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花如壹世界,壹葉如壹佛。”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選擇復讀,這個問題的分析需要用到我們高中數學中分類討論的思路和方法。
少數高考考生有“名校情結”。出於對名校學習生活的向往,把考上名校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以此作為自己的信念和執著的追求者,是值得鼓勵和學習的。在這個過程中錘煉自己的毅力,是未來人生成長的寶貴精神財富。北大研究生余,考了三次,備考過程中把所有的牛津詞典都背下來了。最後,好事多磨終於如願以償了。他經歷了三次成功的考研,給他的晚年生活帶來了更加坎坷和勇敢的性格,這對他以後的創業經歷是壹個寶貴的“精神礦”。對於選擇以相似信念復讀的考生,應該給予表揚。
但是,恐怕對於更多考生來說,上大學是為了畢業後找到壹份滿意的工作。對於就業,重點大學比普通大學更有優勢,普通大學比三類本科更有優勢。這只是壹個整體情況。當談到就業市場時,雇主們更註重應聘者表現出的個人能力。沒有雇主會因為候選人在學校的不良聲譽而將其定義為“低能兒”或“劣等生”。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三次高考,最後只考上了杭州師範學院這壹所院校。但是,高考默默無聞的經歷並沒有影響他創業的巨大成功。對於廣大沒有“名校情結”的考生來說,為復讀壹年付出巨大的直接和間接成本並不劃算。
對於那些平時成績不錯,但高考臨場發揮不佳的考生,可以考慮通過復讀把下壹次機會把握在自己手裏,不要因為高考的異常表現而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但對於那些分數和高考分數非常接近的考生,在選擇復讀之前,要考慮其復讀的動機和分數提高的可能性。
另外,對於那些第二次考試欠幾分,上次考試欠幾分的考生,在總結自身特點,分析下壹年的考試趨勢後,可以考慮復讀。對於因為高考誌願填報錯誤而與理想學校失之交臂的同學,可以考慮復讀,同時要認真閱讀有關高考誌願填報的書籍,學習誌願填報的技巧,以免復讀後重蹈覆轍。不屬於這壹類的考生不建議復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