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哀公問》:“公曰:‘敢問何謂成親?’ 孔子 對曰:‘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百姓歸之名,謂之君子之子,是使其親為君子也,是為成其親之名也已。’”
《宣和遺事》後集:“遂將奴奴嫁與他,今成親六日矣。”《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教他做官勤慎公廉,念妳年長未娶,已聘劉都堂之女,不日送至任所成親。” 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壹卷:“便要成親,且待小祥之後再議。媒人回話,興哥見他說得正理,也不相強。”《東周列國誌》第九回:“魯侯引文姜到國成親。”沈從文 《貴生》:“回到舅舅病床邊時,就說他想成親了。”[1]
古人稱子女為“息”,子婦故稱“息婦”,後寫為“媳婦”,僅指“兒子的妻子”,中國所有地區保留古意,“媳婦”的含義是兒子的妻子。(詳見《康熙字典》) 媳婦(普通話xí fù):現代漢語詞典中對自己兒子的妻子的稱呼。 兒子的妻子卻有多種稱呼:媳婦,兒媳,半女,新婦等等。
1.兒子的妻子。 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凡娶媳婦,先起草帖子,兩家允許,然後起細帖子。”《元史·後妃傳二·裕宗後伯蘭也怯赤》:“後性孝謹,善事中宮, 世祖 每稱之為賢德媳婦。” 巴金《寒夜》六:“我十八歲嫁到妳 汪 家來,三十幾年了,我當初做媳婦,,哪裏是這個樣子?”
2.妻子。 元 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剛壹味胡支對,則向妳媳婦根前受制。”《紅樓夢》第十九回:“等我明兒說了給妳作媳婦,好不好?” 老舍《柳家大院》:“ 小王 娶了媳婦,比他小著十歲。”
3.泛指已婚女子。《紅樓夢》第六九回:“正值 賈母 和園中姊妹們說笑解悶,忽見 鳳姐 帶了壹個標致小媳婦進來。” 蕭紅《生死場》十二:“村裏的姑娘都跑空了!年青的媳婦也是壹樣。”
4.指仆婦。《儒林外史》第三回:“丫環和媳婦壹齊都說道:‘怎麽不是?豈但這個東西是,連我們這些人和這房子都是妳老太太家的。’”《紅樓夢》第三壹回:“果見 史湘雲 帶領了眾丫鬟媳婦,走進院來。”
5.已婚婦女的謙稱。《京本通俗小說·西山壹窟鬼》:“婆子道:‘老媳婦犬馬之年七十有五,教授青春多少?’”《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二人大驚,問:‘婆婆如何得知?’婆子道:‘媳婦見 鄭夫人 說。’”《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牙婆道:‘老媳婦到有個外甥在身邊,三十歲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