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不殆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意思是時不時的學習壹下,不也是壹件快樂的事情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日常生活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後半句經常單獨使用,以至於受前半句的影響,很多人不假思索地認為後半句中的“了”字是“說”,然後拍著胸脯:這個我知道,肯定是“yuè”,中學時學的,“悅”字是借過去的。
其實並不是。《說文解字》中的“說”和“越”確實與古今字有關,只有“說”字沒有“越”字。後世的“越”在先秦古籍中寫成“說”。查《古代漢語詞典》P363,可以看到“悅”這個字有兩個意思:音樂和快樂。沒有提到“嶽”就是“嶽”的意思。其實“悅”這個詞並不是壹個通用詞。
擴展數據: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論語》開篇的第壹句話。這句話常用來歡迎遠方的朋友。
From: from,這裏的意思是從遠處。
朋友:同門;壹起學習者;弟子;誌同道合的人
樂:開心。
胡:文言文中用作問句或反問句的語氣詞,在這裏相當於“馬”。用來表達極端、非常、尖銳的意思。
遙遠的:指遙遠的未來。
宋代著名學者朱對這壹章評價甚高,說它是“開悟之門,積德之基”。
這壹章提出學習是壹種樂趣,使人不知而不憂,體現了孔子孜孜不倦地學習,孜孜不倦地教導人,註重修養,嚴於律己的思想。
百度百科-多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