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菩提心
在《佛學大詞典》中對 “ 菩提心 ”的解釋,菩提心全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意為:求無上菩提之心。菩提心又稱作無上正真道意、或無上菩提心、或無上道心、或無上道意、或無上心、或道心、或道意、或道念、或覺意。
在《佛學大詞典》中,“菩提”指的是: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而“無上菩提”指的是:佛的智慧;“無上道”是指最上無比大道之佛道。
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中對“菩提心”的解釋是: 求無上菩提之心 。詳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稱無上菩提心、無上道心、無上道意,或略稱道心、道意、覺意。此菩提心為壹切諸佛之種子,是凈法長養之良田,若發起此心,勤行精進,則得速成無上菩提。蓋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薩最初必發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稱為發菩提心,略稱發心、發意;最初之發心,則稱初發心、新發意,為菩提之根本。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卷四十壹)中,對“菩提心”的定義是︰
1、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
2、或檀(檀那)、屍(屍羅)波羅蜜,是名菩提心。
二、發菩提心
在《佛學大詞典》中對“發菩提心”的解釋:大乘菩薩最初必須發起大心,稱為 發菩提心 、發心、發意;而最初之發心,稱初發心、新發意。
在《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對“發菩提心”的定義是:菩提者無上正真道也,發求無上正真道之心,曰發菩提心。
在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中對“ 發菩提心 ”的解釋是:略稱‘發心’,是大乘佛教區別於小乘佛教的壹個根本出發點。
在《百度漢語》中,“發”字有產生、發生的含義。
三、結論
菩提心:求無上菩提之心。
發菩提心:我還是采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中對“發菩提心”的解釋:即生起“菩提心”。