交通。鼓之舞之:就蓍占而言,鼓為動,舞為起行。
②緼:藏。此指淵源。成列:分布,此指乾坤各三爻而成體,陰陽分布。毀:毀棄。息:止。此是說明乾坤為陰陽之宗,變化所出。易無體,以乾坤見之,六十四卦由乾坤所生,乾坤毀,卦爻滅,易即不存在。
③形而上:指超出形體、在形體以外、無形而不可見的、抽象的事物。形而下:指沒有超出形體、在形體以內:有形可見的具體的事物。化而裁之:陰陽轉化而裁成事物。化,陰陽轉化。裁,裁成。推而行之:陰陽推移,行施不窮。舉:用,推。《論語·為政》:“舉直錯諸枉。”《禮記·儒行》:“懷忠信以待舉。”《淮南子·主術》:“無小而不舉”均是此義。錯,通措,當訓為置於、施加。
④此節與前八章重復,註詳見八章。
⑤存:依存,依賴。卦:卦象。辭:爻辭。變:爻變。神而明之:神妙莫測而能明示。德行:品德行為。
今譯:
孔子說:“文字不能寫盡言語(所能表達的意思),言語不能表達盡心意(所想到的意境)。”那麽,聖人的心意就不可見了嗎?孔子說:“聖人創立卦象以窮盡所要表達的心意,設置卦爻以窮盡所要表達的真偽,用文辭以窮盡所要表達的言語,變動(陰陽爻)使之通達,以窮盡天下之利,鼓動起舞(而行蓍)以窮盡其神妙。”乾坤,大概是《易》的淵源吧!乾坤(陰陽)分布排列,而《易》就立於其中了。乾坤毀滅,則無以顯現《易》,《易》不可現則乾坤也許幾乎止息了,所以,形體以上(而不可見)的叫道,形體以下(而可見)的叫器,(陰陽)轉化而裁成萬物的叫變,(陰陽)推移往來運動的叫通,將(《易》的作用)施加於天下民眾的,就叫做事業。所以這卦象,是聖人看見天下事物繁雜,因而比擬其外部形狀容貌,象其事物之所宜,這就是卦象。聖人看到天下事物的變動,因而觀察其會合變通,以推行其典章禮儀,附上爻辭以推斷吉兇,這就是爻。極盡天下繁雜事物的,依存於卦象;鼓動天下變化的,依存於爻辭;(陰陽)轉化裁成萬物的,依賴於卦變;(陰陽)推移運動的,依存於變通;(蓍占)神妙而能示(吉兇)的,依存於人;在默然中成就壹切,不用言語而致誠信,依存於德行(的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