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盛世的解釋

盛世的解釋

從周秦開始,中國的歷史依次是皇族平穩延續時間最長的,即唐朝(如果把吳周朝看成是唐力自己的事)、清朝、明朝、西漢、國家200多年。

只是漢唐清朝經常講“盛世”。其實北宋和明朝的“國運”也不錯,也算是輝煌時期。秦朝以後的中國歷史,可以算是五個盛世。

西漢在漢武帝和昭帝時期(漢武帝前141-87,昭帝前87-74)興盛。漢武帝位於141年前,建國60年前。

唐朝興盛於玄宗。6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6年後,玄宗登基。

仁宗生活的北宋,天下太平。宋仁宗在位時間為1022年至1063年,登基時間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61年。

明朝當祖宗,盛況空前。明成祖於1402年即位,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僅33年。

在清朝,康乾被稱為盛世。1662是康熙元年,距北京17年(1644),距清朝開國25年。然而到了乾隆元年(1736),已經是清朝開國99年了。

從概率上看,封建王朝建立於60年左右,那是壹個輝煌的時代。

第二,盛世的表現

人們對盛世的向往,壹般是國強民富,天下太平。其實這是不準確的。這些盛世,也有外族入侵,刀槍不可避免。有時候,我們打了幾場敗仗,也壹樣尷尬。至於民富,證據不充分,國庫充實也是真的,所以花錢不小氣,打架不小氣,做生意不賠錢。所以從有史以來,盛世已經接近理想社會,或者說文治或者武功都在史籍中有所記載(北宋武功除外,與西夏戰爭未能取得勝利)。

而前人寫歷史並不註重錢和物,仍然喜歡談論人和道德。這是《春秋》的傳統。其次,我們將討論功績和國力。

以下是幾個繁榮時期的“主旋律”:

漢武帝時期,出現了許多名人,如司馬遷、司馬相如和董仲舒。至於衛青和霍去病,個人覺得真的是時代英雄,就像現在說的“風口上的豬”,風才是要緊的。

唐玄宗時,杜甫和李白是最耀眼的詩人。事實上,在杜麗之外,還有壹大批傑出的詩人生活在玄宗周圍。在這些詩人中,我想王昌齡應該是最能扛起盛世大旗的人。沒有它,填充就夠了。

宋仁宗得到了著名詩人範仲淹和歐陽修的支持。此外,周敦頤和包拯雖然在文學上排名靠後,但也是名列前茅的文化名人。

明清時期的情況有些特殊。前者提倡理學,創造八股文以取經,後者搜羅天下書籍,開文學大問,使許多具有人性和人格的巨著成功地“避開”了這壹盛世。所以,談人才似乎有點尷尬。然而,明代的解縉和清代的曹雪芹仍被視為“屈於盛世”。同時,說三明治還是挺好的:明朝當始祖,編為《永樂大典》;乾隆時,《四庫全書》史無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