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來源範圍很廣:
首先,它源於古代神話,中國的許多古代神話傳說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如:創造世界,誇父追日,愚人移山。
第二,源於歷史事件。古代有許多著名的歷史故事和事件,後人將其濃縮為四字成語,如:完璧歸趙、參軍、負荊請罪等等。
第三,源於前人的故事,比如:胸有成竹,滿城大鬧,扛柴火救火等等。
四是源於古籍的寓言傳說,如憂天、邯鄲學步、偷鐘、等兔、刻舟求劍等。
第五,源於古人的原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追根問底,笑如千金,壹鳴驚人等等。
六是截取古人的句子,或稍加修改後再用,如:舍身取義、十寒受凍、身無分文、近水樓臺先得月、壹丘之貉等。
第七,來自群眾的口語、諺語、俗語占了成語的很大比重,但也有壹部分失去了原有的淵源。這些成語大多是群眾創造的,如大海撈針,指桑罵槐,另起爐竈,大刀闊斧。
第八,成語起源於外國,我們中國的成語也有壹部分來自國外,比如壹塵不染、自我呈現、揚眉吐氣來自佛經;還有西方的典故、格言、夕陽作品,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舊瓶裝新酒、火燒出栗、新陳代謝等等。
九是壹個由轉化而來的成語。為了表達或寫作的需要,改變使用壹兩個詞語,如:壹石三鳥,壹石二鳥,壹石多鳥,知難而進。
十是壹個成語,來源於生活,不是歷史傳承,而是近幾十年興起的。在日常生活中被多次使用,如:節約時間、爭分奪秒、百花齊放、下鄉、變廢為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