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蘆筍簡介

蘆筍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飲食禁忌4中醫大辭典蘆筍4.1蘆筍的別名4.2來源與產地4.3性味與歸經4.4功能主治4.5化學成分4.6蘆筍的藥理作用。5《詞典》蘆筍5.1產地5.2拼音名稱5.3別名蘆筍5.4產地5.5原形5.6產地分布5.7性狀5.8藥理作用5.9炮制5.10性味5.6 5438+01歸經5.12功能主治5.13用法用量蘆筍5.14註5.65438

2英文參考文竹Cochinchinesis [21世紀科技雙語詞典]

蘆筍。[21世紀科技雙語詞典]

3飲食禁忌取蘆筍忌吃鯉魚[1]。

4《中藥大辭典》蘆筍是中藥的名稱,出自《神農本草經》[2]。

4.1蘆筍的別名蘆筍[2]

4.2來源及產地:天門冬塊根。)百合科植物。主產於貴州、四川、廣西。[2]

4.3性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腎經。[2]

4.4功能主治滋陰潤燥、清肺降火[2]。

1.治療陰虛發熱、幹咳、咯血、肺痿、肺膿腫、消渴便秘[2]。

2.治發熱傷陰,生津止渴[2]。

3.乳腺小葉增生。煎服:6 ~ 12g。[2]

4.治療瘡、腫、毒、蛇咬傷。新鮮產品被搗碎並塗抹。[2]

4.5化學成分本品含有蘆筍多糖a、b、c、d、呋喃醇寡糖苷、多種氨基酸、β谷甾醇、甾體皂苷和多種寡糖[2]。

4.6藥理作用煎劑對試管中各種類型的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均有抑制作用。水浸也能殺死蚊子和蒼蠅幼蟲。蘆筍對各種類型的白血病有抑制作用,還能抗肉瘤。[2]

5 *字典蘆筍5.1源經典

5.2拼音姓名ti ā n mé n d not n ɡ

5.3文竹別名大當門根(“石爻爾雅”),文竹(“藥用之意”)。

5.4來源為百合科蘆筍的塊根。秋冬季開采,但冬季礦工素質較好。挖好後,把土洗幹凈,去掉須根,按大小分開,放在開水裏煮或蒸,直到皮容易剝落。取出後用清水浸泡,趁熱去皮,洗凈,用小火曬幹或用硫磺熏制後再曬幹。

5.5蘆筍的原始形態,又稱:點樂(經典)、萬歲藤、波羅舒(救荒草藥)、天極(本草綱目)、白螺山(植物名稱與事實考證)、多子代、八百子代、絲冬。

攀緣多年生草本植物。塊根肉質,叢生,長圓形或紡錘形,長4 ~ 10 cm,灰黃色。莖很細,長達2米,有縱向凹槽。2 ~ 3個束狀葉腋,線形,扁平,長1 ~ 2.5 (~ 3)厘米,寬1毫米,稍彎曲,頂端鋒利。葉退化成鱗片,主莖上的鱗片狀葉常變成向下彎曲的短刺。花1 ~ 3簇生葉腋,黃色或白色,下垂;花被6,2輪排列,長圓形或卵圓形橢圓形,長約2毫米;雄蕊6,花藥T形;雌蕊1,子房3室,柱頭3叉。漿果呈球形,直徑約6毫米,成熟時呈紅色。五月開花。

5.6棲息地分布生於山野,也在園林中栽培。分布於華中、西北、長江流域及華南地區。主產於貴州、四川、廣西。此外,浙江、雲南、陜西、甘肅、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等地也有出產。貴州產量最大,質量好。

5.7幹燥塊根長圓形紡錘形,中間飽滿,兩端漸細鈍,長6-20厘米,中間直徑0.5-2厘米。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褐色,油狀半透明,有時有細縱條紋或溝紋,偶有未洗凈的黃褐色表皮。幹的硬而脆,幹的軟而粘,斷面蠟質,黃白色半透明,中間有不透明的白色中心。微微發臭,味道又甜又苦。以飽滿、密實、黃白半透明為佳。條紋細長,黃棕色,不亮。

5.8蘆筍的藥理作用及其抗腫瘤作用

體外試驗(亞甲藍法和瓦爾薩爾瓦呼吸器測定)表明,蘆筍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患者的白細胞脫氫酶有壹定的抑制作用,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白細胞呼吸也有抑制作用。

5.9加工,去雜,水洗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段,烘幹。

5.10性味甘苦,寒。

①經典:“苦而平。”

②別錄:“甘,寒,無毒。”

③滇南草藥:“性寒,味甘,微苦。”

5.11經絡入肺、腎經。

①本草湯:“始於太陰、足少陰經。”

②本草釋義:“入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

5.12具有滋陰潤燥、清肺降火的功效。治療陰虛發熱、咳嗽吐血、肺痿、肺膿腫、咽喉腫痛、消渴便秘。

①經典:“主風雨濕痹,強骨髓,殺三蟲。”

②別錄:“保定有肺氣,祛寒熱,滋養肌膚,益氣利尿,能補寒氣。”

③藥性理論:“治肺氣咳嗽,喘促急迫,清熱,活絡腎氣,治肺痿,癰腫流膿,治濕疥瘡,止渴清熱,中風。長期服用。”

(4)《備千金要急方》:“可治精疲力盡、衰老消瘦、體虛乏力、風濕痹痛、心腹積聚、惡瘡癰腫,亦可治陽痿耳聾、目暗。”

⑤《日華子本草》:“寧心,潤五臟,益肌膚,悅氣色,補五株七傷,治肺氣並咳,除痰,風郁熱毒,遊風,煩吐血。”

⑥王:“主要癥狀為心幹、心痛、口渴、乏力嗜睡、腳熱疼痛。”

⑦《本草蓋》:“可清熱通淋,止血溢,潤便幹秘結。”

⑧《本草綱目》:“潤燥養陰,清金降火。”

⑨植物名稱與事實考證:“拔疥瘡。”

5.13口服蘆筍的用法用量:煎服,2 ~ 4元;熬糊,或者做成丸、散。

5.14註意虛寒引起的腹瀉,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

(1)《本草經註》:“袁遺、地黃使之。恐曾慶。”

②《日華子本草》:“貝母為使。”

③《本草鄭錚》:“寒假熱病之虛者最忌。”

5.15附件①治療咳嗽:人參、蘆筍(去心)、熟地黃均分。對於細粉來說,煉蜜大如丸小如櫻桃,包括化衣。(《儒教》三才丸)

②治吐血咯血:蘆筍(水泡,去心)壹兩,甘草(炒)半,杏仁(去皮,尖,炒),貝母(去心,炒),茯苓(去皮),阿膠,蛤粉炒珠)。上面是細粉,蜜丸有彈珠那麽大,含壹粒吞服,晝夜可服十粒。(《技能藥方》天門冬丸)

③治婦女氣喘、手足心煩、骨蒸汗出、口幹引飲、面部浮腫:蘆筍十二兩、麥冬八兩(去心)、地黃三斤(取汁為糊)。前兩種口味是最後壹種,膏體和藥丸有五子那麽大。每次50粒,煎服逍遙散,送服。逍遙散去甘草加人參。(《蘇文病機與救命集》天門冬丸)

(4)治肺癢、咳嗽、吐痰、心暖、咽幹不渴:將生蘆筍搗成汁,酒,炒壹升,用青銅炒至出丸,每日三次。(“填充肘部背面”)

⑤血虛、肺燥、皮裂、肺痿咳血證的治療方法:蘆筍,不論新挖多少,洗凈,去心去皮,仔細搗爛,絞汁澄清,用布濾出,用銀鍋或砂鍋煨成糊狀,各壹兩勺,用空心溫酒調和。(醫學的真實故事)蘆筍糊)

⑥扁桃體炎、咽喉痛的治療:天冬、麥冬、板藍根、桔梗、山豆根、三錢各壹枚、甘草,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⑦治療老年大腸幹燥癥:天冬八兩,麥冬四兩,當歸、火麻仁、生地。熬膏煉蜜收。每天早晚服用十茶匙白湯。(方)據

8治疝氣:鮮蘆筍五元到壹兩元(去皮)。水煎服,點酒內服。(雲南中草藥)

⑨催乳:文竹二兩。燉肉套裝。(雲南中草藥)

5.16天冬的臨床應用①蒼治療* * *腫瘤。

對於壹般良性腫瘤,尤其是小葉增生,無論腫瘤大小,見效都很快,大部分都能治愈。52例乳腺小葉增生和纖維腺瘤患者中,臨床治愈30例,顯效65,438+06例,有效5例,無效65,438+0例。對乳腺癌也有壹定的近期療效,表現為服藥後腫瘤縮小,質地變軟;但長期療效不顯著,說明服藥壹段時間後,處於僵持狀態,無明顯進展(纖維瘤也是如此)。雖然增加了個別病例的劑量,但並沒有明顯的改善。對開始潰爛出血的* * *腫瘤和廣泛轉移的晚期乳腺癌無效。用法:每日取新鮮蘆筍2盎司,去皮,隔水蒸熟,分三次服用。也可制成片劑用於口服,或註射劑用於肌肉註射或靜脈註射。

②用於擴張宮頸。

人工流產前12小時將蘆筍插入宮頸管,可使宮頸自然擴張軟化。經84例觀察,有效率為94%,1例未發現感染。先兆流產病例應用後,可自行啟動子宮收縮排出宮腔內容物;人工流產案例中沒有這種現象。使用方法:選擇大小和彎曲度合適(長5 ~ 7cm,直徑0.3 ~ 0.6cm),表面光滑完整的1蘆筍,末端紮壹根紗,用95%酒精浸泡,4小時後即可使用。術中按常規消毒,擴張暴露宮頸外口,用長鑷子夾住蘆筍的紮線端,另壹端在宮頸處慢慢插入,到達宮頸內口。* * * 1塊紗布,防止蘆筍脫落。12小時左右可以進行刮宮。

5.17備註屬於蘆筍蕨(見“管葉百部”)和小葉蘆筍(分布於雲南)的塊根,少數地區還入藥。

5.18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