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什麽是濕熱體質 什麽叫濕,什麽叫熱
看中醫時,我們常會聽醫生說“濕熱”。那麽,什麽是濕熱,濕熱有哪些表現,應註意什麽問題呢?要明白濕熱,先應了解什麽叫濕,什麽叫熱。
濕
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壹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則脾就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因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熱
所謂熱,則是壹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
濕熱體質
面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易生粉刺、瘡癤,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裏有異味,經常大便粘滯不爽,小便有發熱感,尿色發黃,女性常帶下色黃,男性陰囊總是潮濕多汗。
發病傾向
濕熱體質的人易患瘡癤、黃疸、火熱病等征[1]
適應能力
濕熱體質的人對濕環境或氣溫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濕熱交蒸氣候較難適應。[1]
形成原因
1、先天稟賦。
2、嗜煙酒的,經常熬夜的。這種人外形不好看,齒黑,舌苔黃膩,滿嘴口氣,身上味道也大。長期帶下色黃, *** 異味很大,白帶多黃。如果妳抽煙喝酒又熬夜,那妳註定是個濕熱體質。
3、滋補不當:如吃很多銀耳燕窩冬蟲夏草。烏雞白鳳丸等,這樣的滋補不當、滋補過度會催生或者加重這種體質。
4、長期情緒壓抑,借酒澆愁。
5、長期生活在濕熱環境下,比如廣東。亞健康狀態特別多見於濕熱體質。
癥狀表現
濕熱質人的型體特征:形體偏胖或消瘦;
常有表現:面垢油光、多有痤瘡粉刺、常感口幹口苦、眼睛紅赤、心煩懈怠、身重困倦、小便赤短、大便燥結或黏滯、男性多有陰囊潮濕、女性常有帶下增多。病時上述征象加重;
舌象:舌質偏紅怠黃膩;脈象:多見滑數;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容易發怒;適應能力:不能耐受濕熱環境。
常見的皮膚病:痤瘡、濕疹、銀屑病、汗皰疹,濕癬、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等。
調養法則
調體方法:分消濕濁,清泄伏火。
調體要點:
壹,宣疏化濕以散熱:中醫認為“火郁發之”,就是說體內火邪郁滯,要想辦法把火發出來,配方中可加入瀉火解毒、宣疏清化的成分。
二,通利化濕以泄熱,根據滲濕於熱下之理,使濕熱從二便中排泄出來。在清熱化濕同時佐以通利之白茅根、淡竹葉、薏苡仁、決明子,使熱從下泄。
問題三:濕熱是什麽 什麽癥狀 怎麽治 治療濕熱壹證,雖多守濕去熱孤之基本法,但在臨床上有效或少效。這是許多醫者不註重濕熱證的病機演化,忽略了該病證的辯證分型。濕熱證大致可分為濕重熱輕、熱重濕輕、濕熱並重等證型。證型不同,立方選藥顯然有別。下面筆者滋將濕熱證的三個證型的治則治法分述如下:
壹、濕重熱輕
`證候:無身熱或身熱不揚,頭重肢困,胸悶脘痞,胃納呆、腹脹腸鳴、甚或惡心嘔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飲,小便微黃,大便稀溏,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脈濡緩或濡滑。
病機:住處卑濕,水中作勞,汗出當風,濕衣裹身,濕邪客體;肺氣失宣,腎陽不足,脾虛運化失司生濕,三焦氣化不利等導致水濕過剩。濕漸化熱,乃濕中蘊熱,熱輕濕重之證。濕為陰邪,故無身熱或身熱不揚;濕性凝滯,濕濁內阻,氣機不暢,所以見頭重肢困,胸悶脘痞等癥;而濕濁困阻也會反過來困阻脾胃,則脾胃運化失常,故有胃納呆、腹脹腸鳴、甚或惡心嘔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飲,小便微黃,大便稀溏;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脈濡緩或濡滑等,也是熱輕濕重的征象。
治法:淡滲利濕,芳香化濁,佐以清熱。
方藥:三仁湯加減或茵陳五苓散加減。
二、濕熱並重
證候:神疲乏力,頭重身困,胸悶脘痞,兩肋隱痛,腰部脹痛,惡心嘔吐,胃納呆,口渴不欲飲或喜熱飲,發熱汗出不解,小便短黃,大便溏而粘滯不爽,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
病機:清濕欠早,久必郁熱,化熱入裏。裏熱轉盛,故小便短少黃赤,發熱漸高,但不隨汗出而解;口渴為熱盛之故,但濕邪中阻,故雖渴而不欲多飲;惡心嘔吐,胸悶脘痞,胃納呆等癥,是濕熱郁阻於脾胃之故;大便溏而粘滯不爽,色黃如醬,是濕熱膠結大腸;濕熱相搏,腰絡不利,故腰部脹痛,伴有熱感;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等,均是濕熱並重的表現。
治法要註意二點:
壹是該證型中見大便溏而粘滯不爽,色黃如醬,是濕熱膠結大腸,與脾胃虛寒之大便溏的治則治法截然不同,醫者切不可以認為是腹瀉,錯誤地用止瀉的方法去治療,而應該“通因通用”,用理氣化濕、瀉熱通腑法治療,直至大便不溏而且成形(這是濕熱已清的標誌)為止。本證大便溏與脾胃虛寒之大便溏的鑒別點主要是:本證之大便溏必兼粘滯不爽,即大便雖溏但難以排出排凈,且多兼有 *** 灼熱感、口苦口幹、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等熱象。脾胃虛寒之大便溏則毫無粘滯不爽之感,且多兼有口淡不渴、面色蒼白、形寒肢冷、完谷不化、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而遲等中陽虛衰表現。
二是治療濕熱俱盛證型大便溏雖用理氣化濕、瀉熱通腑法治療,但在臨床運用上還主要采用“輕法頻下”法,多選方精藥輕的枳實導滯湯《重訂通俗傷寒論》。此方每味藥的劑量均很少,這是因為本證糸濕熱積滯膠結於胃腸道所致,難以壹次攻下即可奏效,住往需要連續多次攻下,所以不可以大劑量猛下,而應該以輕劑多次緩下,即所謂的“輕法頻下”。
附枳實導滯湯藥物組成:
生大黃(酒洗)、檳榔、川厚樸、連翹各5克,黃連2克、木通3克、枳實6克、神曲、紫草、山楂肉各10克,生甘草2克。
方義:方中以大黃瀉熱通腑,川厚樸、枳實、檳榔理氣化濕,山楂肉、六神曲消食導滯和中;黃連、連翹、紫草清熱解毒;木通清熱利濕,導濕熱從小便而出。
三、熱重濕輕
證候:發熱,汗出,口渴欲飲,惡心嘔吐,納呆,兩脅脹痛,身重頭昏,心煩心悸,或胸悶氣促,脘痞腹脹,小便短赤,大便幹結,舌質紅,舌苔黃厚膩,脈滑數。
病機:長夏之際,濕熱熏蒸,侵入人體,與濕相搏;過食肥甘,飲酒太多,釀生濕熱;素體陽盛,或有伏火,感受濕邪,郁而不達,蘊結濕熱;素體陽虛濕盛,或感受疫毒,或五誌化火,濕遏熱伏,或體濕誤服溫燥藥,使熱毒更盛,達營入血,濕邪郁久不得除而生熱;如是誤治失治......>>
問題四:中醫所說的濕熱到底是什麽意思 濕熱體 質的女性,尤其是南方人,壹定要註意調理。體內濕氣多因喜食冷飲,貪吃 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想要擺脫體濕的朋友可以嘗試壹 下方式:
1、食療
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濕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薏 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 、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
2、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遊泳等運動 ,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因為感覺身體 沈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 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濕熱病癥。
3、清淡飲食
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適量、均 衡飲食。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 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 ,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在烹調生菜、沙拉、西瓜、 大白菜、苦瓜等時,最好加入蔥、姜,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4、調味料祛濕
姜、蔥、蒜不僅是家裏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 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裏煮壹碗熱姜湯,用姜湯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 身發過汗以後,病癥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5、註意室內通風
不通風是加重濕氣的重要原因,壹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裏的 濕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裏等。
6、適當保暖
“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全身都要註意保 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幹等。
問題五:什麽食物濕熱? 濕熱的食物很多啦。
胡椒
凡濕熱型黃疸之人忌食之。《本草綱目》雲:“胡椒,大辛熱,純陽之物。辛走氣,熱助火,此物氣味俱厚。”《隨息居飲食譜》也認為:“多食動火燥液,耗氣傷陰”。對陽黃之人來說,多食則易增劇病情,助長濕熱之邪,黃疸不易退去。
龍眼肉
甘溫果品。《本草匯言》說它“甘溫而潤,恐有滯氣”。濕熱性黃疸應多食清淡利濕之物,龍眼肉滋膩助熱,不利濕熱之邪的排泄,故陽黃與陰黃之人皆不宜食。
鵝肉
民間視為大發之物。唐代食醫孟詵認為“多食令人發痼疾”。明?李時珍也指出:“鵝,氣味俱厚,發風發瘡。”《中藥大辭典》中說:“濕熱內蘊者勿食。”陽黃為濕熱型黃疸,故多食鵝肉則弊多利少,甚至有弊無利,加重病情。
羊肉
性溫,味甘,黃疸之人多為內有濕熱,熏蒸肝膽,膽液外泄而發黃。《金匱要略》中早有告誡:“有宿熱者不可食之。”黃疸之病屑“內有宿熱”之疾,法當忌食。《隨息居飲食譜》也早有告誡,認為“疸病均忌”。
雞肉
性溫,味甘,黃疸多屬肝膽濕熱內蒸,飲食宜清淡不宜溫補。《醫林纂要》認為雞肉“肥膩壅滯,有外邪者皆忌食之。”實際上內外有實邪者皆當忌食,清代食醫王孟英就明確告誡:“疸癥忌之。”尤其是濕熱偏重的陽黃之人,更不宜食。
醍醐
為牛乳制成的食用脂肪。能滋陰、養營、潤燥,而黃疸或為寒濕為患,或為濕熱蘊結肝膽,而醍醐滋膩養陰,不利濕邪排泄。這正如《隨息居飲食譜》所言:“中虛濕盛者均忌之。”所以,無論陽黃或陰黃之人,皆不宜食。
蚶肉
性溫,味甘,有補血溫中的作用。根據清代食醫王孟英的經驗,濕熱黃疸者不宜多食,他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指出:“蚶,多食壅氣,濕熱盛者忌之。”陽黃之人為濕熱內蘊肝膽,故當忌服。
白酒
又叫燒酒,屬於壹種烈性酒,含酒精成分高,在體內要經肝臟被氧化分解。由於燒酒性屬火熱,純陽毒物,黃疸之人飲之,勢必加劇邪熱更甚。同時又直接損害肝細胞,加深黃疸。所以,黃疸病人切勿飲酒,尤其是烈性白酒。
人參
性溫,味甘,為溫熱性補氣強壯食品,有助熱上火動血之弊。黃疸之人多以濕熱之邪為患,尤其是急性黃疸之人,多屑中醫熱證、實證,宜吃清淡利濕之物,忌吃溫熱補益之品,尤其是人參,甘溫助火,陽黃之人更應忌食。
雞蛋
性平,味甘,為高膽固醇食物。《隨息居飲食譜》中認為:“多食動風阻氣,……疸、痞滿,皆不可服。”因此,濕熱型黃疸及寒濕型黃疽皆不宜食。
南瓜
為甘溫益氣之物,多食有阻遏氣機之弊。《本草綱目》認為“多食發黃疸”。清?王孟英也認為“疸痢脹滿皆忌之”。故陽黃之人濕熱壅滯者,應忌之。
此外,陽黃者忌食辣叔、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蔥、韭、生姜等辛辣之品,忌食糯米、大棗、荔枝等黏糯滋膩之物;忌食馬鈴薯、豆瓣等易致脹氣的食物;也忌食動物油、肥肉、狗肉、海魚、蝦子、以及黃芪、紫河車、黃精等補益之品。陰黃之人還應忌食螃蟹、螺螄、蚌肉、柿於、香蕉、蒓菜、生地瓜、生菜瓜、苦瓜等生冷性涼食物。
問題六:濕熱體質的日常生活是什麽表現 濕熱體質的表現 日常生活表現 與“痰派”有點相似的濕熱體質,在外觀上應該最好辨認,壹張冒油的臉和滿面痘痘是明顯標誌。我們稱之為“長痘派”。濕熱體質的人,面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臉上容易生粉刺,皮膚容易瘙癢。經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裏面有異味,大便黏滯不爽,小便發熱發黃。女性還經常會有帶下色黃,男性陰囊總是潮濕多汗。濕熱體質的人性格比較急躁。 有的人認為長痘不壹定是壞事兒,說明還年輕,還有長“青春痘”的本事,其實是體內的濕熱過重,裏面又不“通風”,它們只好變成痘子往外擠。千萬不要以為用香皂洗臉,臉上不搽任何東西就能讓這些“油痘”消下去,因為這些痘子的根在體內,這種體質的人往往偏愛吃辣,越吃越重,痘子就越多。 典型案例 有壹天上午我接診了兩個病情很相似的女性,年齡都是40歲左右。其中壹個是復發性的口腔潰瘍,17年,不間歇,嚴重到疼痛得無法上班,很是痛苦。患者訴自祖父到父親,加上她和女兒,四代人都患有口腔潰瘍。平素心煩急躁,眠淺多夢。經檢查發現食管潰瘍,舌紅苔黃膩。另壹位則是滿臉紅疙瘩,口腔潰瘍也是不間斷,因為有的部位反復潰瘍,都形成了瘢痕,而且外 *** 也有潰瘍面,她說去西醫醫院,需要到口腔科、皮膚科、婦科分別治療,實在是太麻煩了。而在筆者看來,這都是濕熱體質惹的禍!清利濕熱就全部解決了,不需要那麽細的分科。 體質分析濕熱體質是體內有了多余的濕和熱,濕和熱黏在壹起,就如同油和面裹在壹起壹樣,膠結纏綿;又像是夏天的桑拿天,濕熱交蒸,讓人很不舒服;還像是遭了壹場大雨,又被大太陽曬過的草垛子壹樣,不僅濕度很高,而且溫度也很高,這就是“濕熱”。時間久了,草垛裏面濕熱熏蒸,會發出難聞的臭味。體內蘊積著濕熱的人也同樣如此,尤其是到長夏季節,受到外界氣候的影響,內環境又不清潔,濕熱氤氳,排泄不暢,反映到外面就是皮膚油膩,尤其是額頭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出現脂溢性脫發,痤瘡粉刺,口幹口臭,大便黏臭,小便黃,味道大。總是給人壹種不幹凈不清爽的感覺。這些人壹般性格都比較急躁。 濕熱體質與全球的大環境關系密切。氣候變暖、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過食肥甘厚膩、快餐食品,嗜好煙酒辛辣,濫用補品,加上過度的競爭壓力和快節奏生活,使濕熱成為壹種常見的體質。 當然,先天稟賦自不待言,典型案例中的第壹位就是壹家四代都有口腔潰瘍。這種易聚濕積熱的體質很容易傳給下壹代。 專家開方三仁湯。 調體原則清利濕熱。調體養生方法 1.總原則 食忌辛溫滋膩,起居避暑濕,運動強度宜大。 2.生活起居 避免居住在低窪潮濕的地方,居住環境宜幹燥、通風。不要熬夜,不要過於勞累。盛夏暑濕較重的季節,減少戶外活動的時間。保持充足而有規律的睡眠。
問題七:什麽是濕熱,有濕熱不能進補嗎?為什麽, 濕熱的意思就是體內有濕邪與熱邪。進補的藥物多為容易生熱,且因為體內有濕邪,容易導致內濕淤阻,內濕淤阻後進補的藥物便得不到抒發而導致熱邪內蘊出現虛不受補的表現,會加重內熱且容易出現上火的不良反應。甚至嚴重者會頭暈目眩、血液上湧、渾身悶熱等不適感。以上便是我對您所提出的問題作出的回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