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什麽是藝術?藝術有哪些分類?

什麽是藝術?藝術有哪些分類?

藝術可以定義為“人類以創造美為主要目的的技術及其產品”。藝術需要技術,但不是技術。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什麽樣的技術才是藝術?”古希臘人引入了“美”的概念,然而對技術的劃分並沒有因為這個概念的引入而變得簡單,恰恰相反,她變得前所未有的復雜。因為解釋“美”本身並不比解釋藝術更簡單。 “現代漢詞典”說:藝術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客觀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 “藝術”(ART)在西文裏本義為“人工造作”。認識論認為:藝術是自然在人的頭腦裏的“反映”,是壹種意識形態;實踐論認為:藝術是人對自然的加工改造,是壹種勞動生產,所以藝術有“第二自然”之稱。人類勞動是為了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壹切藝術都要有壹個創造主體和壹個創造對象,因此,它既要有人的條件,又要有物的條件。人的條件包括藝術家的自然資稟、人生經驗和文化教養;物的條件包括社會類型、時代精神、民族特色、社會實況和問題,這些都是需要不斷加工改造的對象;此外還要加上用來加工改造的工具和媒介。所以藝術既離不開人,也離不開物,它和美感壹樣,也是主客觀的統壹體。 1999年版《辭海》對藝術的內涵和外延作了解釋: “人類以感情和想象作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壹種特殊方式,即通過審美創造活動再現現實和表現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互相對象化。具體說,他們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藝術家知覺、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有機產物。作為壹種社會意識形態,藝術主要是滿足人們多方面的審美需要,從而在社會生活尤其是人類精神領域內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根據表現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表演藝術(音樂、舞蹈),造型藝術(繪畫、雕塑、建築),語言藝術(文學),綜合藝術(戲劇、影視)。根據表演的時空性質,又可分為時間藝術(音樂),空間藝術(繪畫、雕塑、建築),和時空並列藝術(文學、戲劇、影視)。” 藝術的分類有哪些? “藝術”是所有不同種類藝術作品的總稱。但是各類藝術還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或內部規律,各類藝術既相互依存、相互滲透,又各自有其特殊性而互相區別。要認識各類藝術,的不同特征,就要認識它們的相互區別的特殊性。藝術分類的目的和意義,就在於認識和掌握這種特殊性或內部規律,借以提高我們的藝術審美認識和藝術創造能力。 古人們早就專註於藝術的分類問題了。我國戰國時代的《樂記》就提出了“聲”與“音”的區分。在後來《毛詩序》中對詩、歌、舞的聯系與區分也提出了明確的見解,魂晉六朝時代文學上提出了文與筆之分,後來曹丕的《典論論文》,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等也對文體的分類作過研究。唐代以後關於詩歌、繪畫、書法以及舞蹈、音樂的聯系與區別的論述,都是前人在總結藝術實踐基礎上得出的寶貴經驗。 事實上,藝術是人們對現實的審美認識和再觀的統壹。但是,不同種類的藝術有不同的認識具體對象和表現手段,而且人們面對不同的藝術作品,感受也不相同。藝術的分類在西方美學史上也早就提出來了,有著各種分類的原則,概括地說主要有兩種:壹是從藝術反映對象或形式的特點來分類,二是從藝術創造和感受藝術的主體方面的特點來分類。 從藝術反映對象或形式的特點來分類,就是認為藝術之所以分為不同的類別,具有不同的特點,這是由於它所反映的客觀對象的不同或表現手段的不同決定的。亞裏斯多德從摹仿說出發,在《禱學》中他根據藝術摹仿的對象,方式和手段來區別各類的藝術。他指出:“有壹些人(或憑藝術、或靠經驗),用顏色和姿態來制造形象、摹仿許多事物,而另壹些人則用聲音摹仿”,“另壹種藝術則只用語言來摹仿。”他以此來區分畫家、雕刻家、歌唱家及史詩作者。他認為壹切藝術都是摹仿,而主要差別在於摹仿的對象、方式與手段。繼亞氏以後,萊辛又從“詩與畫的界限”的角度探討了藝術的分類原則。亞裏斯多德和萊辛的藝術分類原則是以樸素的唯物主義認識論為基礎的,他們肯定了藝術是現實的反映(摹仿),藝術的特點存在於摹仿對象客觀特性。這種分類法是具有其合理因素的。 其後,黑格爾從藝術是“絕對理念”的感性顯觀的認識擊發,把藝術分為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三大類。象征型以建築為代表,古典型以雕刻為代表,浪漫型則以繪畫、音樂和詩為代表。雖然黑格爾也是從藝術反映的對象來確定藝術的分類,但由於這壹對象是壹種絕對精神實體,因此他的分類法是形而上學的。盡管如此,他對各種藝術的壹些具體研究還是有其獨到的貢獻的。 從藝術創造和感受藝術的主體方面的特點來分類,就是認為藝術之所以分為不同的類別、具有不同的特點,這是由於客體對主體的不同感覺器官所引起的不同感覺特點所決定的。如康德,他從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出發,—認為人的本性就具有感覺、直觀和想象的能力,這是劃分藝術分類的基礎。與人的感覺能力相適應的是音樂,與人的直觀能力相適應的是造型藝術,與人的想象能力相適應的是詩。因此他把藝術分為語言藝術、造型藝術和感覺遊戲的藝術三類。近代西方美學家也從各自的分類原則出發提出過許多分類方法。有的人以空間並存與時間序列為原則,把藝術分為空間藝術(建築、雕塑、繪畫等)、時間藝術(音樂;器樂、聲樂),時空聯合藝術(詩:敘事詩、抒情詩,戲劇),另有人則根據“觀念的外觀”的不同特點,疤藝術分為視覺的、聽覺的和想象的,更有人認為各類藝術在本質上都是直覺的表現,幹脆提出了“藝術即直覺”的說法…… 美學發展史上出現的關於藝術分類的各種歧見,其根源是各個分類者的觀點和依據的原則不同。這些不同的觀點,雖然各有其局限性或片面性,但總的說來,卻從不同的角度對藝術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的各方面特點進行了有聲的探索。它可以啟示我們,藝術作品象世界上其他壹切復雜事物壹樣,本身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因而,我們也必須從多方面來進行考察,探求藝術分類的基本原則。1、藝術分類的方法 從藝術作品的產生過程我們可以看出,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的審美意識的物態化成果。因此,不同藝術種類的特點應該是由藝術家的審美意識的特點以及利用什麽材料作媒介、以什麽樣的物態化方式呈現在欣賞者面前這樣兩個方面所決定的。 藝術既是再現和表現的統壹,又是時間和空間的統壹。藝術的本質,就客觀方面說,它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或再現;就主觀方面說,它是人對客觀現實的感受,認識,即藝術審美活動的物化形態或表現。藝術就是這兩方面的有機統壹。 首先,各類藝術作品都是現實生活在人類頭腦中反映的產物,其內容都是客觀與主觀、認識與情感,再現與表現的統壹。但早,藝術家對於現實美的感受和認識往往會有所側重和各具特點,由此獲得的審美意識在理解,情感和想象等方面必然帶有各自的特色。再加上社會需要、創作目的等條件的不同,致使不同的藝術家,有的側重於反映現實生活的客觀面貌,偏重於再現客觀事物;有的側重於表現從觀實生活得來的主觀感受,偏重於抒發自己的主觀情感。這樣,就使得有些藝術是以再現客觀事物的形象為主,如繪畫、雕塑、敘事文學、戲劇、電影等;有些藝術則更適合於表現藝術家的主觀情感,如音樂、舞蹈、建築藝術、工藝裝飾、抒情文學等。 其次,從審美意識物態化時所采用的方式和媒介來說,有些藝術成果能以靜態的方式並列地呈現於壹定的空間之中;有些藝術成果必須以動態的方式連續地呈現於壹定的時間之中,或呈現於壹定的時空之中。在這裏,各種藝術所運用材料和媒介對於藝術形象的呈現方式具有客觀的制約作用。如建築、繪畫和工藝所使用的藝術材料不同,表現手法不同,但它們都是用各類物質材料構成的占有壹定空間位置的靜物,因而它們宜於塑造呈現於壹定空間的靜態形象。而音樂采用的流動的聲音,舞蹈采用的人體轉換動作,戲劇、電影所運用的演員的表演等,則都是伴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運動的,因而就宜於塑造呈現於時空之中的動態形象。把再現與表現、空間與時間統壹起來,我們大致可以把藝術分為五類:偏重於表現空間靜態的實用藝術:建築藝術、工藝偏重於表現時間動態的表演藝術:音樂、舞蹈偏重於再現空間靜態的造型藝術:雕塑、繪畫偏重於再現時間動態的綜合藝術:戲劇、電影兼有表現及再現時間動態的語言藝術:文學 藝術的分類是相對的。各類藝術可以區分而又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如詩和畫是可以區分的。但古人就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也有人持“書畫同源”的主張,有的藝術品畫中題詩,詩裏配畫,故而很難將它們截然分開來。除此之外,各門類藝術之間又有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的壹面,在電影和戲劇中這種現象尤為明顯。各類藝術之間存在的這種聯系和滲透情況以及新的藝術門類的產生,都說明了藝術的分類是相對的。藝術種類的劃分,是隨著人類生活的發展,藝術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的。這種相對的分類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和發現各門藝術反映現實、表達審美意識的特性規律。自覺地認識和掌握這些規律,既有助於藝術家發揮自己的優勢進行美的創造,也有助於廣大群眾提高欣賞各類藝術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因而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