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那年我是評書散文的愛好者。

那年我是評書散文的愛好者。

那壹年,我是評書迷。

現代漢語詞典對“書迷”壹詞有兩種解釋:壹種是喜歡評彈、評書的人;二是對讀書或藏書著迷的人。我常常想,我應該屬於哪壹類?回顧40多年的人生,年輕時聽書看書,30歲後寫書,應該都是。

十幾歲的時候,大概是小學四五年級到初中。那時候我們看的書不多,家裏有壹臺收音機。特別喜歡聽劉蘭芳等表演藝術家講評書《楊家將》《嶽飛傳》《三國演義》《唐碩》《大明輕騎》。周壹到周六上學時間,每天晚上七八點準時聽,周日節假日中午12點聽。可以說每天都是這樣,就算天塌下來我也不管。我媽以前是人民教師,和我們三兄弟壹起聽。

我記得在我小學畢業的那壹年,收音機裏正在播放民謠《楊家將》,我被它迷住了。碰巧壹個姓徐的同學帶了壹本關於的小說。因為年代久遠,具體名字記不清了。不知道是楊家將還是北宋的《楊家將演義》。我會為那個叫徐的同學美言幾句。妳能借我看壹眼嗎?迫於感情,這位姓徐的同學答應讓我看壹看,並再三聲明這本書是借來的,屬於他們村的壹個人。於是,我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忍不住讀了起來。這時候,發生了壹件事。壹個姓範的女老師進來,沒收了小說,給了我壹個響亮的耳光,說:“什麽貨?眼看著眉毛都要升初中了,還有心情看小說嗎?”

“我瞎了,完全塌了!”

驚呆了,我在想。

那個姓徐的同學很生氣,跟在我屁股後面要他的小說,要麽還他小說,要麽補償他十塊錢,還很傷心的說回去沒法給小說主人交差。為此,我給那個叫徐的同學說了好話,直到小學畢業才想把小說要回來。

當我升入初中壹年級時,收音機裏開始播放劉蘭芳的《嶽飛傳》。很多同學在課余時間聽評書,不僅是男生,還有很多女生。記得有壹次語文課,語文老師李夏露來上作文課。他的課吸引力不大,班上幾乎所有的女生都沒來上課。李老師很生氣,問女孩們做了什麽。男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去學校菜園聽評書。李老師壹肚子氣,大罵,說她沒好好上課,聽她操腿。幾個活躍的同學說,女生不但不好好上課,還在背後罵李老師。李老師問怎麽罵。同學張新文說,妳是俄羅斯人,是流氓。我記得當時李先生留了中間壹部分,很有光澤。冬天穿壹雙氈窩(棉鞋,關中地區稱之為窩)。80年代初,年輕人註重長發和喇叭褲。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算是現代青年。年紀大的人不喜歡,說長頭發是流氓。李小姐幾乎怒不可遏,說我是流氓,殺了她媽。所有的男孩都大笑起來。後來李老師把上課不乖的女生都接了去聽小說了。

當時學生們放學後談論的熱門話題是前壹天歌謠裏的動人故事,楊歌,金沙灘雙龍會的七龍八虎闖幽州,靖康在二皇北軸上的恥辱,丈母娘的刺青,明英烈裏的胡大海壹頓飯能吃150個饅頭等等。

現在30多年過去了,收音機早就被淘汰了。人們大多依靠網絡等媒介進行閱讀,但那時候我迷上了聽評書,給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