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什麽叫"百科全書"

什麽叫"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英語:Encyclopedia)是概要介紹人類全部知識或某壹特定領域或學科的工具書或綱要。 百科全書按照字典順序或專題類別劃分條目。百科全書條目比大多數詞典中的詞條更長、更詳細。壹般來說,不同於專註於詞匯的語言學資訊(如其意思、發音、用法和語法形式)的詞典詞條,百科全書條目側重於條目標題中命名的主題的事實資訊。

大英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已經存在了2000年左右,自那時以來,百科全書的語言(用國際性主要語言編寫還是用本土語言)、規模(很小還是多卷)、意圖(呈現全球還是有限範圍的知識)、文化觀念(權威、意識形態、說教、功利)、編者群(資格、風格)、讀者群(教育程度、背景、興趣、能力)以及用於制作和分發的技術(手寫手稿、少量或大量印刷、網際網路制作)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作為專家組譯的可靠資訊的重要來源,可以在圖書館、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的明顯位置找到。

20世紀數字和開源版本的出現大大擴充功能了可存取性、作者群、讀者群和百科全書條目的多樣性,也引起了對百科全書是什麼,以及把傳統組裝、評價紙質百科全書的標準用於如今這種動態制作模式是否適當的質疑。

Encyclop?dia壹詞最早出自希臘語?νκ?κλιo?(拉丁轉寫:enkyklios,意為「回圈的,周期性,平常的」)和παιδε?α(paideia,指「教育」)。含義是「普通教育,從字面上說就是壹個想接受通才教育的人所應該學習的藝術和科學知識」。古羅馬學者昆體良在其《演說術教程》(Institutio oratoria)中用該詞表示綜合教育。在抄錄過程中謬傳為新拉丁語詞encyclop?dia,隨後又進入英語,最先記載於1531年。在新拉丁語中該詞被選中作為壹本覆蓋各科知識的參考著作的書名。這個詞首次出現在壹般文學作品的記錄見於1532年法國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巨人傳》,仍然是教育之意。1559年斯卡利傑,或稱Pavao Skali?)在巴塞爾出版的《百科全書,或神與世俗學科知識》(Encyclopaedia seu orbis disciplinarum tam sacrarum quam prophanarum epistemon)中首次使用「百科全書」作為書名。但是這本書知者甚少,因此也有人認為是拿騷的阿斯特德(Johann Heinrich Alsted)在1630年出版的《七卷本簡明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Septem Tomis Distincta)第壹個把「百科全書」用作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